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肥如何继续做好“雷锋”?

2021-12-14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21年7期
关键词:做好事化肥雷锋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今天是3月5日,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叫雷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从此学雷锋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行为,雷锋也成为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因为发自内心对新社会的热爱,雷锋在助人为乐、贡献社会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好事不留名”。这让我联想到了化肥。化肥自诞生100多年来,对人类增加粮食、解决食物与营养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接近50%,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也功不可没。打一个比方,化肥就像中国农业的“雷锋”,乐于贡献,习惯于做好事不留名。直到近些年,化肥产业才开始在顶级社会类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自己的功效和贡献。

但近些年,化肥这个中国农业的“雷锋”的形象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常发现:化肥现在的名声不那么好了,化肥这个“雷锋”现在开始“被迫”做好事不留名。在瓜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领域这个现象尤其突出。很多种植户一边在使用化肥,一边在“掩饰”这种行为。曾经的“雷锋”为什么像在偷偷摸摸做“坏事”?这变化背后的原因让人喜忧参半。

让人欣喜的是,这是中国农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中国粮食生产近20年连续增产稳产,经济作物百花齐放、规模扩大,社会农产品消费进入需求升级迭代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新要求、高要求对化肥产品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两山理论”引领的绿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化肥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做新时代的农业“雷锋”,丰富提升农业“雷锋”的本领和内涵,也是历史必然。更可喜的是,近些年化肥产业紧跟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进行着绿色技术与产品对传统产业的理念更新、结构调整、产品置换、服务提升。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已经从里到外在改造、重塑着这个产业。

但我们也不得不关注那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以化肥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化工产业在长期服务农业发展中,遗留下许许多多环境问题。从化肥过量、农药滥用,到农地膜残留等农业面源污染,都到了必须选择新的发展观念、操作模式的时候了。农业环境问题是个生存空间问题,也是个集中解决产量、突破吃饱饭难题而历久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农业从业者的施肥知识与技能问题、片面追求产量忽视环境问题等,都是一个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所引领的产业和生产方式的后果。进入新时期,绿色协调发展、资源永续利用成为农业主旋律,化肥这个农业“雷锋”必须用新的面貌面对新的时代,才是永葆“雷锋”本色的使命所在、本质所求。

一方面,我们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永葆农业“雷锋”那身衣装的绿色。要坚信化学肥料与绿色肥料不是天然冤家,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好兄弟。最终,化肥也能绿色化,化学也能友好性。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绿色主要来自野无遗田的麦风稻浪、五谷丰登的灿灿金黄;那么在新时代,我们要用新要求、新本领来丰富这身衣装,用生态技术、环保产品、精准指导、贴心服务,不忘我们的本色,调出我们的亮色,贡献我们的出色。

另一方面,我们要自觉主动把自己这身衣装的绿色,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在广袤乡村日渐浓郁的绿色中,获得自己绿色的永生。不单要做好绿色产品,还要与化肥最亲密的伙伴农民共成长,肩负起肥料绿色化需要的服务、引导、培训、提升责任,在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中彰显自己那一抹绿色。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调色盘中挥毫添彩,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样的话,化肥这个中国农业的“雷锋”就能与新发展所追求的绿水青山、产业兴旺离不开的锦绣生机、生态宜居必需的蓝天白云、农业现代化最终营造的天人合一融为一体。到那时,化肥可以不必再“偷偷摸摸”做好事,人们也不会再“指指戳戳”议论你。“我非我,我亦无我”或许是化肥的最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做好事化肥雷锋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