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丁

2021-12-14铜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中心陈沐

中国农资 2021年3期
关键词:佐贺阿嬷阿勒泰

铜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中心 陈沐

星期天,婆婆逮着空,坐沙发边缝缝补补,在老公的运动袜脚跟处打上一个边长约2厘米且经纬交织的方形补丁。“费这个功夫干什么?”我一面打量这只补丁,一面叫婆婆不必如此辛苦节俭。“补补能穿,这袜桩子还好得很。”婆婆回应我,又开玩笑说:“他们姓何的脚上都长了牙齿!”

一阵哈哈大笑还不过瘾,我把手机镜头对准这块补丁,拍照发朋友圈展示,说不知道这块补丁是否杠脚?可能臭翻了、笑惨了不少看客,倒也吸引来几位好友在评论区忆苦思甜。

“不杠脚,我家袜子都这么补,特耐穿。”擅剪纸的瑛姐姐说:“我是平脚板,特别费袜子。冬天怕冷,爱买几十块钱一双的羊毛袜,羊毛袜保暖却不耐穿,于是学了这门绝技。也是我婆婆教会的。”

“这个没有我补得好!”宋老师发了3个“奸笑”表情,对自己的手艺相当自信:“我小时候就会补。羊毛衫也这样补,拿个瓶盖绷着,补得很平整!”

婆婆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安徽无为农村,经历过洪灾、饥荒、贫穷,过过苦日子的一代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搬进了电梯房,但婆婆的勤俭节约本色不变,“一个布头子都不得浪费!”因为使用爱惜,公婆家有不少老物件。有时候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几盘小菜盛在样式有些“岁月感”的花边瓷碟子里,老公陪公公小酌几杯,我们家长里短地闲聊,简单饭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缝补、担挑之类或精细或粗犷的活计,是很多出身贫寒人们的生存技能。贫穷、匮乏不值得赞美,却激发了人们物尽其用的创造力,培育了惜物、节俭美德,以及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文艺。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的新疆作家李娟,曾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她还曾在乌鲁木齐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业余时间在废纸壳上写作。李娟的父母离异后,母亲带着她和外婆生活,一家人随阿勒泰牧民做零售生意,或为牧民补鞋、做衣服。为了生存,他们没完没了地搬家,风餐露宿、平地起房,都被李娟一一记叙。“在生计之累中领会生命之美。”《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以此评价李娟的文字。

有智慧和幽默精神,将贫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欢乐与希望的,还有《佐贺的超级阿嬷》里的阿嬷。这本书描写的是二战后日本百姓的真实生活。阿嬷常常手里拖块吸铁石吸地上的铁屑,换点儿小钱。拦下从河之上游漂下来的、别人用以供奉神灵的食物,改善祖孙二人的伙食,还宽慰心中担忧的佐贺说:“如果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读这本书,让人倍感亲情的温暖可贵,受到积极情绪的正面激励。

旧时光苦中有乐,是一段段珍藏的回忆。婆婆在给袜子打补丁的时候会不会开个小差,想起自己小时候,老母亲在昏黄夜灯下操劳……一晃老母亲已过世多年。想起老公孩童时,总体乖巧、偶尔调皮,有一回不小心把裤腿弄了道大口子,回到家满脸胆怯。“孬儿子现在这么胖了……真要好好锻炼减肥了!”我想象着,我那憨厚温和的婆婆挪了挪姿势,清了下嗓子,继续细打补丁——即便是一只补丁,也要是一只体面端正、结实可靠的补丁。

猜你喜欢

佐贺阿嬷阿勒泰
阿嬷,生日快乐
阿嬷,生日快乐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佐贺阿嬷幸福旅行箱》
圣斗士阿嬷
印象·阿勒泰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新闻图片
佐贺忍者
佐贺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