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扶贫模式建构研究
——以河北省武强县为例

2021-12-14王厚香

山西农经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年画劳动力

□王厚香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时期,而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脱贫地区劳动力的素质是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河北省在2020 年已经实现贫困县全面摘帽,但是摘帽并不是终点,当下仍需要认真总结脱贫经验,巩固脱贫成果。

1 农村劳动力精准技能培训是扶贫及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乡村在全面脱贫后进入了乡村振兴阶段。就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来看,传统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已经在发挥作用,但也显现出部分不足。比如部分培训内容不够精准,缺乏针对性,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难以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导致培训效果有限。一些地方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或多或少地存在形式化问题,还有部分培训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农村劳动力必须面临异地转移就业的困境,对于有老人、子女需要照顾的家庭或者无异地就业能力的劳动力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河北省武强县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融合、围绕特色产业进行农村劳动力精准技能培训的扶贫道路。

2 产业导向下的农村劳动力精准技能培训

2.1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河北省武强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较早开始尝试挖掘区域资源与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对劳动力进行精准技能培训,针对性更强,脱贫效果更稳固,并且解决了贫困户背井离乡、难以照顾老人和幼儿的难题。

首先,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引进特色产业。武强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优势,地势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85 d,年平均降水量约554 mm。武强县妥善运用自然优势开发了0.6 万hm2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吸引了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围绕这些企业把产业链做大做长,让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链上与企业做好对接。围绕相应产业链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真正实现合理、高效、可持续。

其次,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年画、乐器两大特色文化产业。武强县文化资源丰富,重点打造了年画、乐器两大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年画博物馆,发展木版年画开发、制作与销售。乐器文化产业体系按照“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人才培养—文化展演—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发展,围绕文化产业展开培训,依靠技能脱贫。

2.2 产业导向下的精准技能培训

以乐器文化产业体系为例,武强县以西洋管弦乐器生产为基础,逐渐拓展产业链条,形成了融合物流配送、音乐教育、周窝音乐小镇乡村音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乐器文化产业体系。围绕这一产业链,精准布局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岗位,根据具体岗位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精准技能培训,更具针对性。

首先,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被培育成乐器匠人。通过乐器维修、配件加工技能培训,500 余人到乐器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

其次,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被培育成乐器销售商。基于乐器生产基地的供应优势,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乐器网上和线下销售,并配套和完善了物流配送体系。

再次,教授村民乐器演奏,把部分村民培养成小镇上的音乐表演者或乐器培训者,在小镇音乐节等节庆活动中表演获得收益;闲暇时组织乐器培训,教授乐器爱好者表演技巧。发展周窝音乐小镇乡村旅游,用音乐元素打造音乐氛围,旅游人次达到60 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

最后,为了阻断贫穷的代际传播问题,针对贫困学生,通过免除学费和生活费的方式资助其在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学习音乐,依靠音乐知识改变命运。除音乐项目外,重点围绕武强年画和蒙牛全循环产业链条,对农民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强年画为依托,在有年画产业基础的贫困村恢复作坊,引导贫困劳动力融入年画产销全过程。武强年画博物馆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高校合作,对贫困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引导他们从事年画技艺展示、新品研发或自主创业,开发年画服装、工艺品等旅游商品。蒙牛全循环产业链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业加工、有机肥生产融于一体,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效地布局服务于全产业链,如发展种养大户和运输服务等。

3 建构河北省精准技能培训为支柱的扶贫模式

3.1 建立特色产业发展与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长效互动机制

不同区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当地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或者引进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精准定位,精准施培,最终形成产业与劳动力精准技能培训融合的扶贫模式。这是一种内生性发展机制,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1]。

河北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地处沿海开放地区,内环京津;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北省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文化资源大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 项,位居全国第二位。据此,应进一步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和岗位技能为导向,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精准技能培训,形成产业发展与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长效互动机制。

3.2 农村劳动力的全产业链布局与因人施策的技能培训

首先,将农村劳动力定位于全产业链的具体岗位,针对岗位技能需求对其进行产业技能的精准培训,让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学习目标,就地生财,提升学习内生动力。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群体开展多层次培训。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武强县依托音乐特色项目对贫困学生开展音乐教育。“造血式”扶贫是长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

3.3 加强农村脱贫带头人才的选拔与培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特色产业导向下农村劳动精准技能培训为主的扶贫模式建构,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外来人才帮扶+本土人才培养”复合式人才培养方式是一条较好的培养路径。

首先,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长效帮扶机制。要利用好有远见的驻村干部,企事业单位懂市场、会管理的帮扶力量,农业技术人员等,到贫困地区开展长期服务和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其次,积极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返乡下乡人才创新创业,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2]。

再次,重视乡村干部的培养,优先提拔使用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乡村干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3.4 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网络技能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强调,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3]。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调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善。截至2020 年底,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在网络覆盖方面,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农村直播电商兴起,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偏远乡村地区的美景、美食、民俗等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网络传播渠道被更多人看到,带动当地旅游、商贸发展。

武强县搭乘“互联网+”的快车,针对不同地区的网络产业布局、产品特点和贫困户类型,组织远程或者线下培训,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了解互联网络在本产业中的应用。针对性地挑选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作为带头人,学习网络直播、短视频拍摄、图片拍摄等网络传播技能,自主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推广、在线销售、文旅项目宣传等,借助网络渠道脱贫并且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4 结束语

河北省是北方农业大省,全面脱贫后紧接进入乡村振兴时期。总结扶贫经验,巩固扶贫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对河北省武强县这一较早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径的典型个案进行剖析,总结出可以广而推之的农村劳动力精准技能培训为主的扶贫模式,希望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年画劳动力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变动论析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