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直播稻与常规移栽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比较探讨
2021-12-15李夏雯卢树昌
李夏雯,卢树昌
旱直播稻与常规移栽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比较探讨
李夏雯,卢树昌通信作者
(天津农学院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92)
随着水、土、环境等因素制约,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日益发展。本研究对比了旱直播稻与常规移栽稻在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产量品质、土壤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直播稻生育进程快、水分生产效率高,前期可适当减氮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与常规移栽稻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其土壤通气性好、利于土壤结构改善与肥力保持,具有节水、省工、省时、改善土壤环境等优势。同时,旱直播稻栽培也存在病虫草害缺乏有效防治、易倒伏、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水稻旱直播与常规育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提出了在水土环境等因素制约突出的生产区域,随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品种繁育的推进,旱直播技术将发挥很大的持续生产潜力,可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
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应用前景
水稻是中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各地种植广泛、品类繁多[1],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水资源紧张,农业用水存在内部供需不平衡、比例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节约农业用水成为必然趋势。通过科学管理以及技术不断发展,可为节水增扩途径,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近些年,随着品种改进、栽培配套措施完善以及机械化发展,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旱直播稻栽培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2]。水稻旱直播即直接在旱地田间进行播种,省去了传统育秧及移栽过程,具有轻简、省力、低成本的特点[3]。本文通过阐述旱直播稻生产栽培的研究状况,与常规移栽稻作对比研究,对制约因素进行梳理,阐明旱直播技术在栽培管理上的优势、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应用前景,旨在为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栽培方式特点比较研究
水稻栽培方式分为常规育秧栽培和直播栽培。常规育秧栽培是指经过传统育秧、移栽方式种植,灌溉实行水田管理,生长前期水分需求极大,淹水灌溉保持5~8 cm水层,后期改为间歇灌溉,后相继发展有湿润、浅水勤灌和先浅后深等灌溉方式[4];旱直播栽培是指在平坦、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地块,采取旱整地,将种子浸泡或经催芽露白后播种,灌溉实行旱地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保持田间地表湿润或干湿交替。旱直播主要有3种方式:一为旱撒播。无需精细整地,翻耕两次即可播种,随后耙土覆盖。二为旱条播。需精耕细整,利于播种和出苗,机械播种,深度控制在2~4 cm。三为旱穴播。播前需深翻以保证土壤松软,常采用旱穴播机直播[5]。
两种栽培技术在播种量、播种密度等方面特点各异。常规育秧栽培:播种量为150~180 g/盘,栽插密度在30万株/hm2以上,每穴苗数4~5株,空穴率保持在3%以内,栽插深度0~1 cm,不超过2 cm,以“不漂不倒、越浅越好”为标准,栽插株距不超过10 cm,接垄行距不超过30 cm[6-7]。旱直播栽培:播种量一般为穴播150 kg/hm2左右,条播225~300 kg/hm2,基本苗200万株/hm2左右,播种深度以2~3 cm为宜。有研究表明,适宜范围内,旱直播稻地上部的鲜、干质量以及株高均与播种深度呈正相关,而与出苗率呈负相关[8]。滕祥勇等[9]认为,旱直播稻产量在播种量200 kg/hm2条件下达到最高值,且有效穗数增加。旱直播机械播种下,为使分蘖得到的有效穗数达到期望值,理想密度应设为21 cm×25 cm。对于分蘖力较强的品种,行距应控制在20 cm;而对于分蘖力较弱的品种,行距控制在15 cm的条件下,水稻产量较高[10]。
在选种方面,根据不同地区光温差异,结合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常规移栽稻所选品种应具有适宜的生育周期及较强的抗病能力,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则常选育旱作品种用于生产。目前,旱直播不设特定旱作品种,可在土壤肥力、积温基础上,结合品种不同时期特性进行选择,着重考虑早期生发速度、苗期耐性、分蘖势以及产量和抗逆性等。徐莹莹等[11]研究认为,早熟品种更适合被选作旱直播,所选品种应具备品质优、产量高、抗冷、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优点,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品种特点调整播量和行距。
播期影响水稻稳产及生育期。播期适宜可保障稻苗充分利用有效积温,确保稳产。对常规移栽稻,播期推迟可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12]。对旱直播稻,在适宜范围内播期延迟,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和灌浆等关键生育时期也相继推迟,在发芽率、出苗率均增加的同时,生育期明显缩 短[13]。旱直播方式能加快生育进程,与机插秧相比,生育期缩短了24 d,与同期移栽稻相比,缩短了5~7 d[14]。
明确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光温资源的合理配比特征,有利于光温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品种潜力,确保稻米高产优质。
2 水肥管理比较研究
2.1 水分管理
常规移栽稻生长前期一般采用大水漫灌,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导致结实率降低,而后发展有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节水方式。
旱直播稻采用节水灌溉。目前主要有3种水分管理方式,即旱直播旱生、旱直播水生及旱直播干湿交替生长[15]。旱直播旱生前期以雨养为主,待秧苗长到3~5叶至齐苗后开始田间灌水,并过渡到常规水分管理,除中期晒田外,各生育期均建立1~2 cm深水层。旱直播水生是播种后立即进行田间灌水,齐苗后过渡到常规水分管理。旱直播干湿交替生长即秧苗长到二叶一心时,开始田间灌水并建立水层,小水漫灌、浸润土壤,保持干湿交替,五叶之后进行常规管理[16-18]。常规水分管理一般在分蘖期保持地面湿润,在拔节孕穗等用水高峰期保证水层建立,在齐穗后进入干湿交替管理。
旱直播稻比常规移栽稻可节约用水25%~50%,籽粒产量可提高5.33%[19]。康思远[20]研究表明,常规移栽稻在实行控制灌溉后净定额为4 500~5 250 m3/hm2,与控制前灌溉净定额6 000~6 750 m3/hm2相比,节水1 500 m3/hm2。相比常规移栽稻,旱直播早稻能够节水6 000 m3/hm2,效果显著[21]。另外,旱直播间歇、淹水灌溉模式下的水分生产效率均比常规淹水灌溉模式高,旱直播湿润灌溉更有利于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22]。蒋庆伟[23]认为,旱直播栽培中推迟初始淹灌时间,水分生产效率随之升高。苗期土壤水分含量为-8~-10 kPa时进行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生长[24]。
水资源利用一直是农业生产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从水分利用效益角度出发,旱直播更适合成为未来水稻栽培发展方向。
2.2 施肥管理
采用土壤-植株养分优化管理综合措施,可以实现水稻高产及养分、资源高效的利用。彭少兵等[25]研究表明,我国稻田氮肥投入过高,平均施用量达到180 kg/hm2,较世界平均水平约超出75%,且施用总量的世界占比约37%。较高的氮肥投入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我国稻田对NH4HCO3的吸收和利用率在30%以下,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比发达国家低15%~20%,对尿素吸收率稍高,为30%~40%[26-27]。DOBERMANN[28]研究结果显示,氮肥偏生产力为70 kg/kg时可统筹水稻产量与资源效益,而我国氮肥偏生产力为37 kg/kg,与理想状态还存在差距。另外,与产量相当的日本相比,我国氮肥偏生产力仅达到其一半水平[29]。
常规移栽稻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172 kg/hm2(N)、71 kg/hm2(P2O5)、62 kg/hm2(K2O)[30]。旱直播稻施肥量一般为150~180 kg/hm2(N)、60~120 kg/hm2(P2O5)、75~120 kg/hm2(K2O),氮肥分期施入,底肥施40%适宜,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依次施入30%、20%、10%[31]。旱直播稻群体大且本田生育期长,总施氮量略多于育秧稻。
综合考虑氮素的吸收和损失,常规移栽稻氮肥深施6~10 cm时,可获得较高的农学利用效率,旱直播施肥深度8 cm最为适宜,有利于氮素的积累与转运[32]。在氮素吸收方面,水稻呈现出阶段化特征,旱直播稻在孕穗抽穗期的土壤吸氮量较高,阶段占比达69.5%,比常规移栽稻多17.8%[33]。对常规移栽稻应注重基肥施用,根据不同土壤质地采用“前促七三”、底肥“一道清”等施肥方法。旱直播稻生育后期氮素贡献大,可在前期适当减氮,采取“前促、中控、后补”原则,注重平衡施肥,保证3~5叶秧苗阶段及抽穗期的肥料施用,分蘖期适当减施,注意浅湿灌溉以防倒 伏[34]。陈志峰[35]认为,旱直播作为氮素资源利用和劳动成本效益双重提高的优良栽培方式,涉及多点优化措施,应加强对氮素投入总量、节点等方面的管理。
适宜的钾肥运筹、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穗分化时期,在NH4+、Mn2+等离子的作用下,水稻可直接吸收的有效钾含量增加,进而利于增产[36]。旱直播稻合理施用钾肥,可获得较高的穗数[37]。ZHANG等[38]研究认为,氮钾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施用钾肥能够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加快了同化物运输速度,且抗性增强以获得高产。
硅本身会影响磷的营养平衡,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SALISBURY等[39]研究认为,随着硅的增加,水稻的磷平衡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水稻在磷充足、不含硅的营养液中可推迟成熟。旱直播稻在抽穗期施硅条件下,可使植株磷浓度更高,氮浓度更低,进而加快发育[40-41]。
增施有机肥可以进一步增产、提升氮素利用效益。魏文良等[42]研究认为,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水稻产量增幅7.4%,同时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2.5%。杨忠良等[43]也指出,有机氮替代30%化肥氮,水稻增产7.87%,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2.2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加34.85%。旱直播栽培下,稻田前期水分不足,矿质养分被固定,氮素易转化淋溶向下部及四周运移,应增加施肥,尤其应加大有机肥投入。涂以芳等[44]研究发现,旱直播稻配施有机肥,有效穗足,结实率高,增产7.4%,具高产稳产性。
适当的减氮管理、氮钾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以及硅的投入等都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使水稻增产稳产。旱直播稻存在不稳定性,在管理上应更加注重实施优化措施,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方面均可获得显著效益。
3 水稻生长、产量与品质比较研究
3.1 生长差异研究
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节间长度缩短,旱直播栽培株高无优势[45],旱直播水稻的株高、分蘖明显低于常规移栽稻,而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较高。刘宏岩[46]研究认为,旱直播条件下,水稻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均低于移栽稻,且由于辐射拦截量高,光能转化效率较低。而许炜[47]研究表明,旱直播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光合净同化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等指标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拔节至齐穗期优势明显。
常规移栽稻秧苗质量好,其抗逆性、抗病性、耐寒能力增强。旱直播稻分蘖早、生发快、且节位低,稻穗表现出穗多粒少的趋势。
3.2 产量差异研究
MIYAGAWA等[48]研究认为,旱直播稻省水、省工但产量不理想,与常规移栽稻存在差距,而JOHNSON等[49]调研发现,旱直播稻产能高,产量甚至超出常规移栽稻水平的20%。ALI等[50]研究显示,杂草防治得当,旱直播与常规育秧产量水平相当。辛明金等[51]研究也表明,旱直播栽培与机插秧条件下产量均为9 050 kg/hm2,无显著差异。
相比于常规移栽稻,旱直播稻结实率高、千粒重增加,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但出苗不易控制,有效穗数少,严重影响其稳产。罗锡文等[52]研究发现,旱直播稻前期适度干旱可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一般认为常规稻的产量更为稳定,旱直播稻生育期光合积累减少,产量极易降低。然而,研究发现,旱直播稻具有极大的产量潜力,在现代精细管理和控制下,甚至有显著增产趋势[53]。
3.3 品质差异研究
水稻品质与栽培方式有关。常规育秧栽培条件下,糙米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指标随肥力水平增加而递增。旱直播条件下,糙米率、精米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整精米率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54]。孟德龙等[55]研究认为,与移栽稻相比,旱直播稻外观、营养指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常规移栽稻的库容较大,光合同化物生产与输出能力相对不足,影响籽粒充实,旱直播方式下水稻穗少粒小且灌浆饱满,其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均偏低。另外,水分影响稻米籽粒灌浆特性,进而也影响稻米的垩白程度。蛋白质含量超过9%则影响食味值,醇溶蛋白与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56]。朱大伟等[57]研究认为,旱直播稻在胶稠度方面表现最优,旱直播、机插、手栽3种栽培方式下变异系数为1.65%~2.14%。
稻米品质受施氮量影响较大,因品种、地区差异,受影响程度也不同。张岩等[58]研究认为,糙米率、精米率在中氮水平下最优,垩白度、垩白率与施氮量同步增加,使外观品质降低。吴培[59]研究发现,氮肥增量条件下,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下降。而谷宇[60]则发现,增施氮肥,可以兼顾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改善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
稻米品质还与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关。陈志攀[61]研究表明,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垩白粒率则呈相反规律。旱直播稻后期光温资源有所下降,磷、钾的投入能够推进物质运转,加快灌浆,缓解氮素过多投入带来的贪青晚熟,进而提高稻米品质[62]。
相同环境下,旱直播稻品质并不低于常规移栽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水土环境条件来确定栽培方式及目标品质。
4 稻田土壤性状比较研究
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条件。通常,为保证水稻生长发育,土壤黏粒含量在20%~30%范围内合适,常规移栽稻田一般为重壤土,黏粒含量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有机质[63]。旱直播稻以中性或偏酸性土壤适宜,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且土壤不可过于黏重。
研究表明,5 cm深土层土壤的氧气含量在稻田由湿渐干过程中逐渐升高,淹水模式使得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乏氧气,吸水量会降低10%~20%[64-65]。相比于常规移栽稻,旱直播稻田干湿交替管理,有利于植株根部土壤水分、氧气平衡,增加根系吸水性,加快植株内部物质运转,进而促进产量和品质建成。
土壤水分状态影响土壤酶活性。稻田长期淹水导致土壤过湿,土壤中酶活性降低,有机物分解受阻,影响养分循环,进而对产量品质造成影响。万忠梅等[66]研究发现,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腐殖质合成分解等氧化还原反应加速,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保持能力。另外,旱直播使稻田土壤日平均温度、昼夜温差增大,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吸收,促进水稻根部的垂直、水平多向延伸[67]。
试验证明,常规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降低,30年间从35 g/kg下降到15 g/kg左右。微生物活性减弱影响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问题,使得土壤流失量增大、肥水保持能力差,这已成为常规移栽稻难以维持高产的重要因素[68]。大多数常规稻田存在氮、磷含量过多问题,且长期淹水覆盖增加了氮、磷向土壤下层及周围的扩散运移,容易造成环境风险,而旱直播土壤干湿交替管理,风险相对较小。
5 存在问题
品种方面。常规移栽稻存在品种单一问题,许多地区的常用品种因引进年限较长,优良特性开始退化,导致稳产性降低。旱直播稻品种选育欠缺,专门旱播旱管品种较少,尤其缺少针对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同时与当地栽培管理措施相配套的优质旱直播稻品种,因而无法最大化发挥其资源高效的优势。
倒伏方面。旱直播稻生长发育期间,历程短、种子扎根较浅、茎秆纤细,通常会比常规移栽稻更容易倒伏[69]。但适度干旱可干预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毒性产物减少,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育和强化支持能力,优化地上部茎秆各茎节的生长,提高植株抗倒伏性[70]。
草害方面。恶性杂草挤占水稻生长空间,抢夺养分,加剧纹枯病等病害和各种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相比常规移栽稻,旱直播稻田土壤需保持适宜的含水量,杂草更为严重。因此,田间杂草的有效防控是保障旱直播稻高效生长和水稻现代新型栽培技术发展的关键。国外一直选用耐性强的直播稻品种用于旱直播,并使用清洁种源,利用人工除草与化学试剂配合防控。在我国,化学防控为主要方式,根据出草规律以多种除草剂配合使用,生产上“封、杀、补”配套措施较为稳定高效,结合前期水分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理念,通过农业、生物、化学综合防控措施来发展经济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CHAUHAN[71]研究认为,应交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避免单一种类。而阙建萍等[72]等研究认为,加快直播稻扎根出苗速度,拉开与杂草生长的差距,促进稻苗优先形成优势群体,达到早期抑制、以苗控草,有效提髙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效果。
水、氮投入方面。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成为限制常规移栽稻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氮肥盲目施用问题严重,一些农户为了追求高产,施入大量氮肥,导致营养损失严重,甚至引发环境污染[73]。同时,灌溉量过大,造成水资源浪费,也是常规移栽稻亟待解决的问题。旱直播稻虽灌水量低、施肥对土壤环境影响相对小,但由于地方农户对栽培技术缺乏了解、有肥料依赖心理,也存在早期氮肥施用量偏多现象。
产量、品质方面。旱直播稻在生产中表现出不稳定性。区别于育秧栽培方式[74],旱直播省去了前期的常规育秧和移栽,加之播种期延迟带来光温差异,苗小苗弱情况普遍存在,显现出产量的不稳定性。旱直播稻群体结构不同,各地区温光条件和种植方式有差异,且农机农艺配套措施缺乏,另外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受施氮量、施肥比例影响的变化趋势不对应,因而造成品质的不稳定性[75]。针对旱直播稻产量和品质问题,国外一些研究认为,通过遗传改良手段进一步提升其产量潜力和品质遗传特性,并采用灌浆期适宜的日均温、水分胁迫调节籽粒灌浆速率等措施以提升稻米品质[76]。在我国,随着种子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不断发展,为旱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前人研究提出,氮肥后移消除伴肥播种引发的毒害作用,可以通过改进整地技术、根据气候确定适宜播期、播后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出苗率,以保证稳产优质[77]。
常规移栽稻与旱直播稻存在的倒伏、草害难控制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常规移栽稻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突破现有生产水平,提高自身高产稳产优势,以避免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限制背景下被逐渐取代。而旱直播稻问题重点在于当前应如何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进一步实现产量品质的稳定长远发展。
6 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水稻旱直播和常规育秧两种栽培方式一直并存。随农田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常规移栽稻生产逐渐规模化,而随着政策、科技的变化和进步,以及农田高效化学除草剂的开发应用等,旱直播稻也发展迅速。
20世纪,旱直播稻总面积大约有0.14亿hm2,拉丁美洲约占70%,西非约占60%,亚洲面积较少,占10%以下[78]。美国水稻种植已全部采用直播,旱直播占到2/3。俄罗斯全部釆用机械化旱直播,生产1 t稻谷仅需14工时。韩国于1990年在灌溉困难地区研究旱直播技术,1997年面积达到5.72万hm2,占直播总面积的51.7%。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斯里兰卡都以旱直播为主要生产模式,面积均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79]。日本旱直播面积约占70%。在我国辽宁、内蒙古、浙江等地先后开展的旱直播稻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沈阳市采用直播方式种植200 hm2水稻,节约成本40%左右,节水6 000 m3/hm2。广东省直播稻平均产量9.01 t/hm2,最高达11.3 t/hm2[80]。
近年来,水稻生产已由数量型向高质量、高效益型跨跃。旱直播方式下,稻谷已逐渐向高品质转变[81]。完善旱直播水肥管理配套栽培技术,保证产量品质,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旱直播稻的生产发展。通过对影响因素对症管理调配,从各生长因子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因子优化,使产量与效益协同提高,进而使旱直播稻尽快向高产优质等目标方向发展,加快向生产新模式转变。当前,旱直播稻在种植面积保持、缺水稻田有效利用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型栽培技术,未来可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实现产量效益的双丰收。
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与种植效益。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 239.9万hm2[82],占比较大,可考虑适当缩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旱直播稻种植面积,进而提高稻作产量,增加稳定供给。另外,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稻谷生产受限,合理增加旱直播稻种植面积,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不平衡矛盾,达到稳产之目的。
在水资源丰沛地区,常规移栽稻种植体系依然持有优势,其高产稳产特点可以保障粮食安全稳步发展。而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旱直播稻,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高效优势,缓解环境风险,形成粮食安全新走向。
两种栽培方式均有优势与特点。科技日新月异,常规移栽稻栽培历经不断改进,加之机械化迅猛发展,栽培技术向精简化和便利高效方向发展,尽管资源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高产稳产目标来看,传统育秧稻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并且不能轻易被替代。同时,旱直播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进,综合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越性,相信未来会成为水稻长远发展的主要模式。当前综合考量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生产目标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则更为稳妥。
[1]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2] 张银平,杜瑞成,刁培松,等. 山东省水稻免耕旱直播试验及可行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24-30.
[3] 孟娜,刘元元. 水稻旱直播种植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2019(21):29.
[4] PENG S B,TANG Q Y,ZOU Y B.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J]. Plant Prod Sci,2009,12(1):3-8.
[5] 王在满,张明华,郑乐,等.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601-605.
[6] 金军,赖清云,李伟海,等. 水稻基质育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4,20(6):59-61.
[7] 陈丽,贺奇,王兴盛,等. 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1,46(3):10-14.
[8] 信彩云,周学标,刘奇华,等.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出苗状况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7,49(3):69-72.
[9] 滕祥勇,李鹏志,林秀云,等. 播种量对水稻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J]. 北方水稻,2019,49(5):13-16.
[10] 程建平,赵锋,曾山,等. 机械旱直播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75-5278.
[11] 徐莹莹,刘玉涛,杨慧莹,等. 黑龙江半干旱区水稻旱穴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9(10):85-86.
[12] 周广春,陈温福,孟维韧,等. 播种期对杂交粳稻辽优99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10,25(S1):429-431.
[13] 姚义,霍中洋,张洪程,等.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4):633-647.
[14] 王人豪,罗利敏. 早稻直播稻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01(1):28-29.
[15] 轧宗杰,卢树昌,侯琨. 水稻旱直播栽培发展现状、问题及应用前景[J]. 作物杂志,2020(2):9-15.
[16] 李轶修. 辽北地区水稻旱直播关键技术环节探讨[J]. 北方水稻,2020,50(1):51-52.
[17]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等. 节水灌溉与常规灌溉对旱直播水稻叶片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8):1-9.
[18] 陆春泉. 不同栽培措施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 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10.
[19] CABANGON R J,TUONG T P,ABDULLAH N B. Comparing water input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transplanted and direct-seeded rice production systems[J]. Agric Water Manage,2002,57(1):11-31.
[20] 康思远.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分区综合模式应用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21] SINGH Y V. Crop and water productivity as influenced by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und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of nutrient supply[J]. Paddy Water Environ,2013,11:531-542.
[22] 李阳,汪本福,张枝盛,等. 水分管理对麦茬稻直播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4):27-30.
[23] 蒋庆伟. 初始淹灌时间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24] 李旭毅,卿发红,池忠志,等. 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出苗阶段水分管理方式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7,30(11):2449-2453.
[25]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1103.
[26] 朱兆良. 我国土壤供氮和化肥氮去向研究的进展[J]. 土壤,1985,17(1):2-9.
[27] 李鸿伟,赵步洪,杨建昌.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生物学基础[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7-18159.
[28] DOBERMANN A 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state of the art[J]. Agronomy and Horticulture -Faculty Publications,2005(316):1-16.
[29] 张卫峰,马林,黄高强,等. 中国氮肥发展和贡献和挑战[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161-3171.
[30] ZHU Z L,WEN Q X,FRENEY J R. Nitrogen in soils of China[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
[31] 宋洪山,洪继勇,王金秋,等. 水稻旱作的主要栽培技术探究[J]. 南方农业,2020,14(15):17-18.
[32] 刘海东,唐湘如,赵烈,等. 不同施肥深度对直播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6,31(5):216-221.
[33] 殷晓燕,徐阳春,沈其荣,等. 直播旱作水稻的吸氮特征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J]. 生态学报,2004,24(8):1575-1581.
[34] HUANG M,ZHANG W X,JIANG L G,et al. Impact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early-rice productivity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of China[J]. Field Crops Research,2013,146:10-15.
[35] 陈志峰. 直播双季稻氮肥运筹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36] PATRICK JR W H,MIKKELSEN D S,WELLS B R. Plant nutrient behavior in flooded soils[C] //Fertilizer Technology and Use. 3rd. Madis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1985.
[37] 张洋洋,鲁剑巍,王友珠,等. 钾肥施入方式对直播和移栽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6(1):110-114.
[38] ZHANG F S,NIU J F,ZHANG W F,et al. Potassium nutrition of crops under varied regimes of nitrogen supply[J]. Plant and Soil,2010,335(1):21-34.
[39] SALISBURY F B,ROSS C W. Plant physiology[M]. 4th ed. 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2.
[40] OHNO H,BANAYO N P M C,BUENO C,et al. On-farm assessment of a new early-maturing drought-tolerant rice cultivar for dry direct seeding in rainfed lowlands[J]. Field Crops Research,2018,219:222-228.
[41] DEREN C W. Changes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of silicon-fertilized rice grown on organic soil[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1997,20(6):765-771.
[42] 魏文良,刘路,仇恒浩.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8):1384-1394.
[43] 杨忠良,刘海英,董文军,等.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7):50-54,59.
[44] 涂以芳,林贤青,许德海. 晚稻旱直播亩产超400公斤的肥水管理[J]. 中国稻米,1996(3):25-26.
[45] 赵步洪,张洪熙,陈新红,等.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03,19(4):211-217.
[46] 刘宏岩. 旱直播水稻在不同水分管理下高产高效的生理基础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47] 许炜. 播量和施肥方式对直播稻分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 荆州:长江大学,2018.
[48] MIYAGAWA S,KONCHAN S,KONO Y. Yielding ability in direct seeding rice culture in northeast Thailand[J]. Jpn J Trop Agric,1998,42(4):248-256.
[49] JOHNSON D E,MORTIMER A M,ORR A,et al. Weeds,Rice and Poor People in South Asia[C] //Chatham:UK,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2003. http://www.nri.org/work/ weedsricepoor.pdf.
[50] ALI M A,LADHA J K,RICKMAN J,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rice establishment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lowland rice[J].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06,16(1/2):173-189.
[51] 辛明金,任文涛,宋玉秋,等.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2):175-179.
[52] 罗锡文,谢方平,区颖刚,等. 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6-139.
[53] 江泽普,黄绍民,韦广泼,等.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62-365.
[54] 李瑞峰. 旱直播与移栽条件下粳稻的产量及品质的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55] 孟德龙,杨波,秦德荣,等. 淮北稻区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质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43-145.
[56]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57] 朱大伟,郭保卫,张洪程,等. 播期对优质米“南粳 9108”生长特性及积温光照利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4,33(11):3010-3017.
[58] 张岩,马士学,王青菊,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09,39(5):16-18.
[59] 吴培.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19.
[60] 谷宇. 氮肥运筹对旱直播粳稻产量和品质及倒伏性的影响[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61] 陈志攀. 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早稻生长发育和抗倒伏性的影响[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62] 邵国军. 十年来辽宁省水稻新品种产量结构变化分 析[C]//水稻高产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63]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稻作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64] 蒋玉兰. 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根系形态生理和土壤性状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18.
[65] 李蔚然,于小彭,展广军,等. 浅析水稻节水灌溉高产优质机理[J]. 北方水稻,2020,50(3):62-64.
[66] 万忠梅,宋长春,郭跃东,等. 毛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对水分梯度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08,28(12):5980-5986.
[67] SINGH M,CHAUHAN B S. Seed bank dynamics and emergence pattern of weeds as affected by tillage systems in dry direct-seeded rice[J]. Crop Protection,2015,67:168-177.
[68] 何勇. 北方地区优质水稻本田生产关键技术措施[J]. 种子科技,2017(9):81-82.
[69] 刘立军,王康君,葛立立,等. 旱种水稻基部节间性状与倒伏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J]. 作物学报,2012,38(5):848-856.
[70] 肖楠. 施氮量对旱直播粳稻产量品质及倒伏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8.
[71] CHAUHAN B S. Effect of tillage systems,seeding rates,and herbicides on weed growth and grain yield in dry- seeded rice systems in the Philippines[J]. Crop Protection,2013,54:244-250.
[72] 阙建萍,堵墨,王兴昌,等. 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及治理[J]. 杂草科学,2005(2):30-31.
[73]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等.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736-2746.
[74] 叶靖,董立强,王术,等.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73-75.
[75] 王宇智. 氮肥运筹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76] CASSMAN K G.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cereal productionsystems: yield potential,soil quality,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1):5952–5959.
[77] 吕和平,范友胜,宛晓萍,等. 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25- 627.
[78] 蒋观真,施汉民,何福金,等. 水稻旱直播[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79] 王洋,张祖立,张亚双,等. 国内外水稻直播种植发展概况[J]. 农机化研究,2007(1):48-50.
[80] 章秀福,朱德峰. 中国直播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稻米,1996(5):1-4.
[81] 赵学智,何芳芳,杨金娟. 保墒旱直播栽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宁夏农林科技,2019,60(6):15-16.
[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7中国农业统计资 料[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Comparative study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and conventional transplanting rice
Li Xiawen, Lu ShuchangCorresponding Author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With the restriction of water, soi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dry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rice is developing day by da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cultivation methods,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yield and quality, and soil properties between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and conventional transplanting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had fast growth process, high wa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a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by appropriately reducing nitrogen in the early stage. The difference of yield between dry direct seeding and conventional rice was not significant, but protein content of dry direct seeding rice was increased, and its soil aeration was good. It had advantage on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fertility maintenance, water saving, labor saving, time saving and soi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ffective control of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lodging easily, and unstable yield and quality.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dry direct seeding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t was proposed that in the production areas with prominent constraints of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with the promotion of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and variety breeding, dry direct seeding technology will achiev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rice; dry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comparison; application prospects
1008-5394(2021)04-0063-08
10.19640/j.cnki.jtau.2021.04.014
S511
A
2020-11-11
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J010090307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1006);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YFZCSN00290)
李夏雯(1995—),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农田土壤与作物生长环境关系研究。E-mail:17854255528@163.com。
卢树昌(1970—),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田土壤质量与植物营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lsc9707@163.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