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探究

2021-12-14吕华杰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农业

□吕华杰

(郓城县杨庄集镇人民政府 山东 菏泽 274700)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应用信息技术,做好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当前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结合情况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 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1.1 推动农业转型

当前,中国农业逐步迈入了知识型农业时代,各项信息技术和知识都给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在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过程中,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了支持知识型农业的建设,国家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在生产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解决“三农”问题。如果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使用大数据或物联网,将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样能够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推动农业快速进入知识型农业时代[1]。

1.2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各行各业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必须主动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开展信息化建设,这样能够让农民及时把握市场变化信息,快速调整销售策略,了解市场需求,学习最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知识,及时了解新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这样农民就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销售系统,调整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前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升整体的经济收益。

2 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缺少信息意识

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一方面是农民学历较低,很少读书,日常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大多年纪较大,他们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一些农村处于偏远山区,当地信息闭塞,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当地人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主动配合的积极性较低,甚至无法很好地落实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策略,即使学习或了解信息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也只是简单使用[2]。

2.2 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受经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配套设施。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无法满足网络系统的建设需求。当地的农民经济收入低,不愿意支付额外的信息网络费用。同时,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工作人员维护和更新设备,需要一定的成本,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相关工作无法做到位[3]。

2.3 缺少人才支持

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农业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各种软件和硬件的操作、信息技术的推广等,都需要农业科技人才发挥作用。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无法吸引或留住人才。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信息化综合素质比较低,无法满足具体的工作需求。

3 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策略

3.1 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资金和措施上给予更多支持。政府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资金,采取有力的资金监督机制,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资金的支持下,建设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推动“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实现信息技术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结合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引入符合标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在当地建设完善的通信体系。

政府需要在当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一些社会资本参与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结合当地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推出扶持政策、惠农项目、人才吸引政策等,把更多大学生吸引到农村[4]。

3.2 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

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必须组织专人,深入农村地区,利用农村的宣传栏和广播站等,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效果。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信息的便利能够给农业生产来的作用。

在培训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地的龙头企业和乡镇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和相关的专家,组建完善的人才队伍。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深入农村开展服务和培训,让更多农民转变思想认识、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远程教育以及升级培训等不同的方式,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应在农村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在政府补助、企业优惠等多种帮扶模式下,支持示范基地工作的开展,确保基地周围的农民都能够学会如何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的信息和如何应用各种信息技术[5]。

3.3 整合已有的农业资源

各地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不平衡情况,这是因为农业资源不同。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整合已有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各种农业资源的作用。以土地资源为例,可以发挥3S 技术的作用,统计并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在此基础上,划分休闲农业区、生态农业区等,充分利用传统的农业资源。在分析农村人口结构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劳动资源,鼓励市场发展非农业产业。还可以考察农村地区生产补贴、合作社、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基于大数据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账目进行分析。这些方式都能够实现最大化利用资金,整合农业资金资源。

3.4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一,提升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水平。因为农民接收的信息存在滞后性,且对互联网信息的依赖程度不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严查各种农业信息网站,提高这些网站的权威性。各乡镇政府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站,考虑本地区农民的种植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让农民了解化肥、土壤、气候等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智能化建设。根据农户的具体需求,形成农业生产信息的推送机制。只有提高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才能让农民信赖这些信息网站。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还需要利用新的媒介形式,传播农业信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拓宽当前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可以选择与一些社会媒体合作,共同发布农业信息[6]。

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详细划分各单位、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依托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各部门的互相监督,并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这样才能有序发展农业经济。记录各项监督管理操作和信息,生成数据并保存起来,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3.5 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

当前,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收集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这些农业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要基于国内农业发展情况,对国内外农业信息进行分析,抓住时机,引入新的信息技术。以县或乡为单位,建立小型农业信息数据库。设立农业专项基金,招收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GIS 以及GPS 等多种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部门应密切关注农业产销情况,具体分析后,提出更加详细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科学指引。在充分整合收集农业信息的基础上,应建设面向所有农民的数字化信息检索平台,使其都能查询到最新的农业生产信息。

4 结束语

分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和新的发展建议,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已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等,希望能够让更多农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主动配合各项政策工作的开展,从而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