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探析
2021-12-15杨朝丹
□张 微,杨朝丹
(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其在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性,以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将农业知识转化为农业行为。从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来看,其特征如下。
(1)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独立性。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市场上是独立的,更好地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市场的地位与价值。
(2)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应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与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1]。
(3)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较高。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农业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中,以创造更好的经济利益,实现自身价值。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扶持政策难以落地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级政府积极落实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为此我国出台了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政策规定。但是,在履行这些政策规定时,却很难完全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阻。对于一些地区而言,管理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不够、培育观念落后,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在培训中,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些地区的管理部门急于求成,忽视了培育工作的基础,没有从多角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比如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育力度不够[2]。
二是在培训中,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对培养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忽视了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2.2 培育内容单一
培育内容决定着培育工作的成效。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也不同,各区域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在开展培育工作前,工作人员应该展开调研活动,对该区域的农民进行全面调查,在与农民进行有效沟通后,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在了解职业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培训效率。
2.3 培育师资力量不足,设备欠缺
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培训时,负责培训工作人员并不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理论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再加上一些工作人员对新政策的接受较慢,直接影响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率。
另外,在培育的过程中,相关培育设施不到位,不能有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传统的培训模式质量不佳,使培训结果不尽如人意。
3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向
3.1 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培育
3.1.1 分层次培育
在专业化培育中,应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培育。分层次培育内容主要包括3 种,分别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普知识、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进行培训。科普知识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应该掌握的农业文化知识、农业应用技术等;专业技能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经营管理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营、农业管理等方面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3]。
3.1.2 分区域培育
从农业生产的地区环境来看,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区别,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自然也有不同要求,为了更好地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应给新型职业农民灌输适宜该地区的农业经营理念和农业知识。例如,在平原地区,由于平原的土地比较集中,组织化的生产活动更容易开展,在对农业土地进行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可以应用机械化设备开展相关工作;在丘陵地区,由于丘陵的地形较复杂,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育,选择适宜在丘陵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栽种,发展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比如适宜的蔬菜和花卉等;在山区,由于地形陡峭,可以重点培育果树,以达到更好的种植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山区土壤情况。
3.1.3 分对象培育
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对象划分来看,可以分为3 类,分别是农业生产职业农民、农业经营职业农民和农业技能服务职业农民。在培训时,应根据职业农民的对象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程度。可以开办培训班,聘请专业的培训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让农民在培训班中学到更多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4]。
3.2 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化培育
3.2.1 依据当地特色农业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很多地方会根据地域的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农业活动,在培训时应依据当地的特色农业开展培训工作[5]。例如,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较好,已经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平原地区开展培训工作时,应将培训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化设备使用方面,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真正学会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技能,促进当地农业进一步发展。在山区,因为生长条件较差,因此应当从其他特色方面展开培训,比如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林木资源,所以培训过程中应注重融入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2.2 以市场为导向
在产业化培育的过程中,为了与现代产业对接,实现一体化的农业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农产品销售、生产、加工环节,让职业农民学会如何经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在具备市场意识的基础上,再去参加农业市场竞争,开拓农业产业市场。在经营生产中,应该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意识,让其具备战略性、全局性的思维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使农业生产具备多样化、特色化。
4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4.1 转变培育认知,完善配套政策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转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观念认知。
第一,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的影响力改变人们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态度,在理解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公众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水平。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在社会大众的认可度,进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第三,政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应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结合考察结果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同时要加强与职业农民的交流,充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综合考虑调整培训内容,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四,政府应有效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民不再为社会保障而烦恼,让全社会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农业生产也是有保障的,这样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以更好的心态和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
4.2 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
政府应结合农业生产与农业管理现状,加强培训前的调查工作,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制订更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时,应该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内容。
第一,培训内容要丰富。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明确培训内容,能够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优势,学到更多农业生产管理知识。
第二,培训工作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训时,不仅注重讲解农业生产相关知识,也应该重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
第三,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4.3 提高师资水平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应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师资队伍,引入更多优秀的农业专业教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管理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
5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的发展,不仅丰富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知识,还应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