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法自然 塑形成趣

2021-12-15尹跃琴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匠人涟漪紫砂

尹跃琴

在富庶的太湖之滨宜兴,紫玉金砂冠绝古今,闻名天下。她兼有君子之温润,佳人之清丽,历经数百年发展,在平淡与绚烂之间流转,生生不息。她平淡却不平庸,绚烂而非艳俗,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发展能量,不断充实完善自身关于美的认识,频频刷新世人对美的定义,将中华民族卓然的审美情趣彰显得淋漓尽致,饱含文化魅力。

“紫砂之美,在于比例之美。”光素器、花器等各类紫砂壶传承至今,沉淀下来的不只是形,更多的是内裹的韵。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色鲜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紫砂与生活和自然紧密相关。可以说,紫砂取形于自然,得趣在生活。紫砂壶形态可有万千,泥色足够多样,然其精准的比例彰显匠人高超的制壶技艺,向外界传递出丰富多元的内在意蕴这一共同点却是亘古不变的。

《涟漪荡漾》 尹跃琴/作

田园逸情,闲玩之乐。如是我观,如柿真趣。在汉语中,柿以味美喻吉,多被古今文人青睐入画。而“柿”“事”二字同音,为此人们也多借柿子表达事事顺意的美好期许。作品《事事如意》壶依托这一传统祝福内涵,从生活中颇受大众喜爱的柿子着手塑形,壶身恰似一只敦憨而丰硕的圆柿子,壶钮拟态瓜蒂,浅纹若隐若现,颇具田园意趣。壶把与壶嘴上的装饰纹路顺滑通畅,行云流水背后满是匠人娴熟技法的体现。整壶线条简练而富有张力,阐述的是悠然自得的心怀,一种悠长醇厚的冲淡之美。

夏伏难熬,茶水清心。于家中静坐,揽怀一盏茶的悠闲,抚平闷热躁动的心灵。闻庭前花开花落声,观杯中叶沉浮翩跹。此时此刻,万千愁丝都化为一缕轻烟,独留时光依旧清浅,画面如涟漪微荡,美而无言。《涟漪荡漾》这件作品就这样顺势诞生了。此壶形制素简,式度凝练,线条柔和流畅,格调沉稳大方,观之似有习习古风。壶盖纹路若水滴坠落湖面泛起阵阵涟漪,灵动欢悦而又含蓄内敛。这一滴水是滴落在江南烟雨里的陌陌情丝,更是飞入小城生活的一缕人间烟火。处处可见水的身影,处处不可没有水的灵韵。纵观全貌,线条比例协调,收展有度,回转出刚柔并济的美感,古意而不失新风,朴拙而不失精巧,细腻入微,其中意韵值得一品再品。

“文人意趣”代表着中国艺术的高度,也是我的作品《樱花壶》的风格所在。其身小腹略大,有容气自华,颇得文人气息。我将樱花这一自然元素融入盖面设计,鲜明的色彩对比为整器增添了不少鲜活清朗的气韵,尽情彰显出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气质,多方面诠释出器物的深刻内涵,这是东方风情的一次极佳呈现。这件作品不仅完美地呈现了一种纯粹朴雅的花器美感,更渗透出超越物象之趣,让观者不觉定逸脱尘而得澹远清宁之志。

紫玉金砂在年轮中生色,历史在各色壶韵中延续。无数优秀匠人的坚守和文人墨客的青睐让紫砂的传奇故事得以绵绵不绝地流传至今,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留下生动的一笔。我十分有幸成为紫砂的传道者,也将守住对生活的满腔诗情,一如既往地将这份对紫砂的热爱与赤诚传承下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樱花壶》 尹跃琴/作

《事事如意》 尹跃琴/作

猜你喜欢

匠人涟漪紫砂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涟漪的价值
涟漪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青年匠人
善良的人呵
好似……
“神级”匠人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