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感技术让农业生产更“智慧”

2021-12-15中国农资炼晨

中国农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长势遥感技术农作物

《中国农资》记者 炼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是农业生产中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能够提供大量的农田信息,是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发展的潮流,同时,日益成熟的遥感监测和植保飞防技术为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农业遥感的四大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焕军介绍说,遥感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主要应用于作物的长势监测、灾害监测、精准管理。虽然它高深莫测,但它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智慧”。现阶段我国遥感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主要有四大应用。

第一,监测作物的面积和长势。极飞科技智慧农场总监蒋勇韬告诉记者:“以大田为例,人工给200亩地测绘,需要1个多小时,遇到水田甚至要泥腿赤足地‘过河’打点,效率很低。遥感无人机的应用让飞手不仅告别了人工测地,平原作业时,还能利用全新‘快速拼接模式’,节省大量测绘时间。”此外,遥感影像还可以实时记录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获得同一地点时间序列的图像了解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长势。作物长势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实时掌握作物长势好坏,及时发布苗情监测通报,指导农业生产,为预测作物单产和总产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第二,对作物进行分类。利用遥感识别不同农作物类型,主要依据是农作物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受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叶子内部构造有一定的差别,根据实地调查关键时段特征和遥感影像,采集提取各种作物、种植地、大田作物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光谱特征进行作物分类。通过遥感快速、准确识别各种农作物类型,对于完善农作物面积监测方法、开展农作物生产水平遥感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农业灾害监测。刘焕军表示,东北农业大学土地遥感团队实现了对黑龙江近8000万亩耕地农业灾害的时空动态精准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各种自然灾害的实际应用模型,研究监测各种自然灾害,同时对监测到的灾情及时预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然后针对受灾情况,进行补种、浇水、施肥或排水等抗灾措施。

第四,对农作物进行估产。先正达集团中国MAP智慧农业市场运营主管史建廷告诉记者:“2020年,MAP智慧农业在张掖地区对用户种植的玉米进行了遥感估产,平均亩产为773公斤。在收获期前,线下团队一起根据作物及地理条件区分区域,对农户投保的该区域作物产量进行测产建模,测产结果是平均亩产为821公斤,估产结果精确度达到94%。所以,现在的遥感测产技术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农业遥感大有作为

2020年,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对此,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辉告诉记者,农业遥感作为推进数字农业农村的重要力量,必将有更大作为。

张辉表示,经过40年的研究探索,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物联网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方面日臻成熟,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农业遥感学科群业已建立,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遥感技术体系和工作队伍,在各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方面,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调查技术,完成了国内耕地、草地、农业后备资源和大宗农作物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本底调查,确立了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方向,为农业资源数字底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全球农作物监测评估方面,开展了国内和国外重点地区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产量和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测,实现了国内外农作物遥感监测的常态化运行,成为农情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在农业农村重大政策评价方面,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测量为手段,承担了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核查等重点任务,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权属和“两区”数据库,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和遥感技术的融合日益深入,农业遥感应用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将成为具有巨大产能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相信在将来农民会成为最幸福的职业。”刘焕军强调:“我国的遥感事业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未来,人们应该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加快步伐发展遥感技术,向遥感强国迈进。”

猜你喜欢

长势遥感技术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