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自然课,她带领1500+户家庭亲近自然
2021-12-14李志飞
李志飞
各种手游、网游、视频网站、社交软件,让人们“宅”在家里,缺乏对大自然的体验,容易患上“自然缺失症”。虽然“自然缺失症”不是真正的疾病,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进自然,80后女孩余海琼创立“小路自然教育中心”,让青少年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带来的益处,远离“自然缺失症”。
从小喜欢大自然
80后姑娘余海琼是广西人,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她热爱大自然,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上山摘野果,下河捞鱼虾是常事。特别是夏天,到树上捕知了、抓天牛、捉金龟子……余海琼被大家称为“假小子”。家乡的风物让她对大自然有了最初的认知,那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后来,余海琼考上大学走出了那个小山村。在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就读时,她参加了自然教育相关的公益活动,专业知识和成长经历让她对自然教育情有独钟。毕业后,余海琼来到了上海,看到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状态,依托互联网,抱着电子产品可以窝在家里玩一整天,四肢缺乏活动,一天到晚不见阳光。这样的“宅”生活让人们容易患上“自然缺失症”,对于孩子们而言,这种病的危害更大。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从而导致体质下降,注意力紊乱等等,洛夫把这一系列现象称之为“自然缺失症”。余海琼认为,自然教育对“自然缺失症”有很好的化解作用。2014年,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小路自然教育中心”,帮助更多孩子走出户外,拥抱自然,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智慧和快乐。
“一小时自然时光”让孩子亲近自然
小路自然教育创立之初,因为没有知名度,一度招不满学生,公司举步维艰。最难的时候,账上只剩下不到3万元钱,下个月的工资都不知道在哪里。那段时间,余海琼一度怀疑自己,好在后来获得社会投资平台的无息贷款,公司才安全度过困难期。
面对困境,曾经以为自己适合研发总监这个角色的余海琼不得不把心思花在运营和销售上,她深深体会到:一个创业者,随时要做好转换角色的准备。在对营销这块投入大量精力后,小路自然教育终于走上了快车道。余海琼和伙伴们打造出一系列自营品牌:紫米计划、一小时自然时光、乡育未来、自然之路、清泽自然等。其中,“一小时自然时光”最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一小时自然时光”立足社区,提供家门口的自然课程,让孩子每周花一小时走出家门,和小伙伴们一起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这个项目发起后,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报名参加,有位家长说:“孩子成天窝在家里,不是看网剧就是玩游戏,再不出来,人都要废了。”
清晨5点的社区什么样?小区后花园里藏着什么秘密?这是许多孩子从没想过的问题,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刚参加活动时,有许多孩子嫌脏不愿坐在地上,看见小虫就要踩死。清晨5点,天空微亮,路灯通明,余海琼带着大家观察蝉蜕变过程,孩子们看了蝉一步一步冲破缚束,从蛹的背部开口处钻出,蝉蜕停在树枝上,新诞生的蝉迎来了清晨第一缕霞光。原来小小昆虫为了生存竟如此顽强!从那以后,那些嫌弃虫子的孩子们开始亲近虫子,一来到公园草地,大家热情高涨,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我看见土里有条蚯蚓。”有的说:“我看见树上有只啄木鸟。”大家触摸树叶,观察花开的过程。自然讲解员还带着孩子们去捡树叶,通过树叶的形状,认识各种树木。一片叶子,就能打開想象,让孩子们养成善于观察的能力。
认识了树木,自然讲解员又带着大家寻找种子,把收集到的种子放在盒子里,形成一个“种子博物馆”。孩子们通过形状和颜色辨认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槭树是通过风传播种子,榛果是通过松鼠、鸟类等动物传播,苹果也是动物传播,还有很多种子通过弹射传播,比如十豆科的大豆、绿豆,酢浆草科的酢浆草……
结束对树木的认知课程,讲解员又带大家认识鸟儿。他们看到了麻雀、白头翁,还在林中发现了一只通体黑色的鸟儿,讲解员说:“那是乌鸫。”大家在树叶和草地上发现白白的圈圈点点,以为是鸟粪,其实这是鸟尿!
有个小朋友参加完“一小时自然时光”课程后,还画了幅画,名叫《草地里的小世界》,空中飞翔的蝙蝠、蜻蜓、豆娘,植物上的螳螂、蚱蜢、尺蠖,还有“会睡觉的花”睡莲,白天盛开晚上闭合,太神奇了。许多家长发微信对余海琼说:“自从参加了你们的‘一小时自然时光,孩子不再沉迷游戏了,而且还带回树叶、小石子,用这些东西做成漂亮的手工艺品。”
让自然教育成为生活方式
余海琼的“自然教育” ,真正把自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一个社区前的绿地,把父母、孩子、自然带到了一起,大家围成圆圈,圈起孩子们童年的共同记忆。通过接触自然,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走出水泥丛林,亲身体验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带来的快乐和益处。“一小时自然时光”项目从2016年开始的两个社区,到现在超过了59个社区,已开展课程1000+场,1500+个家庭参与,参与人次15000+人。
此外,余海琼还打造了“乡育未来”项目,与农场合作,开展别开生面的“自然教育”。农场自然教育有“阅读大地、感受四季”“唤醒好奇、建立联结”“乡土农事、回归生活”“分享启发、设计未来”四大主题,涵盖4-14岁年龄段、12个模块的基础课程。通过亲身参与,让孩子们认识当季的农作物,发现四季变化规律。在农场里,父母带着孩子尝试用农具进行劳作,摘瓜果蔬菜,体验劳作后收获的喜悦。从餐桌上的自然开始,了解食物从哪里来,从而热爱土地,热爱自然。有位叫小宇的男孩和父母参与了“乡育未来”,觉得自己打开了视野。以前待在城里,看到的都是林立的高楼,如洪水一般的车流,没想到乡下有青砖黛瓦的小屋,有长满青草的乡间小路,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美好。更让小宇开心的是,用原始的手推石磨加工粮食,做成的面饼吃起来不仅味美,而且有成就感。
2021年6月,余海琼的小路自然教育发动“建造神奇树屋”活动,邀请大朋友和小朋友自己设计,自己搭建,通过和本地小村民的共同协作,在搭建中培养构建思维。从切割、组装到树屋建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演练,带动手眼协调,培养专注力与精细化操作的能力。大家要在两天时间里,把一堆木材搭建成一座木屋,很有挑战性。如何选择木材、确认场地、工具的正确使用方式等,都是通过实践去学习。树屋搭建好了,在里面住上一晚,和树林里各种昆虫共处,聆听虫鸣,呼吸清新空气,体验一把野外生存的惊险刺激。
未来,余海琼打算从“行业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专业咨询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输出”,以及“创新项目与机构孵化”三个方面,推动自然教育行业向更普及、更专业、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责编/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