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研究

2021-12-14□马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交融龙头企业产业化

□马 禄

(临沂农业发展集团 山东 临沂 276000)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三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推进各类方式适当规模运营,培养全新农业运营对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进步”。

2017 年12 月13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举行常务会议时提出,培养全新农业运营对象,快速推动当代农业,是实施党的十九大战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

事实显示,全新农业运营对象早已成为我国当代农业进步的核心力量,农业产业化的构成及在拉动农民、三产交融、创新产业、规范化产出等层面的效果逐渐彰显出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革新推进的分析存在关键的现实意义[1]。

2 农业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2.1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业整体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农业产业化借助增减元素投资,推进产品化、专业化运营,能有效提升土地生产率、物资应用率及劳动产出率。

运营对象既达到商品买卖的联结,更关键的是在资本、科技、产品、数据等层面交融,全方位、有效地分配各种物资产出元素,进一步达到产出元素的联结,以及农产品产品化、专业化运营。其中,对象有效分工,各自尽到责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广泛地重视产出运营情况,积极提升土地的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数目及品质。

此外,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基金优势,应用发达科技,有效提升物资的应用率及劳动产出率。因此,农业产业化的革新推进是提升我国农业劳动产出率的关键措施,也是提升我国农业整体产出力的核心力量[2]。

2.2 农业产业化的革新推进是助推农村三产交融进步的根本方式

农业一、二、三产业结合的本质,在横向上,充实农业产出的推进形式,突破传统农业单纯的产出形式;在纵向上,重点转变农产品构造,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形式,达到农产品多元化。只凭某一运营对象达到三产的本质性交融是步履维艰的,一定要借助众多运营对象展开利益联结,构成协作联系,分别发挥自己的能力,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提升三产交融的广度及深度,进而逐步推动三产交融的进步迅速[3]。

2.3 农业产业化的革新推进有助于推动绿色循环经济

借助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龙头企业,为乡村投入资金,构建特大太阳能发电项目,给农户和联结体供应清新能源,增加应用绿色环保能源,真正实现农产品产出、销售整个历程。

农民合作社能够在龙头企业的基金扶持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构建沼气池,在联结体之内达到“物资—商品—弃置物—物资”的闭合式往复。应用好沼气,既可以节省物资并维护环境,还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切实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由于联结体涵盖了农产品的产出、加工、营销、服务以及流通等过程,把有限的物资置于整个统一体里,能够对物资展开最佳的价值应用,例如达到“树下植草,借草喂畜,畜粪返地,养蜂授粉”种养统一化的运转形式。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革新推进可以有效应用物资,维护生态均衡,从而达到绿色循环经济。

3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路径

3.1 持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在农业生产工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带动区域发展,也关系到农业市场开拓及科技创新效果。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效果,为此政府要持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技术及经济扶持,提高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借助协会、商会等组织联合成立产业协会,制定农业行业发展标准,加强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管。

其次,制定龙头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标准,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从而逐渐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及权责分明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再次,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例如雨润集团等国家重点农业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动态管理,针对性地制定考核机制,建立优胜劣汰规则,对于发展速度快、产业基地面积大、成果转化能力强及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4]。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有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市场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建立农业批发市场,完善人力、资金、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

第二,针对蔬果、鲜活产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产品检测,禁止农药、化肥超标的产品流入市场,从而推动农产品朝着绿色、无公害的方向发展。

第三,加强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流动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向后延伸,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体系,让农户借助农业附属产业得到更多就业岗位及收入。

第四,加强农业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强农业专业大户、销售经纪人的培养,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程度,定期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经验交流会及洽谈会,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例如举办农产品博览会,推广本地农产品的同时,可以与众多农业企业进行洽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链条。

3.3 建立农产品联合体组织形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运营形式,能够在较大意义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交融及产业发展,也是快速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随着农业产业化日益深化,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实力差别日益缩减,应采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这是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衍生新的公司用来加工、营销农产品,推进其变成龙头企业,在产权联系上密切交融的统一化形式。在此形式下,企业与农户的效益极度一致,达到了农产品产出、加工及营销统一化,进一步推动了三产交融。

目前,我国早已建立了各类产业组织,“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也是可以挑选的协作形式。这一形式在行业组织调解下,有效彰显了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效果,切实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买卖成本,逐步拉长了产业链,更关键的是规范了农产品行业,科学处理了小农业及大市场的关联情况,进一步助推农业进步。

以上形式均在3 个产业平衡进步的前提下加以革新,实践来看,3 个产业极具进步实力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游览业。第三次国内农业普查信息表明,国内仅有4.9%的农村进行游览招待服务,因此主张建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旅行社”的形式。在这一形式下,龙头企业发挥引领效果,以农民合作社的产出基地为乡村游览区,对其投入资金,让它成为集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观光游览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社可以与旅行社合作,有效推介乡村游览,打造乡村特色发展,既能获取游览业收益,还能拉动地方土特产营销,为产业发展添加了新力量。

3.4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的健全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风险高,为此建立风险保障体系非常必要。针对规模小、理赔数额较少的风险,可以采取农业风险互助模式,对于风险系数较高、索赔额度较大的,则要建立农业互助模式,以降低农民风险。

第二,政府应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专项资金,从而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还应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保值功能,通过期货交易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法律法规,为农业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农产品做好追责及绿色安全行动,加强农业质量管理。

第四,加强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朝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健康、科学的农业产业结构。

第五,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交融龙头企业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真美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系统产业化之路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