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1-12-14许雅涵
□许雅涵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许昌 461000)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民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体,不仅能够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也能够实现社会教育,但在发挥社会管理作用中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权威性不高。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组织,保证基层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民自发形成的一个群体,主要是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公共利益,在进行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全面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农村社会组织的特点是非政府性,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属于民间组织,具体包括以下几大类型。
1.1 经济性的农村社会组织
经济性的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市场竞争中,为了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一个群体,经济性的农村社会组织具有自愿参与、互帮互助的特点,主要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集邮协会、产业协会等。
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聚集合力,形成资金的整合,增强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政治性的农村社会组织
政治性的农村社会组织是为了维护各类农民的权力,包括农民协会、农村发展协会等。安徽、河南等地较多,这种群体主要是通过组织农民集中宣传国家政策,组织农民参政议政,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基层政府的行为,因此存在一种压力集团的作用[1]。
1.3 农村社会性社团组织
农村社会性社团组织是农民自愿参与的,并且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一些文化教育娱乐相关的民间活动。例如文艺演出队、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当前,红白理事会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整治歪风陋习,还能让农民崇尚新的道德,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建设。
2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推进公共服务
农村社会组织属于农民自发组织,但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应有的服务,尤其是可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反映出农民的利益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推进水利兴修、道路维修等工作,使得农村治理更加科学。
2.2 全面反映农民的诉求
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可以充分表达农民的利益需求,确保利益表达的合法性和理性化,避免出现群众纠纷等现象,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的利益,利用农民自身的资源,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3 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一些惠农政策不断涌现,农村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出现贫富差距现象。各种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社会组织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矛盾,形成有效的交流,保证农民利益得到有效发挥[2]。
2.4 促进社会的稳定
各类农村民间文化组织的出现能够有效取代赌博、迷信、偷窃等不良现象,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规范农民群众的行为,对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农村各类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出版环保书籍、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引导农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3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消极影响
3.1 形成“小团体”,无法统一管理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对事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谋求更多利益,往往削弱了权力的稳定性,造成社会管理的混乱。由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过大,必须要进行管理和引导,否则容易扭曲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2 引发农民的政治压力
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反映农民诉求,对农民利益诉求进行整合,虽然能满足大部分农民的诉求,但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及利益竞争等现象。尤其是利益表达的途径不够完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往往造成农民群体的心理落差,出现罢工、静坐等不正当的诉求方式,影响社会秩序。
3.3 影响公共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性
农村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广泛征求民意及农民社会组织的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农民的思想水平、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农村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不科学,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虽然能够反映一定的信息,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整合农民的意愿,反而会占用更多的资源,影响政策的发挥。
3.4 公益性缺失
由于农村社会组织存在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往往是会员会费及企业捐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规范其行为,部分农村社会组织打着公益的旗号开展盈利活动,存在营利性拉赞助等现象,造成农村社会组织的“变味”现象[3]。
3.5 存在黑恶势力
虽然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黑恶势力。黑恶势力的死灰复燃,必然会造成农村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故意散布谣言,从事一些迷信的不文明行为,或是以家族名义谋取私利,不仅扰乱农村的正常秩序,也不利于农村基层的治理。
4 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
4.1 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规范化运行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应建立相关制度体系,保证其运行更加科学、规范,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建立进行约束和规范。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可以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作用,接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社会组织构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相关行为,确保其活动更加规范。例如可以通过对话谈判协调会、旁听等参与渠道,纳入制度化的管理范围内,从而明确相关规程,优化相关程序,全面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制度化、合法化、规范化[4]。
4.2 全面树立村级组织
成立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村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对农村基层组织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树立村级组织的权威,才能使基层组织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基层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财务村务公开、全面加强群众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方式,对农村基层治理发挥金融作用,才能使农村基层组织自动靠拢村两委组织,实现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有效融合,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
4.3 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的关系
由于农村社会管理非常复杂,需要政府和农村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既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分工,避免全能型的政府大包大揽,也应适当放权,确保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
4.4 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监督
为了避免农村社会组织黑恶势力的蔓延,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全面监督。通过全面监督避免出现恶势力,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财务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更加公开透明,从而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通过全面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确保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合法化、规范化。
5 结束语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全面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避免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出现错位现象,保证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压力,充分反映农民的诉求,缓解一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稳定。由于农村社会组织缺乏权威性,会对农民产生一定的政治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效率和公平。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应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正式的组织权力,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