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危物种大拯救

2021-12-15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1年48期
关键词:朱鹮雪豹藏羚羊

◎本刊综合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性会议。

目前,地球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危机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日益严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视频讲话时指出,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过去1000万年平均速度的数十到数百倍,而且还在加速,逾百万种动植物处于危险之中。“拯救濒危物种、共建美好家园”的呼声愈发高涨。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陆域国土面积约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约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约65%的高等植物群落、约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为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看看我国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成果吧!

图1 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自然符号的COP15会标

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国际交流的友好使者。它以“黑白分明”、憨态可掬的样貌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其形象被中国动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自然保护组织用作会标。

不久前,我国野生大熊猫物种濒危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引起网友广泛讨论。野生动物“降级”,反映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加强,不少濒危野生动物都被“降级”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大熊猫被列入“濒危”等级的原因是其数量快速下降,种群被分割为小亚群。而中国最近两次关于大熊猫生存状态的调查显示,这种情况正在转变。

图2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训练基地的大熊猫“思雪”(图/新华社 薛玉斌 摄)

为摸清大熊猫野外种群、栖息地、同域分布动物等情况,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我国每十年开展一次大熊猫调查。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比第三次调查增加了268只,目前最多可达1864只,增长率为16.8%;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长11.8%,潜在栖息地面积增长6.3%。

2017年1月,我国发布《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试点区域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这是首个以单一物种为核心在其主要栖息地设立国家公园的方案。

藏羚羊:由“濒危”降为“近危”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动物之一,素有“高原精灵”的美称。为了适应高原的寒冷天气,藏羚羊演化出保暖性极好的绒毛。正是这些柔软、温暖的绒毛,引来了偷猎者对藏羚羊的疯狂猎杀。

图3 藏羚羊(图/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用藏羚羊的绒毛制成的披肩名为“沙图什”,因其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强,也被称为“软黄金”。一条“沙图什”在欧美市场售价高达上万美元,至少需要3只藏羚羊的绒毛才可做成。

国际市场对“沙图什”愈来愈高的需求,使得藏羚羊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大量捕杀与偷猎。1997年,藏羚羊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我国严厉打击非法捕杀藏羚羊的犯罪活动。1981年,中国禁止一切有关藏羚羊及其产品的贸易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将藏羚羊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格管控偷猎行为。

自1993年以来,中国先后建立了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青海三江源等7处藏羚羊自然保护区。2005年选定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将藏羚羊的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以福娃“迎迎”的形象向公众展示。

经过近40年的保护,藏羚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管控,数量恢复到约30万只。藏羚羊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

朱鹮:由“极危”降为“濒危”

朱鹮古称朱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涉禽,被誉为“东方宝石”。早在古埃及时期,朱鹮就出现在金字塔的壁画中。历史上,日本对朱鹮情有独钟,一度将其当成国鸟。

朱鹮最早分布在东亚,在20世纪初属于常见鸟类,那时有农民抱怨朱鹮太多、踩坏稻田秧苗的报道。到20世纪中期,由于生存环境恶化,朱鹮渐渐在朝鲜半岛消失。

与藏羚羊濒临灭绝的原因不同,朱鹮需要在浅水型的湿地进行觅食,同时需要在高大乔木上营巢或夜宿,而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显著降低了稻田内的鱼虾数量,给朱鹮带来了灭顶之灾。

图4 朱鹮(图/新华社 兰红光 摄)

图5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生态园内的朱鹮(图/新华社 刘潇 摄)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找到了7只朱鹮,这是当时全球唯一的野生种群。朱鹮被重新发现后,洋县马上成立了朱鹮保护观察站,专门负责这7只朱鹮的保护工作。

到2000年,朱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种群状态由“极度濒危”降为“濒危”。

雪豹:由“濒危”降为“易危”

雪豹属于食肉目、猫科动物,由于其终年在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也被称为“雪山之王”。据研究,全球60%的雪豹生活在中国,其中青海省是中国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

大多数情况下,“降级”说明物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应该庆祝。然而,雪豹的物种濒危等级在2017年9月从“濒危”调整为“易危”后,引发了争议。

给雪豹定级的依据是争议的根源所在。据介绍,划入“濒危”级别需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可繁殖个体低于2500只;二是在过去16年内整个种群数量下降20%。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确定为雪豹“降级”时,这两点都没有基本数据。

图6 雪豹的生活习性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昼伏夜出,喜欢走山脊和溪谷(图/新华社发 鲍永清 摄)

图7 雪豹被誉为“雪山之王”,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图/新华社发 鲍永清 摄)

研究者担心雪豹“降级”会影响其保护资源的投入,进而影响雪豹物种生存。白犀牛就是最惨痛的例子。最初白犀牛是“易危”物种,1996年被降成“低危”物种,最终因为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大量白犀牛被偷猎。

作为雪豹最大的分布国,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雪豹保护行动计划》,在雪豹分布区建立了138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规模和种类各不相同,构成最基本的雪豹保护监测网络。其中,最大的保护区网络位于三江源和羌塘地区。

华盖木

华盖木是云南特有的木兰科植物,已有1.4亿年的进化历史。因其树冠葱茏、宽广,酷似古代帝王座驾上的华丽伞盖而得名。

除了野生动物,我国野生植物保护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扩繁和迁地保护,目前我国已向野外回归了206种濒危植物,其中112种为中国特有。还建立了约200处植物园,系统收集保存了兰科植物、苏铁、木兰等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了灭绝风险。

图8 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华盖木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图/新华社王南 摄)

1977年,植物学家刘玉壶在西畴县小桥沟原始森林中首次发现华盖木。这种直耸云霄的高大乔木有40多米高,树龄在200年以上。一辈子与木兰科植物打交道的老教授深入研究后确认:这是一种没有记载的木兰科新类群。

这一发现震惊国际植物学界。1992年,华盖木被收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之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的濒危等级为“极危”。

为了挽救这种即将消失的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团队从2001年起,对滇东南华盖木原生境群落开展了漫长的野外调查和迁地保护。如今,上万株人工培育的华盖木幼苗在野外繁衍生息。

德保苏铁

德保苏铁是常绿树木中的一种,原产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德保县。在所有苏铁中,德保苏铁无论是形态还是生长习性,都与3亿年前原始苏铁的各项体征最接近。

1997年,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钟业聪在广西德保县一座名叫郎卡玛的石山上,发现了一种繁衍了3亿多年的珍稀植物,并将其取名为德保苏铁。

经研究证实,德保苏铁为中国特有,与已知的其他苏铁不同,它的分枝、分叉保留了更多原始的物种特征,对了解地球变迁、物种衍化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不久,稀有的德保苏铁就成为不法分子盗采牟利的对象,其种群数量由原来的2000多株骤减到600株左右。

为更好地保护德保苏铁,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苏铁研究者李楠博士提议对其进行“迁地保护”。2002年,“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在仙湖植物园建立。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该中心对德保苏铁进行了引种培育。

图9 德保苏铁(图/探秘网)

2007年,国家林业局启动“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2008年4月2日,500株经过“DNA鉴定”和病虫害消杀处理的德保苏铁实生苗从深圳仙湖植物园重返故乡,定植在自然环境与原生生境相似的黄连山-兴旺自然保护区,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次“植物回归”。

大黄花虾脊兰

大黄花虾脊兰属兰科常绿草本,生长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深山林中,原产于江西、安徽、湖南和台湾等地。其叶片硕大,花序修长,色泽金黄,花朵形似金色的鸽子,观赏价值极高。

图10 生长在井冈山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图 /《江西日报》)

在江西井冈山、湖南崀山、安徽泾县山区,生长着一片人工移栽的同种草本植物,它们正是被誉为植物界“金丝猴”的大黄花虾脊兰。

因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种子有胚率极低等,大黄花虾脊兰在野外的分布极少。2012年,大黄花虾脊兰被列入我国120种极小种群保护名录,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从2015年开始,南昌大学杨柏云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多项研究和实验,耗时5年终于破解了大黄花虾脊兰的濒危原因,建立了无菌培养和真菌共生培养的繁殖体系,开展了规模化育苗和野外回归等保护工作,使大黄花虾脊兰种苗在赣、湘、皖三省原产地的山林中成活。

小编的话: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使一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默默付出的动植物学家、志愿者们,他们是野生动植物的忠诚守卫者,向他们致敬!

延伸阅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格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制,是全球动物、植物和真菌保护现状最全面、最权威的名录。该名录覆盖了相关物种的生存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面临的威胁、急需的保护行动等信息,将物种划分为9个等级,按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未予评估。

该名录除了评估新发现的物种外,也会重新评估已经评估过的物种。

猜你喜欢

朱鹮雪豹藏羚羊
我们都爱藏羚羊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中国人首次领衔保护雪豹
雪豹这只猫
优雅的朱鹮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무용극 〈따오기(朱鹮)〉 충칭 공연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