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背景下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措施探讨
2021-12-14韩松现
□韩松现
(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河南 安阳 456550)
中药材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独特的农业类型之一,是祖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十分重视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中药材产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现阶段,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需要提高中药材这一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1 我国中药材产业现状
我国中药材产业虽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整体结构不断改革与创新,为中药材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中药材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
当前,我国中药材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中药材生产人员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不能依据市场实际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减少了中药材生产业的总体收入。在盲目扩张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缺乏对中药材资源开采的合理规划,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中药材产业的整体生产质量。
针对当前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需要积极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并创新经营理念,对传统中药材生产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中药材生产的信息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应推进产业品牌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1]。
2 我国中药材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种植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当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的推广,在一些偏远地区中药材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推动了小康社会的建成,中药材产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但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缺乏新技术的普及,大部分中药材种植人员依旧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传统种植手段缺乏科学规划,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生产的药材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手段缺乏对资源开采的长久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当前中药材种植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导致新的技术不能被有效运用到中药材种植中。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民通常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不能有效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现阶段,大部分药农选择传统手工方式进行种植,科学性较低,为技术推广带来了阻碍,药农的意识有待提高。
2.2 缺少优质幼苗,缺乏良好的品牌效应
当前,一些中药材种植地区缺乏科学的育种体系,导致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优质种苗,为了降低育种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提高整体经济收益,一部分中药材种植人员使用的种苗以野生开采获取为主,这些野生品种缺少科学的培育,生长出来的药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缺少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对野生资源进行过度开采,会对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2]。
中药材的质量影响中药材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树立良好的品牌,才能保证中药材产业的整体收入。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无法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虽然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丰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导致中药材优质产品十分稀缺,中药材产业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中药材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的规划,没有进行高效的宣传与包装,营销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导致中药材产业不具备较大的品牌效应,降低了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2.3 缺乏专业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药材产业化的各个流程中都需要专业化人才的参与,然而当前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首先,为了保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专业人才对中药材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在种植前要了解我国中药材种植的整体情况,根据资源的分布和濒危情况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避免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当前,我国种植中药材的有些药农不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在种植时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时间和用量缺乏精确规划,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因此,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储备的人员对中药材的种植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中药材的健康生长。其次,中药材的产业化缺乏技术研发和推广人员,人才匮乏导致当前新技术推广不到位,降低了生产的整体质量。再次,在药材进入市场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导致产品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对品牌效应造成了阻碍[3]。
3 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的策略
3.1 提高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
针对当前技术推广不到位、中药材种植较分散的问题,地方政府应提高对中药材种植业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推动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在推广产业化种植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全面了解当地中药材的种植情况,建立规范化的种植示范基地,各级政府派遣种植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对新技术的掌握,利用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先进技术的普及,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
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涉及较复杂的管理项目,需要种植示范基地根据药材的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育计划,从播种到施肥、灌溉等流程都要经过科学规划,确保整体流程的规范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播种时应加强品种的改良,当前野生品种已无法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培育出能够适应环境的高质量种苗,并加大种苗的普及力度,提高中药材种植业的整体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规范性,需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进行科学规划,防止过度施肥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发展[4]。
3.2 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对产品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从整体上增加产品的经济价值。为了提高中药材的产业化水平,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是必要的流程,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打造品牌效应的过程中,应由专业营销人员对产品销售进行规划,明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应加强品牌的宣传,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政府应提高对中药材品牌建设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基础。在打造品牌效应的过程中,应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对市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相关企业打造成中药材市场的龙头企业,扩大中药材企业的影响力。
3.3 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推动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针对当前人才匮乏的情况,中药材种植产业需要从4 个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应培养专业的资源保护型人才,在中药材种植前根据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并实时监控野生药材资源,对资源保护措施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其次,应加大种植人才的培养力度,中药材产业应对种植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种植中,对施肥、灌溉等进行科学规划,做好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再次,政府应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人员的培育,技术推广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针对药农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推广方案。最后,需要聘请专业的营销人员从事中药材产品销售,加大中药材品牌的打造,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为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中药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水平吸引专业能力强的人才,政府应加大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专业人才[5]。
4 结束语
中药材种植业作为中国特色产业,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当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通过科学推广手段扩大技术的普及范围,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产品营销提供专业人才,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扩大中药材产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药农的经济收益,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