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旅游发展创新探究
——以山西省旅游发展为例
2021-12-14宋健
□宋健
(中共长治市委党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1 乡村振兴战略为山西省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要战略,是当今时代我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促进山西省产业升级与调整[1]。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大量政策、资金支持,尤其是为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奠定了充实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第三产业发展创新受到了山西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引导各地深入挖掘城乡旅游资源,投入资金为旅游基础建设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有利于调整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城乡旅游业协调发展,从而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人才大量外流现状。从目前山西省旅游结构来看,五台山、平遥古镇等地的旅游业发展较早,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景区发展相对较成熟,但小众景点及乡村旅游业相对落后,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山西省旅游产业总量偏低,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挖掘或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从而打造具有特色、创新的“旅游名片”。
2 山西省旅游发展现状
2.1 发展理念亟须更新
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除五台山、平遥古城等成熟景区以外,其他小众景点、乡村旅游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落地”“发芽”,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打造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发展理念落后是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的首要问题。尽管山西省各地政府积极谋求旅游创新发展,但在建设、打造旅游项目时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盲目借鉴、照搬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发展模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仅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还造成了资源浪费[2]。
一方面,山西省旅游发展模式制度有待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在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管理与其他产业相割裂的现象,尤其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重视旅游项目的打造,忽视了配套基础设施、宣传等工作,阻碍了山西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基础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游客不仅要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景色、文化的魅力,还需要在此过程中享受到细心、贴心的配套服务。然而部分地区急于打造旅游项目,在配套设施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开门迎客”,导致游客体验感差,影响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2.2 旅游品牌特色缺乏
从现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山西省古镇、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自然旅游资源较多,在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如何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特色名片,成为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乡村振兴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帮助山西省建立起全域特色旅游形象。文旅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水平差、缺乏特色[3]。
一是现有资源开发、保护不足,山西省拥有石窟、长城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特色村镇风貌,但在开发与保护上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即着重开发保护已经申遗的文化资源,其他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较小,还有许多优质旅游资源未被合理开发。
二是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旅游项目不断开发,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造成缺乏产业特色的现状。文旅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人才,创新思维匮乏,影响了山西省旅游文化资源多样性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旅游开发、旅游管理及宣传等相关人才匮乏,制约了山西省特色旅游发展。
2.3 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是关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山西省经济发展以资源型为主,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山西省旅游创新需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模式创新应坚持长远发展理念。然而,在实际中,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丢失了当地原有的城乡风貌[4]。
除生态环境被破坏外,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破坏问题也较为突出。随着历史积淀,长城、石窟等物质文化资源已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以长城为例,山西省长城沿线地带村落数量多,部分长城出现人为破坏现象,不仅破坏了物质文化旅游资源,还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
3 乡村振兴视角下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策略
为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创新模式,山西省每年都会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旨在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方向,成为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模式的“引路灯”。以山西省目前对旅游业的重视,加上乡村振兴战略为旅游业创新带来的机遇,可从以下方面促进山西省旅游创新与发展。
3.1 坚持绿色发展
山西省旅游创新发展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建设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与文物的前提下,山西省绿色旅游发展创新需守住绿色发展的“红线”。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美丽乡村,为游客提供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增强游客的游览体验。由于山西省许多乡村经济来源有限,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不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资源开发兼顾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旅游乡村“名片”,不仅能为当地居民创收,还能促进现代旅游模式发展。因此,要坚持发展绿色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以保护美丽乡村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5]。
3.2 打造精品项目
目前,山西省部分地区正积极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因此,山西省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打造精品项目的原则是重在“精”,而不在“量”,这就要求避免蜂拥而上、盲目建设,杜绝打造“同质化”旅游项目。
打造精品、特色旅游项目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具有创意的精品旅游项目拥有不竭的动力,可推动山西省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旅游发展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充分挖掘现有自然文化资源的内涵,合理开发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旅游项目质量。例如,太行山脉沿线乡村地区可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共同联手打造“太行”旅游带,由于这些地区大多为自然旅游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应是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太行山脉山地、丘陵较多,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是阻碍当地居民走出大山的重要原因,也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6]。
二是因地制宜,将农业、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创意的农业旅游资源。如山西省左权县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可打造为“红色小镇”。
三是构建综合旅游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山西省旅游发展速度,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创新旅游宣传渠道。应构建现代旅游创新体系,出台相应制度,提高旅游项目的要求。政府应在旅游项目开发前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考察,开展旅游项目顶层设计,促进精品旅游项目落地。
3.3 提升旅游体验
山西省旅游业的游客主要来源于省内,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村落周围的城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人在闲暇时光前往乡村放松。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打造乡村体验旅游模式能为山西省旅游创新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一方面,可打造农业体验模式,即以乡村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乡村现有资源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打造“农业+旅游”的体验式旅游模式,乡村居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不仅能获得农作物收入,还能获取额外的旅游收入,拓宽其收入来源。如打造“自由采摘体验园”,游客可同亲人、朋友体验农作物采摘乐趣。除此之外,搭建乡村农产品销售平台,政府引导乡村居民将种植的农产品包装好,吸引游客购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乡土生活与城市生活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打造山西省旅游项目时可发挥乡土生活的优势,构建乡土生活体验旅游模式,如民宿、休闲山庄等。乡土生活体验模式侧重给游客带来不同的体验,因此可以村为单位,开发与打造民宿、游乐项目,将乡村独特的生活面貌展现给游客,让游客从中体验到乡土生活的乐趣,形成村落或文化体验模式。
3.4 吸引创新人才
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还是山西省旅游发展创新模式的建立,都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尤其是山西省旅游创新发展中,更需要充满活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才加入。山西省各地可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采取“内培+外引”的模式。
内培指对山西省内现有从事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员工加大培训力度。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现有员工若墨守成规,会出现观念落后、设计落后的现象,导致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意。应更新工作人员的发展理念,通过部门培训、鼓励员工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山西省乡村旅游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及市场洞察力。在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时,各部门应充分了解村庄实际情况,了解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外引指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合理的晋升渠道,吸引复合型人才投身乡村从事旅游工作,吸引毕业生扎根基层,不断优化山西乡村旅游业的内部人员结构。
3.5 继承文化遗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应加大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在开发旅游项目时不能破坏原有的古建筑,应转换思路,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保留村庄原有的风貌。应加大对省内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档案,在继承的基础上谋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山西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山西省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抓住机遇,弥补现有旅游模式的不足,在坚持生态保护、智力扶贫理念的基础上,挖掘现有旅游资源,开发精品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名片,促进山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