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12-14董书宇通讯作者鹿寒冰周生奎
董书宇,杜 娟(通讯作者),鹿寒冰,周生奎
(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多伴有头晕、偏瘫、失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是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由于急性脑梗死所致脑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而言,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是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关键。中医将急性脑梗死归为“中风”的范畴,认为该病是脏腑功能失调致使气虚血瘀,加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外病因结合,为本虚标实症。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有舒筋祛瘀、通络活血之功效,本次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5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0 例,其中男58 例,女52 例;年龄51 ~88 岁,平均年龄(67.48±3.13)岁。观察组118 例,其中男62 例,女56 例;年龄52 ~86 岁,平均年龄(67.57±2.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将500 mg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稀释后行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2 周。
观察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将5 mL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行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2 周。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量表[3]进行评估,量表评估所得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4]进行评估,量表的评分0 ~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判定疗效的标准[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NIHSS 评分降低≥95%;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NIHSS 评分降低50%~9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后患者的NIHSS 评分降低≤49%。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4)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W 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的hs-CRP 和D-二聚体,并将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5)于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头痛、皮疹等,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估两种用药方案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 评分和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降低,Barthel 指数均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小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NIHSS 评分和Barthel 指数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时间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观察组 118治疗前13.52±2.2630.15±3.26治疗后6.96±1.2265.47±3.05对照组 110治疗前13.47±2.6130.42±3.11治疗后9.74±1.1642.95±3.22 t/P 观察组(治疗前后)26.994/0.00020.625/0.000 t/P 对照组(治疗前后)14.103/0.00015.481/0.000 t/P 组间值(治疗前)0.155/0.8770.514/0.136 t/P 组间值(治疗后)17.637/0.00028.457/0.000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hs-CRP 和D-二聚体
两组治疗后患者的hs-CRP 和D-二聚体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hs-CRP 和D-二聚体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hs-CRP 和D-二聚体比较(± s)
组别 例数时间hs-CRPD-二聚体观察组 118治疗前10.11±1.161.45±0.62治疗后3.14±1.050.48±0.11对照组 110治疗前9.86±1.011.38±0.79治疗后5.16±1.381.02±0.49 t/P 观察组(治疗前后)47.451/0.00016.171/0.000 t/P 对照组(治疗前后)29.171/0.0004.165/0.000 t/P 组间值(治疗前)1.730/0.0850.746/0.456 t/P 组间值(治疗后)12.372/0.00011.294/0.000
2.3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中有1 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 例出现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9%。而对照组中有4 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症状,3 例患者出现了头晕症状,3 例患者出现了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是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致患者脑组织缺血,产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抗板、降脂稳斑、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同时配合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6-7]。中医上将脑梗死归为“中风”的范畴,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应以补血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原则。
本结果显示,经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 评分更低,Barthel 指数更高,hs-CRP 和D-二聚体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更高,可达到93.22%,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仅为1.69%,体现了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 等成分,有通络、活血的功效。有研究表明,银杏二萜内酯化合物可抑制PAF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8]。现代药理学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对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产生抑制性作用,促进前列环素产生,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风险。并且,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清除患者体内已经产生的氧自由基,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总之,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可减轻缺血缺氧对机体产生的刺激,营养脑细胞,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言语謇涩等症状,有效保护脑组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从而改善预后。且该药安全性较高,更好的稳固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