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这样交换名片

2021-12-14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8期
关键词:姓名名片

现代的社交活动中,我们在初见陌生人时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就是交换彼此的名片。殊不知,这张小小的薄卡片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亚洲使用名片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的官场拜会。彼时,思想界百家争鸣,政治家縱横捭阖,交往逐渐增多,经常要联系“业务”。一些重要却又陌生的人士来访,想要在有限时间内确定所来之人是否是重要人物,该怎么办?作为拜访者的介绍文书,谒便应运而生了。“谒,白也。从言曷声。于歇切。”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注:“谒者,若后人书刺,自列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可以说,谒就是最早的名片,当时是用竹片或木片制成的。

东汉末期,谒被改称为刺,有学者指出名刺的来源应与公文爵里刺(指写有官爵和乡里的名片)更为密切。名刺上除了有姓名、职务外,还有表字、号、籍贯等资料。在1984年的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在东吴武将朱然墓中发现了随葬品名刺,这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名刺。

不过谒和名刺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些差别:谒多用宽板,内容上往往会附上拜谒人、对象及目的等信息,礼仪性较重;而名刺则多写在狭长的木简上,且仅会说明投刺人的信息,更轻便,运用更广泛。

晚唐时期,百官认为过去送刺的礼节太轻,改用价钱更高的纸张,名曰“门状”,在门状上写着本人的官衔。大概在大中年间(公元810年-859年),刺的名称逐渐被门状代替了。

明代读书识字的人大量增加,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表示谦恭,写小了会被视为狂傲。为了令拜帖显得庄重,会用一只专用的小木匣盛装拜帖,称之为拜匣,又名拜帖盒。(据人民网)

猜你喜欢

姓名名片
写话乐乐船
写话乐乐船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
找朋友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