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轮建造物资缺损风险管控研究

2021-12-14

江苏船舶 2021年5期
关键词:邮轮物资风险管理

姜 莱

(中国船舶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

0 引言

物资缺损风险是指船厂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事件导致的船舶物品损坏、被窃和缺失等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形成较大扰动的事件。

邮轮建造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具有单船定制性强、建造进度要求严格、工艺复杂、建造难度大、作业面广、交叉作业多、物资种类繁多及数量庞大等特点,并且邮轮建造的大部分物资需要跨境跨地域供货,使得物流周转环节多,物流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等,因而物资缺损风险大。缺损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导致邮轮建造成本的增加、造船节点的延后,甚至可能会影响完工交船大节点的实现,对造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缺损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改善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卢夏义[2]从船厂物资采购费用管控的视角提出了缺损件管理的流程。李文全[3]在船厂材料准时生产按需配送的供货模式构建过程中设计了分部门的控制要点,以降低材料浪费和生产缺损风险。李良[4]在船厂生产管理中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提出了缺损件管控目标和改进举措,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性。现有研究大多是从成本的视角设计了缺损件管理的改进措施,没有从风险管控全寿期的角度对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性设计,也未能从管理组织、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从分析邮轮建造区别于一般船舶建造的特点出发,阐明邮轮建造缺损风险管控的必要性,规划设计物资缺损风险管控体系,并通过体系和机制的设计,规范缺损管理流程,明确缺损责任,以降低缺损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 物资缺损风险管控流程设计

邮轮建造物资相较一般船舶物资的缺损发生风险更大,对船舶顺利建造影响更大,因此缺损风险管控更为严格。邮轮发生缺损件的原因主要有:物资运输或现场施工防护不到位造成物料损坏;仓储过程防护不到位导致物品被窃;转接过程没有落实好交接手续导致丢失等。这些原因是物资缺损风险的责任制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健全导致的,其主要问题是:责任制的落实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具体操作员工责任心不强等。对于邮轮来说,建造过程物料数量大、类型多、价值高、易损坏[5],如不加强管理,可能会对企业成本、质量和建造周期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更加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手段,通过制度优化和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降低或规避物资缺损风险;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快速应对风险,做到快速补货,最大程度地降低物资缺损影响。

依据风险管控“识别→评估→控制→分析”的基本规范,设计了邮轮物资缺损风险管理管控流程,见图1。

A0~A4—风险管控的五大环节;O1~O5—各环节的主要输出成果。图1 邮轮物资缺损风险管控流程

2 物资缺损风险管控体系设计

物资缺损风险管控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因此,本文从邮轮建造管理组织模式及物资周转过程的视角进行物资缺损风险管控体系的设计。

2.1 建立管理组织及责任制度

企业应专门成立邮轮物资缺损风险管理小组,制定缺损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设计缺损风险管控标准流程,协调解决缺损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督促各部门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并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对缺损风险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定期向企业高管汇报。

2.2 建立快速增补机制

邮轮建造物资来源复杂,国外进口件较多,且定制性强,因此,缺损发生后,必须建立快速增补机制,降低停工待料风险,以保障建造业务的顺利执行。企业需要结合缺损物品的供应来源、价值等信息,建立多部门的快速审批、执行流程;对于特殊物品可以按照特殊通道执行,先订货后补相关审批手续。

2.3 制定分解考核指标

在费用考核控制方面,缺损风险管理小组应结合企业年度建造目标,下发缺损费用考核指标。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加强过程控制,并在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中增加相应的缺损风险管理内容,重点强调责任制,按照制定的考核办法作为对缺损风险责任人及部门的处理依据。在每月的缺损风险分析会上对当月发生的缺损费用进行分析,对于确实属于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造成的缺损件事项,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对相应责任人进行处罚。

2.4 按区域落实管理责任

以邮轮建造各个施工阶段复杂程度为参考,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提高阶段区域生产现场缺损风险管控水平。按照现代造船模式要求,邮轮建造过程中大部分设备都需在分段总组和船舶搭载阶段进行预装,以提高预舾装率,但这也对安装的设备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采取相应管理责任措施,后期极有可能导致缺损件的发生。因此,需要提高车间产品主管和施工人员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对设备的保护意识,对上船安装或预装的设备必须做好相应保护措施,并实行责任人制度。将设备上的易损易窃的零件、阀件先行拆除保管,并由相关人员做好详细的记录,避免后续施工安装发生遗忘、缺失。

2.5 落实上下道工序交接制度

邮轮建造工序复杂,物资需要频繁在上下道工序间进行交接,任意环节出现缺损件,都会对造船的进度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因此,需要落实好上下道交接双方责任,要建立相关交接文件制度,确保做到有据可查。

2.6 追责调查工作

缺损风险发生后,要实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后续工作中尽量避免。对于屡发且有共性的问题则需要进行书面的分析,并跟踪处理结果。

3 物资缺损风险责任考核机制设计

在缺损风险管控过程中,缺损责任分为管理责任和肇事责任。管理责任以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肇事责任以谁引发谁负责为原则。缺损责任的划分通常以实物归属为标准,即物品验收入库前发生的缺损事件制造企业不负责任,由供应商和物流运输企业负责,但造船企业需要跟踪检查该事件的补救措施及执行效果,以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任务安排。验收入库后至领用出库前由企业仓储部门负责;领用出库后由领用部门负责;上下道工序间交接责任未明确的,由上道部门负责;上下道交接责任明确的,且在交接后责任部门区域内发生的由交接后部门负责。具体控制机制设计如下:

缺损风险管理小组:归口管理缺损风险考核,制定和下达缺损风险考核指标,并将单船总体指标分配到各具体责任部门;按月收集上报的缺损件汇总情况,以及生产管理部与生产运行部对肇事事件处理情况;每月牵头组织召开缺损风险管理会议,通报月度各项缺损风险发生情况以及考核落实情况;对重大缺损风险事故组织调查研究,并提出处罚处理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对具有紧急补货需求的可开设特殊通道,先要求采购部门进行订货,后分析责任和补充补货材料。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生产过程缺损风险的责任进行分析认定,并提出对外包队或其他责任人惩罚处理意见;协调实际生产中发生的缺损件增补与生产施工期间发生的各种与缺损相关的问题;主持并协调各生产车间建立生产工序各种物品交接程序,并确定各区域相应保管责任划分;对上下道施工中发生的遗漏责任进行认定,督促前道遗漏部门对遗漏项目进行弥补施工;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及生产车间的申诉,最终落实对各个单位的奖惩处理;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对生产车间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减少缺损的工序、工艺及其他手段进行研究实施。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的各项缺损风险管理要求,并建立本部门内部的“部门→作业区→班组”的奖惩细则,落实本部门缺损风险内部管理考核细则;根据生产工序交接程序,严格执行交接手续,在本部门责任区内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船舶物资,减少物资缺损风险的产生;落实物品缺损责任制,对发生的缺损事件进行内部责任认定;对各种易损、易盗多发现象进行分析,从工序、工艺和其他角度研究合理优化减少物资缺损风险的手段;每月负责分解、落实本部门物资缺损风险指标与管理责任,根据考核指标和责任认定对责任区域和个人予以一定比例的缺损金额扣款。

采购仓储部门:根据规定对各种缺损件进行增补订货、借发等业务操作;对紧急补货需求,可联络供货商快速订货,然后再基于紧急补货流程完善相关手续;凡因仓库人员保管不当造成的物品缺损,应由仓储部门申请增补,并报缺损风险管理小组纳入部门相应责任考核;负责收集、汇总补货申请并按照要求定期将汇总数据报送缺损管控小组;根据品质保证部意见对外部厂商供货环节造成的损坏件进行处理,要求外部厂商更换或赔偿,减少公司损失。

品质保证部:配合缺损风险管理小组对各种缺损件责任进行认定,并根据损坏情况提出报废或修复意见;根据缺损物资对生产的影响评估,可提出紧急补货请求,后做缺损责任认定;对生产部门提出的设备损坏进行责任认定和评估,如明确属外部厂商供货问题则提请采购仓储部门组织相关更换或索赔事宜。

安环保卫部:归口负责管理因偷盗造成的设备缺损,对缺损风险管理小组通报的月度偷盗汇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月度缺损件情况通报会上发布;加强对重点易盗品的现场巡查,减少现场偷盗现象,并帮助生产部门制定及执行相应预防或减少偷盗现象的各种措施。

4 结语

邮轮相比于常规商业船舶,其零件类型多,数量巨大,增加了建造过程中缺损风险发生的概率。本文结合邮轮建造特点设计了物资缺损风险管理流程,并建立了缺损风险管理体系及责任考核机制,完善管控制度,分解控制指标,落实管理责任。由于我国邮轮建造处于起步阶段,建造过程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设计的内容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造过程进行不断修正完善。

猜你喜欢

邮轮物资风险管理
首艘国产大邮轮启航!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被偷的救援物资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救援物资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