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江苏畜牧业亮点纷呈
2021-12-15
“十三五”是江苏畜牧业历经困难挑战、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产业加快转型、成绩斐然的五年。全省上下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转型,推动畜牧业在变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突出表现在“三稳四进”。
三 稳
一是畜产品供给能力总体稳定。2020年,全省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268.2万吨、231.9万吨、63万吨,除肉类外,其他产品产量分别比2015年增长11.8%和29.1%,禽蛋产量继续位居全国前5位,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生产出占全国3.5%的畜禽肉类、6.7%的禽蛋和1.8%的生鲜牛奶。全省畜牧业产值1315.8亿元,连续10年超千亿元。二是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强化基础免疫,全面推行常年免疫、程序免疫,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稳定在70%以上。扎实开展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推动清洗消毒、封闭管理等生物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开展无疫小区建设和疫病净化,强化检疫和调运监管,全省重大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控制。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基本实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监管。完成不合格畜禽屠宰场点清理整顿。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病死猪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2020年全省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8%,5年来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 进
一是产业整体素质稳中有进。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加快设施装备提档升级,2020年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3%,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53.4%。拥有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59家,其中国家级21家,立华牧业成为江苏省首家上市养殖企业,以立华、温氏为代表的合作经营和以中粮、益客为典型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得到创新推广。高邮鸭蛋、南京盐水鸭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畜牧业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化生产、设施化装备、产加销融合、全链条经营的发展趋势。二是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率先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禁养区确需关闭的养殖场100%关停到位,非禁养区规模场全部通过县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检查认定。总结凝练相关技术指南、规范、模式等17种,新设施、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2020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建设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825家,有45家企业90个畜禽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省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优秀等次。三是科技创新与推广进度加快。全省累计培育19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数量居全国第2位,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稳步提高。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畜牧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京海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畜牧兽医条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3项、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四是行业高效能管理服务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委托下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批权限,简化许可程序,提高审批时效,激发市场活力。执业兽医队伍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有6929人通过执业兽医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兽医社会化服务不断健全,有36个涉农县(市、区)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2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