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21-12-15赵红伟赵敬芬
赵红伟,赵敬芬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肾病综合征为泌尿系统常见病,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蛋白尿及全身水肿,儿童是其好发人群[1]。目前对于本病,主要采用利尿消肿、抗感染、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其中激素为治疗本病的基础药物,但90%以上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对激素较敏感,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因而常在激素治疗基础上予以抗凝治疗,而低分子肝素以抗Ⅹa凝血因子为主,有抗凝、抗栓、抗纤溶作用[2]。本文主要分析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2±0.65)岁;平均病程(5.14±0.53)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3±0.63)岁;平均病程(5.18±0.5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利尿消肿、抗感染、血管扩张药物,并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泼尼松1.5~2.0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d,连续服用4周,对出现重度水肿患儿静滴呋塞米注射液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按体重为2 mg/kg,1次/d,必要时每4~6 h追加1~2 mg/kg,对于新生儿可延长用药间隔;对激素敏感患儿予以氢氯噻嗪片25 mg口服,2次/d;对伴感染患儿予以头孢西丁钠,2~12岁儿童每日100~150 mg/kg,危重病例剂量可递增至每日200 mg/kg,分3~4次静脉滴注给药,配制方法为每1 g采用10 mL生理盐水溶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d),最大剂量不超过5 000 U/d,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显著缓解、无效,完全缓解: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24 h尿蛋白连续测量3次均呈阴性,显著缓解:血浆白蛋白、尿蛋白水平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连续测量3次均<1.0 g,无效: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水平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完全缓解+显著缓解)/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肾功能、凝血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凝血功能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5/34,皮疹、皮下瘀斑各2例,鼻衄1例)与对照组8.82%(3/34,瘀点瘀斑2例,鼻衄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
3 讨论
以往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但该病患儿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因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丢失,若单纯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重血栓,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予以抗凝药物干预[3]。低分子肝素为肝素衍生物,经普通肝素降解得到,有较强凝血效果,因此考虑低分子肝素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有一定应用价值[2]。本研究对于两组有效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低分子肝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泼尼松可快速控制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但血液高凝状态下肾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仍是影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同时需注重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低分子肝素的加用利于改善肾功能。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APTT较对照组延长,而FIB、D-D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不仅可与抗凝血酶结合发挥较强抗凝作用,改善血液浓缩及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延长APTT,尤其对凝血因子Ⅹa的作用更强,可减少血浆与血小板亲和力,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高凝状态[2]。本研究也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安全可靠的,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