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不能过于依赖政策扶持
2021-12-15熊飞
熊飞
农业是基础产业,但同时也是相对弱质的产业,发展农业需要政策扶持与资金、项目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上至国家,下至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甚至很多乡镇也出台了一些 “土政策”,挤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农业发展。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向农业,以致于一些投机分子冲着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而来。
凡事都有利有弊。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各项政策扶持与资金、项目支持,对调动企业与农民等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性,降低生产投入,减轻企业负担,增加经营收入,引导与促进农业发展,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的人过去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也根本不懂农业,但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感召”下,信心十足地投身农业,真正进入后才发觉农业的“水很深”,不少人因缺乏专业技术与管理经验,虽有政策扶持但仍然“入不敷出”,投资失败后满腔热情瞬间化为乌有,很快又逃离农业;有的人投资农业,就是奔着“政策扶持”与“项目支持”,哪里政策扶持力度大就到哪里投资,哪个项目有政策扶持就赶紧投资哪个项目,完全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长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上,而不是放在学习钻研有关技术、踏踏实实做事情,依靠自身努力降成本、促增收、提效益上,这种貌似目标明确、借力借势,实则急功近利、总想“走捷径”的盲目投资行为,常因自身效益欠佳,最终难以持久。
发展农业要靠政策扶持,但更要凭借自身努力。想要有所成就,选对项目是基础,苦干巧干是根本,政策扶持只是一种积极有益的补充,决不能对政策扶持过于依赖,时时刻刻都想着“政策扶持”,不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争取政策扶持上。
大量实践证明,如果经营主体自身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单靠政策扶持很难实现持续、,农业稳定发展。因此,农业经营主体要研究政策、争取扶持,更要潜心做好每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好地生存与发展;作为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上,既要考虑“雪中送炭”,更要注重“锦上添花”。要将扶持重点向自身运转顺畅、效益突出、前景看好的经营主体倾斜,把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向“奋发自强”型经营主体,进而使更多的经营主体舍弃“等、靠、要”思想,依靠自身努力走上良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