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2-15白广伟
□白广伟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人口外流、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堪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四大问题,也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设施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解决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人才支持。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从过去的追求吃饱、穿暖,转变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双重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人才不足是其中之一。究其根本在于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们认为留在农村发展的空间小,愿意留下的人越来越少,农村发展出现衰退。日益凋敝的农村,二元制结构尚未完全破除,使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供需等方面都需要加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
1.2 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促使人才回流,让农村焕发活力。要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就要让人才回流农村[1],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富裕。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地域特色,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要在“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坚持生态兴农、科技兴农,“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大局,力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协调发展,为农业发展铺路,使农民受惠。
2 高校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1 提供人才保证
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地区都有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引路人,他们对农业、农村有感情,对农业、农村问题比较了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有志向,可以潜下心去研究乡村,探索并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特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产业支撑,而各项产业的发展则离不开人才支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是实现乡村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2.2 提供组织保证
在干部年轻化、大学生村官增多的背景下,打造一支爱农民、爱农村、懂农业的干部队伍,以党建引领农村发展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思想品质,为农村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在德育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个人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将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学生培养成为与农民有血肉联系的农村建设标兵[2]。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培养策略
3.1 完善大学生回乡扶持政策
3.1.1 “双创”教育扶持大学生回乡
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创业孵化、“双创”培训、“双创”教育。为了吸引和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双创”教育的投入,保证相关经费充足,促进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双创”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3]。在培训工作实施中,选择专业的培训师,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培训效率。
3.1.2 加大大学生回乡创业支持力度
创业需要资金支持,而这正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资金支持[4],无疑是给了大学生一剂“强心剂”,让他们有心、有力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多贡献。政府可联合企业给予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更多资金支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1.3 完善乡村创业咨询机制
高校应将收集政府支持政策、行业发展趋势、乡村创业指导工作落实到个人,为学生回乡创业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设立相关信息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在回乡之前了解家乡产业发展情况,明确创业目标,并促使大学生尽早完成定向能力培养[5]。
3.2 针对性培养学生乡村创业能力
3.2.1 完善创业指导体系
针对学生发展意愿,高校对有志回乡发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创业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就业指导。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应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政策优惠。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应聘请专业人才为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给大学生提供更多下乡参与实践的机会,聘请农村懂技术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回乡创业指导的实施者,对大学生创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政府为乡村振兴规划了蓝图,并提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抓住改革机遇,指导大学生提升知识和技能,回到家乡大展拳脚[6],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这就对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本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实现“自我造血”;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进行社会招聘,将更多优秀人才吸收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实现“外部输血”。
3.3 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应面向农村青年进行定向招生,发挥农村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群体,农村青年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7]。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对家乡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们热爱农业、热爱农村,更愿意投身到家乡建设中。所以在招生工作中,可以面向农村定向招收大学生,招收有志加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学生,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
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摒弃“单兵作战”的意识,重视集体的力量,将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1+1>2”的力量,切实促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8]。政府层面,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比如减免学费、提供购房补贴等;社会层面,应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关注,通过设置奖学金、优先录用乡村振兴人才等方式鼓励优秀人才;高校层面,需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纳入评奖评优体系等,从而调动他们加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另外,为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邀请高校农业专业的教授、专家以及农村懂专业技术的人员给大学生授课,同时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下乡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形成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强大意志力和个人发展倾向,促使他们真正接受回乡创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可以加强与地方乡村企业的合作,当大学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安排他们到成功的乡村企业中顶岗实习,让大学生在真实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积累乡村发展的经验,为日后服务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帮助大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大学生理解其意义,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教育对象应精准。结合社会发展状态、大学生出身和个人发展意愿,对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评估与动态分析,从而对受众进行精准选择,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其次,培养方案个性化。凭借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针对不同地域乡村发展情况和学生能力优势,拟定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得到较大进步,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人才,高校应响应国家号召,以自己特有方式和优势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起决定性作用。各高校要认清自身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责任与作用,通过“双创”指导、定向能力培养等措施,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家乡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