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中国路径选择

2021-12-14韩梦雨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店经营经济

□韩梦雨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00)

1 “小店经济”释放巨大活力

“小店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的生机[1]。2020 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暴发形势下,恢复经济、保障民生和稳定就业更具意义。“小店经济”成为创业和就业的稳定器,在多方支持下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1.1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收入增加,中国将会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物质性消费态势扩容明显,恩格尔系数降低,这为“小店经济”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小店经济”强调便民服务,其庞大的店铺基数,扎根于城市街头巷尾,经营领域覆盖城市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小店经营流水的平均速度达到了35%,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1.2 用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小店经济”兴起,使得更多人走上了创业之路。“小店经济”从业人员在完成自主创业的同时,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小店有增加雇员的情况,总计解决了3 亿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2 “小店经济”繁荣的原因

2.1 “小店经济”的社会根源

“小店经济”并非是偶然出现的新鲜事物,在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商周时期有“官办手工作坊”。北宋时期汴京街道上人来人往,街边小店星罗棋布,茶坊、药馆、酒家各种小店应有尽有。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变,一些下岗职工迫于生计开始从事个体经营,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小店。党的十三大提出“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承认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从事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

2.2 互联网促进了“小店经济”发展

互联网技术革命为“小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向外扩散,移动电子支付和外卖都成为小店的经营日常。扫码支付几乎实现全覆盖,提升了消费者的支付体验,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极大提高了商家经营效率。街边小店使用电子收款后,销售额明显提高。移动支付带来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营业收入。

外卖行业突破了时空限制,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家入驻外卖平台,极大提高了商铺曝光率,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外卖行业兴起,降低了地理位置的敏感程度,从空间上扩大了商家的服务半径,增加了客源。外卖行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餐饮业向生活日用品方向扩展。这些新的经营模式带动着传统小店的转型升级。

2.3 政府政策的支持

2019 年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要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发展‘小店经济’”。政府更高效地发挥其职能,结合当地地方特色,给予小微企业一系列财税支持。据2019 年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10.7 万亿元,较2019 年初增长了14.27%。随着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小店融资难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给予“小店经济”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率出现“减税降费”这个概念,特别针对小微企业提出了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将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5 万元,对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部分地方税种实行减半政策。减税降费极大促进了“小店经济”的发展,使小店店主将更多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和改进生产经营。

3 “小店经济”的现实挑战

“小店经济”门槛低,但关系着民生大计,对难以重回劳动市场的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小店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的实践构想,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盘活城市经济。

3.1 “小店经济”自身面临的问题

小店的店铺租金和人工经营成本较高,经营规模小,对客户的“吸引半径”有限,店铺经营所得经常无法满足店铺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开支。小店长期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稍有经济波动就可能导致破产倒闭。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许多个体商户关门歇业。待疫情缓解可以开张营业之时,大批小店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房租而退出市场。国家实施普惠金融政策,为许多小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发展程度非常不平衡,有需求资金的小店难以获得贷款。

经营模式滞后,数字技术运用不足。小店多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经营能力较低,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把握不到位,信息滞后。由于“小店经济”经营的特殊性和分散性,城管部门在运营模式、运营能力等方面难以给予指导。

3.2 “小店经济”给城市治理增加了难度

“小店经济”管理具有复杂性,给城市治理和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难度。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国家对市容市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区改造等活动持续推进,使得一些原本正常经营的小店不得不搬离。

中国对于“小店经济”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其规范性尚未形成定论。“小店经济”常常存在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小店经济”准入门槛低,能够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小店经济”作为城市治理的难点,给城市的文明形象、人才引进等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小店经济”一方面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与城市长期治理产生了矛盾。

4 “小店经济”的发展构想

“小店经济”是城市治理的长期问题,对城市治理者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小店经济”的发展程度,深刻体现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要在稳定就业、促进民生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重组和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4.1 “放管之间”有的放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发展“小店经济”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城市顶层设计的角度予以定位,全方位统筹推进,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如果放任“小店经济”发展,必然会给城市环境、城市治理与交通承载带来巨大的压力。应该逐步放开“小店经济”,先允许需求最迫切的一部分人进入,再慢慢放开,直到完全实现进出自由。

在具体管理上,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特色,优化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城市的治理环境,为“小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在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定城市特定区域,建设商业街,形成集聚效应。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开设深夜营业专区,延长营业时间,构建和谐的休闲环境,切实保障“小店经济”平稳运行。

4.2 对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网络营销平台的成功在于运用创新的运营模式、高效的运营团队以及发达的物流网络,从而使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店通过网络售卖商品,扩展了营销渠道,增加了收入。这是通过技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小店经济”相结合,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范本。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店经济”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依靠高端人才搭建平台,采取线上与线下售卖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搭建全国性的小店管理运营平台,公开招标以筛选优质的运营方案,并在城市地区进行推广,实现顶层治理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中小城市进行试点,根据地方实际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店经济”。

4.3 推动“小店经济”与当地文化结合,打造特色小店

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应打造文化元素丰富的小店,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小店的融合发展,提高小店的文化品质,打造兼有当地风俗和现代文明的特色小店[3]。“小店经济”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基因和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人间烟火”和居民共同的记忆。例如丽江古镇打造出兼具鲜明地域特色与现代风格为一体的特色小店,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就单个来看,“小店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其数量多、分布广,关系着亿万民众的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小店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国家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尽管“小店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金融支持、政策红利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人间烟火”的“小店经济”有其发展的韧性和脆弱性,要用宏观政策手段加以帮助,引导其科学合理发展。

猜你喜欢

小店经营经济
小店有意思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年味小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