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1-12-14张宏俊
□张宏俊
(中共古县县委党校 山西 临汾 042400)
在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一直是社会经济中基础最薄弱、发展最迟缓的部分,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为了加快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脚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阶段性的宏伟目标,国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贯彻落实下去,必须全面强化落实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带头、谋划作用,稳抓稳打基层党建工作。同时,要依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规划,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落实下去[1]。
1 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为了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应当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目前,党始终将发展乡村经济置于首要地位,使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难题得到了解决,对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改革初显成效,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逐渐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对城乡结合这一发展举措有了全新的认知。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多数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都逐渐摆脱了贫困的现状,迈向了共同富裕,农民的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个农村呈现出了新气象。由此可以看出,坚持党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是正确的。与此同时,现有成果证明了乡村基层党组织在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矛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坚决保证基层党组织的绝对领导,稳抓稳打基层党建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党中央向地方基层党组织传达的一种政治理念。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始终牢牢把握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2]。
2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究
2.1 支持引领城市专业人才到乡村地区开展支援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大力发展农业,就必须以科学技术作为首要保障及技术支撑。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农业生产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在经济发展困难、收入来源锐减的背景下,不少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到城市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土地因此荒废,使农业发展滞后的现象愈演愈烈。
针对这种情况,想要使农业逐渐复苏,必须解决劳动力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政府下达战略部署,大力鼓励、支持、引导城市专业人才到发展较落后的乡村地区开展支援工作,鼓励专业对口的人才进行支援,同时可以聘请农业院校的技术型人才,鼓励其长期驻扎在农村,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长期、专业、科学的指导,教授农户科学的种植方法与技术,使当地的种植产品及特色产品能够大量、高质量生产,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3]。
2.2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用。各级党委及政府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当好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领路人、策划人。只有将基层工作牢牢抓住,才能凸显党良好的工作作风及较高的工作能力。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内容、新阶段,基层党组织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机制,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
同时,应不断吸引人才,为基层党组织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紧跟时代的脚步,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优良的先进党组织队伍成为重中之重。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应用理性、客观的方式择人、用人,优先选用和培育真正有意愿扎根农村、奉献农村,能切实带领农村群众共同进步的人员。同时,选拔一批作风廉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养雄厚的基层党员作为党员干部的候选人。要加强对这些候选人的培养与训练,将他们培训成真正具有模范表率作用、充满干劲、对群众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人员。
在强调干部特殊身份的同时,要意识到干部本身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提高干部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提高干部对整个基层组织团队作用和效能的重视程度。
对此,需要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年轻干部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有经验的干部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树立榜样意识,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此外,通过互联网提高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水平,凸显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4]。
2.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升级
在我国,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我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诸多关键性难题,例如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会出现粗耕粗种,不顾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一味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产量,导致生产效益低下;对农作物的定位不精准,缺乏竞争力,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对市场风险的评估不到位、不精准等。面对这些困难,需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农村产业链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不能违背当地产业的发展规律,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经济。
在此期间,应逐渐引导当地发展数字经济,建立高效、良好的电商服务平台,从多种渠道增加农户的收入,从而解决农村人口收入低、收入来源少、生活质量差、就业率低等难题,推动我国乡村农业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5]。
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需要剖析农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对产业振兴、就业保障、技术支持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把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当前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工作。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只有地基打得稳、打得牢,国家经济才能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中稳健、快速、健康发展。虽然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及足够大的上升空间,需要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2.4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在我国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始终铭记保护环境才是第一要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想要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快速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不能忽视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引领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帮助乡村居民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使参与经济建设的每个人都有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思想觉悟。
如今的生态系统正面临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等问题,需要人们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并行动起来。只有生态环境健康,人类才能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难以持久发展。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村地区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人民才会有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卓有成效。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了政府对农业农村以及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紧密,在推动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引领作用,稳抓稳打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振兴与繁荣发展增添新动能,加快新时代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