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干预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影响

2021-12-15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功能情况

刘 军

(许昌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以脑梗塞和脑出血为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死亡率降低,但是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抑郁情况较为常见,多由机体不适、社会功能缺失和心理落差较大等因素引起,患者会出现持续心境不佳、兴趣丧失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伴有自残和自杀倾向,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其中早期干预效果理想[1,2]。本文以脑血管疾病后抑郁患者为样本,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指导意见,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许昌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5月,分组原则以干预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例数=36)、试验组(例数=36)。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64.23±3.21)岁;平均病程(10.73±1.11)个月;原发疾病:脑出血20例,脑卒中16例。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77±3.51)岁;平均病程(10.88±1.32)个月;原发疾病:脑出血21例,脑卒中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米安色林治疗(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41),1次/1d,每次起始量15 mg,每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90 mg,具体情况根据医嘱服用,早饭后服用,治疗4个星期。

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药物,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试验组给予早期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早期肢体训练,干预人员定期为患者调整卧位,以仰卧、侧位为主,每隔2~3 h调整1次,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被动训练、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主要采取按摩和放松方法,可遵照翻身、坐起、关节活动顺序过渡,2次/d,每次控制在15 min以内,待患者机体功能逐渐恢复后,引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可从床旁活动开始,每次活动10 min左右,逐渐过渡到走路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引导患者进行穿衣、上厕所、吃饭等训练,2次/d,每次15 min,可借助矫形器等,促进患者协调能力恢复;心理康复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患者抑郁症状诱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对于生理疾病干扰所致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定期进行检查,可配合针灸等治疗方式,对于担忧病情恶化、恐惧死亡等因素诱发的抑郁,干预人员可采取以情胜情方式,与患者分享生活中开心经历,观看搞笑节目,让患者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生活,同时可配合借情和移情方式,为患者创建良好的支持体系,帮助患者保持良好情绪状态[3-5]。

1.3 观察指标

干预1个月后,干预效果评估,标准:干预后抑郁症状消失,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在90%以上;有效: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减分率在70%~89%范围内;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占比之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包括:自知力、性症状、全身症状等,评分超过7分提示存在抑郁可能性,超过24分提示存在重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5分评分,以得分评估缺损程度,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后抑郁情况日趋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恢复。但是常规干预多以病情干预为主,忽略了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状态,干预效果欠佳。而早期干预则在维持疾病平稳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并以心理干预为主,切实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消除诱发因素,促进疾病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效果、满意度情况、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干预利于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脑血管疾病后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与患者生理功能缺陷,社会和心理平衡失调所致,除科学合理治疗外,配合有效的干预干预措施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模式得以推陈出新,相应地在干预工作开展过程中,干预理念不断创新,由原有的利用干预技巧促进疾病恢复向重视人文关怀方向发展,尤其针对心理状态不佳患者,临床干预工作更加注重心理状态调节,以此改善患者机体整体状态,促进疾病恢复。针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患者,早期干预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具体优势如下:早期干预重视肢体康复训练,干预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并配合被动按摩与放松锻炼,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干预,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其生理状况不佳程度,利于心理状态调整;早期干预重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穿衣、吃饭等基本活动训练,促使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改善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尤其缓解患者无法自理的负罪感,利于抑郁症状缓解;早期干预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分析患者抑郁起因,有针对性进行疏导,进一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失衡情况,纠正患者错误认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且合理的观念体系,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水平,消除其厌倦、不安状态,进一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综上,在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干预中,早期干预利于抑制患者抑郁状况,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缓解患者病情,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脑血管神经功能情况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