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X 村扶贫工作探究
2021-12-14□高琪
□高 琪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1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目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国家为贫困户建立了低保政策,并在农村开展一系列扶贫工作,比如产业扶贫、干部包村、保障兜底等政策。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除贫困的道路,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调查陕西省X 村的扶贫工作,目的在于研究农村扶贫工作,回顾农村扶贫政策实施情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实地调查法。收集X 村2019 年扶贫资料,了解X 村村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
2 农村扶贫的概念
2.1 贫困的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农村调查报告可知,当家庭或个人通过合法劳动获得报酬较低且无法满足自我的生存需求时,应视为贫困。随着社会发展,除经济以外的社会文化也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林闽刚教授从这个层面描述贫困是无力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物质、服务需要,缺乏方法和机会的社会状态。康晓光从社会状态对贫困下了定义,即社会化是人类的生存状态,当长期无法在物质和社会生活机会上得到满足时,逐步会造成最终无法坚守固有的社会化情况,这种标准的客观否定就称为贫困。
2.2 扶贫的概念
扶贫是反贫困的一种行为,是我国特有的称谓,国外通常把解决贫困问题称为反贫困,主要是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长期性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扶贫开发是在国家支持下,面对农村贫困户实施帮扶救助,并采取必要手段扶持其发展,充分借助当地现有资源实施开发、建设,形成前期帮扶,中期培养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后期逐步降低贫困户对政府依赖程度,真正实现自身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自身脱贫,并带动贫困群体致富[1]。
3 X 村扶贫情况
X 村于2018 年4 月份由3 个村合并而成,全村19 个村民小组,938 户,3 549 人,全村有耕地面积649.2 hm2,绝大多数为山坡地,属于沿山旱腰带地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外出务工和种植小麦、药材、苹果等。
X 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8 户580 人,2016 年脱贫退出70 户262 人,2017 年脱贫退出30 户100 人,2018 年脱贫退出41 户149 人,保留户37 户72 人,实现整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为2.03%。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425 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7 285 元。2019 年脱贫9 户16 人后,剩余29 户56 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58%。
4 X 村扶贫方式
4.1 干部帮扶
X 村有帮扶单位4 个,帮扶干部58 人。其中,县镇府办16 人,政法委15 人,中共县委党校12 人,省联社B 市审计中心1 人(第一书记),县人大1 人,景区管理处2 人,L 镇政府7 人,村干部4 人。
4.2 政策落实
4.2.1 产业扶贫
X 村组织学习、研究药材种植技术,并组织人员分别前往毫州药材种植基地和当地药材种植基地学习药材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CHG 农业专业合作社,对X 村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中期管理和后期保底收购。全村共种植药材72.5 hm2,养牛320 头,养羊200 只,养鸡1 125 只,种植花椒7.8 hm2,种植花椒芽菜1.3 hm2,已种植完成并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同时为28 户贫困户争取花椒苗6 150 株,帮助他们补植、栽种。
4.2.2 就业扶贫
X 村共有劳动力2 317 人,就业1 786 人,其中稳定就业974 人,零工774 人(建筑行业401 人,餐饮行业89 人,销售56 人,保洁67 人,其他161 人)。贫困劳动力294 人,就业218 人,其中,从事村公益性岗位16 人,护林员3 人,基础设施管护员8 人。
4.2.3 健康扶贫
X 村178 户580 人享受合疗、大病保险、医师签约服务及相关补贴政策。全村贫困户患大病9 人,患慢性病42 人。
4.2.4 教育扶贫
X 村贫困学生110 人(义务教育阶段68 人,高中8 人,中职11 人,大专以上24 人),符合条件的43 人享受补贴约12.7 万元。
4.2.5 “两房”建设
X 村实施危房改造共5 户,其中率先实施3 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建成。往年易地搬迁17 户,全部入住安置房屋。2019 年下半年,根据县镇安排,对酒厂宅基地进行了全面腾退复垦。
4.2.6 金融方面
互助资金协会筹措专项资金100 万元,入会会员222 人,借款103.3 万元。全村累计发放183.3 万元扶贫贷款,目前存量123 万元。
4.2.7 保障兜底
X 村共有低保户44 户107 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9 户92 人,2019 年动态调整后,剩余贫困户29 户56 人,“五保户”6 户6 人,一般贫困户3 户6 人,低保户20 户44 人。
4.2.8 单位帮扶
X 村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帮扶资金,分别为政法委3 万元,中共县委党校1 万元,县镇府办3 万元,省联社审计中心双基联动工作站奖励补助5 万元。
4.2.9 项目建设
村级在项目前期做好规划,县级招投标后,与中标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通电通水等问题。2019 年X村实施道路硬化1 km,水渠衬砌2 045 m,排水暗管300 m,人饮水管网改造675 m,共计投资180.3 万元。另外,X 村拓宽道路2.9 km,实施建桥项目一事一议,2019 年下半年已全部竣工验收。
5 所属政府扶贫工作机制
5.1 “一办”
扶贫办的主要职责:负责分解下达脱贫攻坚任务,筹备组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和各类活动,督促各村、各站(所)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定期反映工作动态,做好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负责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库的建立、申报和动态调整,收集扶贫基础设施项目报表,细化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任务完成[2]。
5.2 “十组”
党建工作组,由党建办负责,主要职责: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指导各村每周召开一次脱贫攻坚专题会,分析各村工作短板和存在问题。制订村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指导各村做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工作[3]。
金融扶贫工作组和财政资金保障工作组,由所在地区农商银行负责,主要职责: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根据需求筹措足额资金,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资金问题;督促指导各金融机构投放扶贫贷款,按照基准利率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
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组,由财政所、社保所负责,主要职责:制订转移就业脱贫专项工作方案,拟订落实转移就业脱贫年度计划,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产业脱贫和生态脱贫工作组,由农业综合办公室负责,主要职责:落实产业脱贫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制订生态脱贫专项工作方案,收集申报工作报表,对各村进行检查和督导。
易地搬迁脱贫工作组,由土地所负责,主要职责:制订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工作方案,拟订和实施搬迁规划,分解下达年度计划,负责建立易地搬迁融资平台,督促落实配套资金[4]。
危房改造脱贫工作组,由城建办负责,主要职责:负责与群众沟通,改造危房。
教育脱贫工作组,由文体办负责,主要职责:保障农村青少年受教育权利。
健康扶贫工作组,由所在地区医院负责,主要职责:定时、定点免费为村民进行体检。
兜底保障脱贫工作组,由县民政办负责,主要职责:建立特困群体分类管理台账[5]。
督察考核工作组,由纪委办公室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制订督察考核工作方案,对各村、各工作组、各站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查,对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到岗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任务完成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6 X 村扶贫过程中的难点
6.1 贫困户存在返贫现象
从上文可以看出,政府与驻村扶贫办制订了严密的计划,实行多元化扶贫措施。在政策扶持和干部帮扶下,绝大多数贫困户脱贫后不会返贫。但一些习惯被帮助、一切都靠政府给、自身不作为的贫困户会出现返贫现象[6]。
6.2 经济来源单一
贫困户很难走出乡村,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务农。虽然现在农业技术发展很快,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但总的来说,种植利润较低,仅依靠种植难以致富。除了务农,外出打工是唯一选择,绝大部分贫困农民进入建筑行业,根据入户访问了解到,建筑工人月均工资约为4 000 元,但是一年只能外出4~5 个月,其余时间要种植、收割庄稼,在冬季也会休工,无法再获得副业收入。
7 针对X 村扶贫问题的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不能只依赖帮扶,在认真落实政策帮扶的同时,要推进农业、教育、科技结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科技培训,让贫困户掌握有助于生产的技能,帮助贫困青壮年农民特别是打工返乡贫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确保他们能够转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以此增加收入[7-8]。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向农民推广基础的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因地制宜种植经济利润高的农产品。加大农村工作人员互联网专业技能培训,深入钻研网络交易平台,使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与买方市场直接对接,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新渠道,让农村获得新发展[9-10]。
8 结束语
通过资料可以了解到,X 村扶贫工作从多方面展开,由多个部门参与、集体发力实现贫困户脱贫,成果显著。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这些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努力,接下来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情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