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走出“恒小恒弱”的魔咒

2021-12-14陆岷峰

企业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

文/陆岷峰

一、“恒小恒弱”与“恒大恒强”生态系统中常有的现象

“恒大恒强、恒小恒弱”是生态体系中一般的发展现象,即在同样的环境下同一群体会分成若干种类,依规模来分可分为大、中、小,通常情况下,大的群体由于出身不同,一开始就占据了规模的优势,再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从群体的业态情况来看,大的群体一般更强,俗称为“大者恒强”,而小的群体由于不具备很多优势,从趋势来看反而较过去更加弱化,俗称为“小者恒弱”[1]。

“恒小恒弱”与“恒大恒强”这一现象绝对不是一定的规律,因为大不一定强,小不一定不强,但弱可能是小也可能是大。大与强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大是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一定的规模才会产生规模效益。大是强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大并不等于强,大不是强的全部,强是由很多指标体系构成,一个是综合性指标强,还有一个是相对性指标,更支持由于出身的不同,应当更多的要考量相对指标强,适应市场能力的强,抵抗退出市场能力强。有些方面是越大越强,但单项强不代表综合强。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弱的代名词,但强既可分绝对强和相对强指标,也可分为综合实力强或单项指标强。绝对指标的强是不用讨论的,相对指标的强是有可能的,但强并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专利品,中小商业银行既可以综合性强,也可以单方面强,强是中小商业银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强是一个相对名词,是一个综合实力的集合词,强弱标准就是市场是唯一的验收标准,是否出局是强的唯一标志;当前在做好强的过程中,应当是多维度、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2]。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基于历史的原因,国有银行一开始就以机构丰富、发达为优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机构在一定体系下形成级次后,几十年中大和小除极个别的小的个体可能会因为非常特殊情况变大(如十家机构联合成立的江苏银行机构一步成为过万亿元规模的中等规模银行),大的机构也可能变小(中等规模偏下的包商银行一步退出市场),但从大多数或大概率而言应当是“大者恒大,小者恒弱”,因为大和小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都在发展,都在奔跑,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顶多可能差距上会小一些而已。尽管近几年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规模上的增长,但相比较工农中建交邮大型银行,城商行整个行业的规模还不及工商银行一家的规模,与建设银行规模相当。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于技术迭代快且精尖端技术掌握在少数机构手中,导致赢者通吃,更加固化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的“恒小恒强”的强是指做强相对指标及单项指标强上下功夫。在一个生态圈中,同类往往是越大越占有优势,其在资源集聚和占有的能力会相对强大些。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大的金融机构往往有大而不倒的市场信誉,因为大涉及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小的金融机构影响也较小,大小机构如果同时出现问题时,政府的援手一定是先伸向大的金融机构。小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永远的标记,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就不再属于中小商业银行的范畴[3]。

二、中小商业银行当前并未走出“恒小恒弱”的魔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快速发展,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就银行业的生态结构变化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类,其中后三类统称为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且规模较大,有时也将中小商业银行狭义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两种,无论哪种划分,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中“恒小恒弱”,大型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中“恒大恒强”的特点十分明显。

(一)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银行业体系中占比相对下降

从银行业整体资产变动趋势情况来分析,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为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定的基础,因此,我国的整个银行业的总资产绝对额在统计期内一直都呈上升的增长趋势,但细分四大类型商业银行资产之间增长的差异来看,城商行以及农商行与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差距不断拉大,考虑到城商行以及农商行的机构数量增多,中小商业银行这一群体在银行业生态中的资产占比明显呈走低趋势。根据wind资料显示,2020年9月份大型银行资产规模1220317万元,同比增长11.29%,城商行以及农商行资产规模分别为409788万元、370621万元,同比增长8.70%、10.57%。

(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在银行业体系中呈恶化趋势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已经显示跨市场、跨区域的扩散和传染的趋势,资产端业务激进扩张面临信用风险,负债端过度依赖同业负债显现出流动性风险隐患,此外商业银行本身的内在脆弱性、顺周期性以及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不断下滑,根据wind资料显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统计期间增减不一,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较为稳定,只呈微量上升,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在2018年以后出现明显的高抬高企态势,远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20年9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2.28%,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更是持续处于高位,2020年9月末达到了4.17%,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双升”压力。

(三)中小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在银行业体系相对较为后位

拨备覆盖率(PC)是为了商业银行化解各种不良贷款而计提的各项准备金的比例,就是通常讲的拨备金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监管部门规定拨备覆盖率需要在120%~150%之间,从宏观上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是否稳健,贷款风险是否可控,从近来拨备覆盖率变动趋势看,根据wind资料显示,2017—2020年三年间,四种类型商业银行分化明显,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拨备覆盖率2017以后明显高于中小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最大,从具体数值看,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拨备覆盖率已经逼近监管红线,资产质量受到较大威胁,中小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可能带来的风险能力大大削弱。

(四)中小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下降明显

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企业经营异常困难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水平,制约着银行利润的增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下行,而且伴随着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加大,降利减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业整体利润,因此,统计期内整个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处于下滑区间,但从银行业中不同成份商业银行来看,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走弱,根据wind资料显示,2020年9月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分别只有0.66%和0.72%,而国有大型银行为0.88%,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相对好一些,为0.81%,以利息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生存面临艰难困境[3]。

综上所述,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利润水平,或者资产规模,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持续占比呈下降趋势,“恒小”的位置没有改变,而且“恒弱”状态既没有改变,甚至还有变更弱的趋势,从文章前述分析,能够体现中小商业银行质量几个主要指标来分析,整个中小商业银行是在走弱的,造成了资源在向大型商业行集中,而不良资产等差性指标却向中小商业银行下沉。“恒小恒弱”“恒大恒强”在我国商业银行生态体系中,特别是在逆经济周期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突出[4]。

三、中小商业银行实现“恒小恒强”的战略措施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生态情况来看,总体上呈“恒大恒强”“恒小恒弱”特点,“恒小恒弱”不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各方面发展的期望,况且,“恒小恒强”与“恒大恒强”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来看,极少数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呈“恒小恒强”的特点,我们所要努力的是需要中小商业银行这个群体能实现“恒小恒强”的目标,就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最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科学定位、始终保持正确的战略方向

商业银行不论大小都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目标不准,定位不清,措施必然是盲目,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年来,经营问题较多的中小商业银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标战略过高、定位没有定性,结果经营很难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因此,第一要确立符合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要立足初心,坚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好”,从而实现“小而强”、“小而不倒”的现实目标。做到业务经营中“不贪大只求强”;第二在稳定发展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重要的体现是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下,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实现科学发展。第三,真正理解“小而强”的标准:就是在严格执行监管政策前提下实现规模稳定增长,保持或超过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不下降或有所上升;结构协调合理;资产质量持续上升;财务效益不断提高,各项相对指标保持并有所提升;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科技人员研发力量,客户持续优化与稳定,社会形象不断改善,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各类案件,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第四,高管人中要树立健康的管理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业绩观、发展观,要树立百年老店的经营思维,加强对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大的发展战略,当前要主动纳入到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坚守新的发展理念[5]。

(二)严控风险,发展风险重心持续下沉

中小商业银行能否顶着市场各类风险而不退出市场,关键在于不良资产为核心的风险重心是否不断下移,即各类风险是否能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不断缩小,中小商业银行才会象不倒翁一样,因为重心的下移,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与影响,即使有临时的倾斜但最终还是处于不倒的地位。做到这一点,中小商业银行首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与监管政策的关系,既能有效地控制住各类风险,又能保持高质量的发展当然是最佳的结果,但两者之间的矛盾永远是存在的,因此,要始终确立风险是第一位的思想,其他永远是第二位的思维;第二,要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识别风险能力,隔离风险能力、化解风险能力。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隔离风险能力就是要积极应用金融科技中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银客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机控、技控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预警系统及时对风险进行管控,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在保持传统有效的不良资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时间来有效地解决既成事实的不良资产风险[6]。第三,要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能把握住重点风险,预测政策风险,精准判断不确定性风险,以保证各类风险的处置能处于前置阶段;第四,坚决坚持监管政策执行,虽然是监管者,但两者实质的目的是一致的,所有的监管政策都是金融失败教训的总结,是风险的教训,对监管的政策不能持对立态度,而应当积极拥抱、融入监管政策,培育合规文化,从而从机制上守住风险的底线。

(三)立足实体,守牢持续前行的压仓石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之舟能任凭风浪起却要行稳致远,坚持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才是持续前行的压仓石,实体经济是一切金融的基础,是金融的生存的皮,经济强,金融才强,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首先中小商业银行要选对服务对象,因为是中小商业银行,因此,限于监管政策及本身的资金能力只能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第二在业务经营领域应当是所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而不应当将筷子伸到别人的碗中,跨区域经营不是中小商业当作的事;第三,要从以客户为中心向坚持以实体经济服务为中心,这一变化十分重要,客户范围很广,更多的以利益为标准取舍,而以实体经济为中心目的十分清晰,就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夯实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基础,只有实体经济才可以为中小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成长基础;第四,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的企业的发展,要通过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周到的金融服务。

(四)特色经营,夯实持续生存的土壤

银行的客户市场是分层、分级的,大中小客户始终存在,这体现在金融服务需求上是多元化、多样化和多极化,从金融产品角度非结构性产品始终存在,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永远存在,这此特征决定了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的必要及生存的空间,因为任何一家银行的业务不可能象海水一样可以渗透到所有的角落,必定会留下业务的空白、空档、空间,这就是中小商业银行寻找和服务的对象、生存和服务的空间,这也符合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基本目标就是要解决这种结构上的不协调和需求。第一中小商业银行要实行错位经营,做大行没有做的或想做但没有能力做的金融业务;第二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是当前金融覆盖面最小的领域;第三要将服务中小微企业作为重点领域,要有突破,要有同等的竞争能力,中小微企业有同等,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市场行为;第四大力发展特色金融,要深耕客户、坚持差异战略,也就是要坚持专业化与特色化发展,只有坚持特色化才能形成专业化,而专业化程度越高,特色化的特色更为明显,竞争能力就越强[7]。

(五)增强韧性,应对各类不确定性考验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韧性实质上是小而强的综合体现,在顺经济周期情况下,不仅要有竞争与发展能力,而在逆经济周期,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能生存,持续发展,在同样的环境下能够较其他商业银行更有生命力。第一,中小商业银行要坚持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健康性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机构的承压能力;第二坚持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正在从基础性全面性的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传统的风险管理、成本约束、管理流程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小商业银行要坚决避免金融科技浪潮中被边缘化,而要找准中小商业银行的科技定位,本着投资小、见效快、适用强的特点,固化现有的中小微客户,并拓展新的目标客户;第三持续进行创新,划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第二根曲线。通过不断的创新,激发新的动能,挖掘新的发展动力;第四要多方募集资本,充实资本金,夯实资本,不断增加积累,特别要处理好公司积累与消费关系,要以丰补歉,充分发挥股东在稳定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8]。

(六)深化改革,营造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虽小,但浓缩的却是精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流程等在中小商业银行均有体现,提升中小商业银行适应市场能力,保持内外部协调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效能,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根本保证。第一加强公司治理。中小商业银行目前公司治理形式相对较为完备,问题是决策科学性存疑,执行效率较差,监督机制失灵,因此,切实加强公司治理的管理才是关键,要让公司治理的各方要自觉履行职责,要统一各方的信息源,要提高公司高管人员的素质,有共同的文化基础,要积极接受独立董事或外部第三方咨询机构对重大决策的建议,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及重大事项的前置审批作用,要用好选好各层级的“一把手”,通过公司治理的管理的加强,不断适应金融生产力的新要求,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让中小商业银行的行为始终掌握在最科学的决策管理团队之手。第二深化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适应市场变化的敏捷型的管理组织。当前要减少管理层级,积极推进扁平化管理,精减管理部门,按照“总部+N”的模式,强化总部中心的管理地位,弱化层级管理机构及多部门管理,通过平台化的建设,运用现代技术,将决策管理信息直达执行终端,提高应对市场能力及内部的管理运行效率;第三切实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根据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新的业务、新的业态,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类管理制度,通过宽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构筑封闭系统的制度篱芭,同时要,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能落地、到位,成为管理、约束所有经营者行为的标尺;第四切实强化清廉文化建设,近些年来,中小商业银行高管人中案件频发,极个别行的班子成员成团被抓,严重影响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动摇市场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信心。因此,要通过上级组织委派纪监队伍,加强监事会力量,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增强法制合规意识等等,纯洁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队伍,树立风清气正的中小商业银行文化。

中小商业银行做强的路径很多,但再多的措施最基本、核心的措施并不多。其中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严守风险底限,立足实体经济,坚持特色经营,增强发展韧性,锻造健康体制机制是关键,是中小商业银行做强的四梁八柱,其他措施基本由此延生或拓展而来。因此,这六个方面是带领中小商业银行走出“恒小恒弱”魔咒的法宝。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