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紫砂壶“大彬提梁壶”的造型艺术分析

2021-12-14李小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巨匠紫砂壶紫砂

李小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初具雏形是在宋末时期,在明清时期被推崇到极点,自此传承至今。紫砂文化出自中华传统文化,如今与各界文化融合相互影响,使得壶型种类愈发昌盛,在紫砂壶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名家大师,后世便引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壶型,“大彬提梁壶”正是以巨匠时大彬的名字来命名的。

1、紫砂壶“大彬提梁壶”的造型鉴赏

“大彬提梁壶”(见图1)是传统的紫砂壶型,样式堪称经典,世人对于他的评价是这样的,起初入眼时并不惹人注意,是那种放在一堆紫砂壶中并不会一眼相中的角色,他的壶体是比较大的,而且较为丰润,呈现扁圆的造型。何为“提梁”,那便是紫砂壶上面的提把是圆环状的,覆盖范围较大,这样便使得受力点提高,让稳定性更强。壶嘴是非常流畅的三弯流造型,壶钮圆润自然,壶盖与壶口自然衔接,线条自壶肩而下至壶底,壶肩短促,壶身素雅,总的来说这是一把很简单的茶壶,但是细细品味下来,其包含的文化内涵依旧是非常深厚的:最浅而易见的便是其壶身虚实结合的状态,我们可以自上而下地观察,便可以发现层层环绕的环形元素,在虚实变化之间将整把壶的底蕴内敛,在形态上将之中和平衡,带给人一种稳健、稳重的观感,壶身上各个组件虽是单独塑造成型,但是却在组合时贴合得自然一体,毫无组装的机械感,这恰似古人所云“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就好像是深海的一座孤岛被汪洋所环绕、为波涛所排挤,却佁然不动,坚若磐石。这样一把壶却是脱离了虚回归了实,大可把玩赏析。这便是为何如此“简单”的壶却可以在大浪淘沙中被保留下来,甚至成为一代经典壶型。

“大彬提梁壶”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去追求造型上的独具一格、引人入胜,而正相反是为了“简单”、为了“朴素”,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大彬提梁壶”的设计理念就浮现在它“简单”的造型上以及工艺之中。“大彬提梁壶”的初始创作者时大彬来自数百年前的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是明代紫砂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在紫砂这一行业中可谓是大匠级别的人物,推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为紫砂事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制作工艺中,打泥条、泥片,镶身筒等技法都是由他所发明创造的,可以这样说时大彬创造了近现代完整的紫砂工艺体系。时大彬作为历经明清两朝的紫砂巨匠,对紫砂壶风格、造型、工艺的演变是有着最切实的认知的,他将更久远时代的潮流改变,那个年代对陶器的固有印象是“大”,而他却将之转变为“小”,不但小而且巧,将小巧的观念深刻融入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去,这也为后世的紫砂壶制作指引了大方向,也正是这场变革让紫砂壶深入到读书人的世界里,为文人的诗句文章创作提供了素材,让紫砂壶成为了文玩雅物之一。

2、紫砂壶“大彬提梁壶”的艺术内涵鉴赏

紫砂壶“大彬提梁”是在特殊时代的背景下被设计创造出来的经典壶型,他以实用性上佳以及艺术性完美的风格特点被世人所熟知,其造型简洁、质朴醇厚,受当地民风、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逐渐演化为紫砂界经典之作,受到广大资深紫砂壶爱好者的喜爱。如此长久顽强的生命力,让“大彬提梁壶”在紫砂壶的历史上也占有其一席之地,成为紫砂壶历史上增光添彩的一员。

“大彬提梁壶”是巨匠时大彬的得意之作,也可能是他的随手之作,正因为这把壶的造型抛弃了任何多余的东西,所以它才显得更加的纯粹。当代紫砂壶艺要继承传统,继承的并非是单纯的形,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念。正所谓将大转为雅,将粗变为雅,在形体的塑造中探寻雅的存在,这才是“大彬提梁壶”所蕴含的核心理念。茶壶要做得大气,工艺显得坚实凝厚、老道练达,就需要既重全局又明细末,做就要做到最好,以这样的标准才能够在“简洁”中寻到精致,在“顺畅”中得到和谐。正因为如此紫砂壶才能够在百年历程中初心不变,继而蓬勃发展。现如今的紫砂壶依然发展昌盛,在我们的期望中,紫砂壶可以让艺术与实际相结合,将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的精髓带给所有热爱传统文化、喜欢手工艺品的人。

3、总结

紫砂壶的造型多样,极其丰富,蕴含了极大的魅力,紫砂壶的设计创作注重的也不单是造型的多样化,反而是注重人文文化,将传统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可以反射出极强感情色彩的艺术产物。紫砂壶一直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各时代的新产物产生共鸣,紫砂壶的传承是理念的传承,是工艺的交接,是对自然的更深刻感悟,灵活运用自然中发现的元素巧妙组合,正是紫砂壶一直信奉的真理。

猜你喜欢

巨匠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样式主义时期的绘画巨匠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Cao Xueqin and Beijing West Mountain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