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类引导的村落风貌建设体系探索

2021-12-14陈鑫春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樟树市风貌村落

□ 陈鑫春 薛 娇

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农村建设越来越重视,积极给予经济政策上的支持[1],旨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战略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风貌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一般村落的风貌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近年来,很多村落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采取涂白墙、绘彩绘、搞绿化等方式对村落进行改造,造成大量一般村落传统地域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这类面子工程,既不能为农民增收,也不能让农村经济有所发展,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浪费。

大规模的乡村风貌建设迫切需要在科学的村落风貌建设体系指导下进行。国外乡村景观风貌研究大体经历了二战后的主观经验性研究、1990年代后的客观数据性研究和2010年代后的综合关联性研究3个阶段,研究从主观美学经验范畴向数据化、标准化和法制化转变,并形成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层次解析乡村景观风貌的演变[2]。国内对乡村风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风貌整治,从朱宇恒、吴锐对风貌建设原则的确定[3],到崔曙平、刘海音对乡村风貌进行分类保护和提升[4],再到张静、沙洋从内在机制入手对风貌特色进行塑造的认识提升[5]。在村落分类研究方面,国外大体分为依类型学分类方法的定性研究(Terry Marsden,1993)[6],Cloke依统计学分类方法的定量研究和Shozo Yamamoto、Akira Tabayashi多种因素综合的乡村分类研究[7-8];国内村落分类的研究始于林超、严钦尚的地理学界对个体小范围的聚落形态分类研究[9],方法偏实地考察及经验总结,20世纪70—90年代随着量化技术的发展,以地理学为主的村落分类研究逐渐扩展至经济、文化、地域等范畴,研究范围扩大到县区,2000年之后结合新研究方法,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省一级,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也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落等特殊村落进一步延伸[10]。可以发现,随着认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村落风貌研究从景观美学范畴发展至研究风貌成因的内在机制,再逐步拓展到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村落分类研究的空间范围和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从实地调研、经验归纳等逐步过渡到统计分析等新技术、新方法。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发挥乡村风貌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符合当前国情的村落风貌建设的指引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研究一般村落分类和风貌构成要素和分类方法,构建基于分类引导的村落风貌建设体系框架,并以此引导一般村落风貌建设,对不同类型的村落风貌建设精准施策。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村落进行差异化建设引导的探索,具体分三步:一是通过分析相关案例、政策,并基于公众参与的理念,运用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及定量评分等方法,将风貌要素按照需求等级程度进行重要性分类,确定乡村风貌建设的迫切要素、加强要素和提升要素的具体内容;二是结合各村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特色,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村落价值评价体系,对村落各项评价维度进行评分,根据突出价值维度对村落分类,大体识别出村落的个性及发展的方向[11];三是结合一般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体系,构建不同类型村落的风貌建设体系,配置相应的风貌建设要素内容。

3 以樟树市一般村落为例具体研究

本次研究以江西省樟树市为例,排除历史文化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落、环境整治重点村落等受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影响较大的村落,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现有数量庞大且会长久存续的乡村一般村落,选取樟树市9个乡镇以及双金园艺场共21个一般村落为研究对象,见表1。调研内容涵盖了调研村落自然环境、建筑风貌、活动空间、历史沿袭、民间传说、产业特色、手工技艺、宗教习俗等特色,并调查搜集了当地村民关于村落风貌建设的相关意见[12]。

表1 樟树市一般村落调研名单

3.1 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体系构建

3.1.1 村落风貌要素构成

通过对浙江、贵州等省份乡村建设资料以及江西省对新农村建设制定的行动计划等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13-15],结合对樟树一般村落调研掌握的本地一手资料,归纳总结出樟树市的一般村落风貌要素构成表,作为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建设体系研究的基础,见表2。

表2 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要素构成表

3.1.2 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评价标准

为了进一步科学构建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体系,向樟树市政府、规划建设行业专家、当地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村民发放专业调查问卷,根据评分标准,对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构成要素进行打分,见表3。

表3 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要素评分标准表

3.1.3 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确定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每个要素的平均分值,确定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分值越高说明要素越基础,越迫切需要实现。结合评分标准对风貌要素进行重要性分类,确定樟树乡村风貌建设的迫切要素、加强要素和提升要素。迫切要素主要以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等要素为主,加强要素以绿化景观要素、公共活动空间要素、文化娱乐场所等要素为主,提升要素主要以空间格局、景观设施、民居建筑、产业等要素为主,见表4。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建设中,风貌建设要素的选择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某个村落的建设引导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能会有所侧重,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表4 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表

3.2 村落分类评价

3.2.1 评价因子构建

按照经济、文化、生态、社会这4个维度进行价值评价,将樟树市一般村落分类的指标体系分解为3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A)、综合评价层(B)、因素评价层(C)。综合评价层分为“生产方式价值B1”“历史人文价值B2”“自然生态景观价值B3”“人居环境价值B4”4个不同的价值维度,作为村落价值评价体系基础,并由此确定因素评价层(C)各要素因子,见表5。

表5 樟树市一般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3.2.2 价值指标权重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编制判断矩阵,将樟树市一般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层(Bn)赋值0.25,再对各综合评价层的(Bn)中的评价因子(Cn)通过两两重要性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数理计算规则,确定各自评价因子(Cn)的权值大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获得Cn层各项评价因子权值,见表6。

表6 樟树市一般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3.2.3 樟树市一般村落分类

对上述Cn层各项评价因子,按照81分~100分、51分~80分、31分~50分及0分~30分4个分档制定评分标准,结合调研对樟树市21个村落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评分,评分乘以对应权值,各综合评价层中的因素评价值相加,得到樟树市一般村落价值评价汇总得分表。选取突出价值维度进行分类,生产方式价值突出为传统产业型村落;历史人文价值突出为历史人文型村落;自然生态景观价值突出为生态环境型村落;人居环境价值突出为社区服务型村落,见表7。

表7 樟树市一般村落价值评价及分类表

3.3 村落风貌建设引导

结合樟树一般村落风貌要素重要性等级的研究,设定传统产业型、历史人文型、生态环境型、社区服务型4类村落风貌建设的发展目标,明确各类村落风貌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建设要点与建设要求,并制定具体的引导策略,以增强不同类型村落间风貌建设的特色差异和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

3.3.1 传统产业型村落

传统产业型村落一般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基础较好的村落,未来有可能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家庭农场等方面取得突破。这类村落应将特色产业基因融入对村落风貌的塑造中,打造体现乡村产业特色风貌的村落。

风貌建设首要考虑为生产提供服务,其对生产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配置要求较高,还可达到美化农业景观,体现田园牧歌的效果。在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升级传统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基地,并配套建设家畜家禽养殖设施,以及农产品堆场晒场和加工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车行道路、机耕路的建设,保障农业给水、电力的供应,满足农业垃圾、污水处理的需求;在景观风貌建设方面上,侧重于农田林网、农业景观小品等要素的建设,并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为观光农业提供服务。

3.3.2 历史人文型村落

历史人文型村落虽不像历史保护村落具有显著的历史人文特征,但其在村落布局、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等方面也或多或少保留了传统聚落景观的风貌特征。未来发展应充分挖掘历史人文元素,一方面在于保护、恢复传统村落格局、延续传统建筑风貌;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自然景观、人文环境,逐步打造为各具风情的传统文化村落。

历史人文型村落风貌要素宜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不同层面和深度的配置。宏观层面遵从美学规律,塑造有标识性的天际轮廓线,注重村落肌理的延续,打造有序的空间序列,并与周边山水田园景观相结合,打造村绿相依、虚实有变的空间层次。微观层面着重修缮古民居,并结合古井、古树、戏台及传统街巷等要素来打造公共活动空间,通过雕塑标志、指示牌、花坛树池、照明等景观小品注入传统文化要素。

3.3.3 生态环境型村落

生态环境型村落属于自然风貌较为明显、生态景观条件优越的村落,未来应利用好生态景观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拓展休闲观光、民宿度假、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新业态,打造成生态闲适的原生态村落。

风貌建设重点是梳理彰显绿水青山、田园景观、小桥流水等四季景观的自然生态要素,在风貌建设要素选择时,重点强化自然景观要素的建设,在完善村落人居环境的同时,应注重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山水林木、农园田野等资源,并结合古树名木、道路绿化、绿地游园、庭院绿化、滨水景观等绿化景观要素,彰显乡土特色,并重点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农家乐等设施建设。

3.3.4 社区服务型村落

社区服务型村落一般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出行便利、发展基础较好的村落,有的靠近城镇,有的属于中心村驻地,有的甚至为周边自然村落提供服务。这类村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较好,但未来需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为村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风貌的塑造应体现完善设施所带来的舒适宜居生活场景,通过加强人文环境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的建设,打造活力多元的样板社区,但避免出现明显的城镇化风格。在人文环境要素方面,应配套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便民超市和村民活动小广场等基本服务设施,同时完善农家书屋、幼儿园、小学、健身运动场所、卫生室等文教体卫设施和路灯、村委宣传栏、公交站、公共座椅、花坛树池、指示牌、雕塑标志等景观设施。基础设施要素作为支撑体系也需建设完善,提升水系净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及粪污处理等设施的建设。

4 结论

本文围绕构建一般村落风貌建设体系这一目标,结合樟树市一般村落风貌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村落风貌建设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基本达到对不同类型村落风貌建设科学引导的目的。然而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尚存在研究对象样本少、分类模型简单等不足,另外由于风貌建设体系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村落发展特色、政策引导、村民意愿、管理者的决策息息相关,在实际建设中,相同类型的村落风貌要素选择的侧重点及风貌改造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建立一套更加易于落地的村落风貌建设引导体系,实现村落风貌建设引导与具体村落建设之间的“无缝对接”,指导大规模乡村风貌整治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樟树市风貌村落
包裹的一切
江西省樟树市:阡陌纵横的红土地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樟树市设施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措施
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的现状与思考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