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微课开展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2-14蓝丽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混合式教学师范生

蓝丽萍

摘  要 微课是近年来较受师生欢迎的学习资源类型,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中运用微课来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这三个阶段的微课应用研究,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师范技能。

关键词 微课;教育技术学;师范生;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8-0084-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Reform of Public Teach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y Using Micro Lecture//LAN Liping

Abstract Micro lecture is a kind of learning resources popular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short, concis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ow to use micro lecture in the

public cour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including pre-class preview, in class teaching, after class review of the three stages of micro lecture application research, to promote our

norma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nor-mal skills.

Key words micro lectu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rmal students;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0  前言

教育技術学公共课作为师范生必修课之一,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目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被运用于课堂上,教学将不再受限于课堂中的实际面授,而是将结合多种样式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1]。其中微课数字化资源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被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目前,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材料越加呈现多元化,但微课仍是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中最主要的学习资源。

1  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现状

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授课对象是各专业的师范生,大部分学生对技术感到畏惧,尤其是艺术类师范生,他们希望能更直观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开展调研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现状如下[2]。

1)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拥有教案课件、教师讲课视频、学生微课作品等资源,但是在优质生动的微课资源建设上仍有所欠缺,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资源,难以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

2)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等资源运用不合理,理论讲解枯燥,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网络上也有很多微课资源,然而有资源却不利用或者不懂得有效运用,那么开发再多的资源也没有意义。学生偏好生动有趣、案例丰富的教学模式,但网络上关于该课程的学习资源零散、无序,且现有微课开发方式陈旧、不够生动,造成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缺少资源,希望能有效提供资源。

3)近年来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发展迅速,而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创设单一,呈现方式不够多样化,需对微课资源进行优化和补充。

4)师生反映教学课时少,学习任务重,很难在规定的32学时内完成教材内容并拓展新的教育技术,课后发现问题时又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

5)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形式,经常采用合班方式,人数较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且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

6)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动态的教学资源,希望一些枯燥的教学理论能变得有趣一点儿,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微课整合到整个课程教学实践中,弥补课中教学时间短的不足,更大程度地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该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部分[4-5],如图1所示。

1)课前预习:研究在课前如何准备和运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先前知识的传递(课前预习),为学生有效开展预习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运用策略。

2)课中教学:研究在课中如何运用微课重构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流程,使课程形式呈现多样化,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认真听讲、交流讨论)。

3)课后复习:研究在课后如何运用微课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复习强化(重复旧知),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自主学习(自学新知)。

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微课的优势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点,在课中学会知识点,在课后巩固知识点。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模式能将课外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为主,而运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方式则以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资源形式丰富多样的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的感观刺激也较丰富。课后推送微课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辅导和差异自学,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加深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4]。

3  运用微课开展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教学实践

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涉及知识内容广,软件技术也较多,运用微课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分别以“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论课,2学时)和“视音频素材资源的处理”(实践课,2学时)两章节的教学为例,阐述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3.1  微课资源库的前期建设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一章节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教师挑选六个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以便后期实施时使用。而“视音频素材资源的处理”这一章节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视音频软件进行资源处理,教师挑选四个重点自主开发成微课。微课资源库的前期建设如表1所示。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划分出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资源,并将其通过QQ或网络学习平台共享给学生的。本次实践有四个课时(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共开发了10个微课,但并不是全部都提前共享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正确地运用微课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3],那么,哪些微课适合课前自学?哪些微课适合课中辅助教学?

对于微课的应用,理论性较强或难以理解的微课内容适用于课前和课中。课前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他们在观看微课时会产生疑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带着疑问认真听讲;课中教师再结合微课边讲边看,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解答了他们的疑惑。

操作性较强的微课内容则不适合课前提供,教师直接在课堂上打开软件进行演示操作会更直观,此类微课更适用于课后提供给学生反复观看操作步骤,当学生遗忘操作步骤时,可以及时从课后微课中寻找到答案。理论性微课在课后也应一并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后消化,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3.2  微课的教学应用实践

在前期的微课资源库建设中可利用网络现有微课资源,也可自主开发,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程如表2、表3所示。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时,应结合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安排,有选择性地把部分微课提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但课前不宜提供太多微课,以免学生自学时难以理解。教师合理安排微课教学资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的学习全过程。课中时间有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及时消化所有知识,因此应把所有微课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反复观看和加强练习,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3  微课应用的师生评价

这次应用实践主要选取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不同的教学活动章节,通过教学实践后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帮助都非常大。对教师而言,在自主开发微课和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他们能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满足了自我实现需求,并且激发了研究热情和实践动力[6]。学生对此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认为不用从头到尾听枯燥的理论讲述,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动的微课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提神。播放微课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注意力明显集中。学生认为微课时间短,观看时不会视觉疲劳,课后提供微课资源库的方式对巩固学习非常有用,可以温习课中没有听清楚的知识点,课后实操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微课中自主寻找答案。

4  结束语

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融合了部分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理念,能使课堂教学安排更合理,改变枯燥的理论教学环节,创新公共课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更加灵活地把握和处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关系,在课前认真准备微课、在课中结合讲解微课、在课后提供复习微课。微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习方式更多样化,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由于公共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涉及文、理、工、艺术等10多个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理科生和艺术生的差异较大,艺术生的软件技术操作能力普通较差,因此,教师在开发或运用微课资源时还要考虑和了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微课的运用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以保证课前、课中、课后知识传授的效益[5]。

接下来,笔者会继续开展研究,为该课程建设更多的优质微课资源库,切实增强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体验。■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2]杜雨琳,袁南辉.师范生《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现状调查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117-119.

[3]王晶.微课视角下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学周刊,2017(5):31-32.

[4]赵培培.智慧课堂:优化与创新传统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7,4(14):171-174.

[5]杨家宽,吕春,李从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30(3):68-75.

[6]嵇欞.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6(21):101-102.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混合式教学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