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中的时效性研究
2021-12-13黄文深
黄文深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在教育中的运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将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引导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以此保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因此,主要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中的时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微课教学时效性改进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运用策略;时效性分析
引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需要让微课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内容,将微课学习交给学生,通过以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优化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微课教学的运用时效性,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初中信息技术高质量教学的建设。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当前教学问题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问题。在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上,学生往往偏重于教师教学引导模式,对于自主学习的意识相对单薄。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上,需要学生能够逐步朝着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方向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上,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够需要重点培养;其二,运用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往往更依赖于讲解模式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教学引导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运用思维培养不足,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能力;其三,操作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实际的学习效果往往体现在学生的项目操作上,而实际的教学上,教师未能够发挥其在教学引导上的作用,导致实际的学生知识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其四,教学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随着教学环境的优化,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技术的创新,如合理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提升微课的教学时效性,有助于改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微课教学价值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信息就似乎进行实践,从而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细化与深化建设。同时,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给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实践、运用的时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同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微课的运用时效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合理实施微课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保障[1]。
3、微课教学运用时效性评价策略
3.1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
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时效性的评价需要重视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中,关注微课教学设计内容,其运用时效性的评价,需要能够在微课教学设计上,对学生综合发展进行有效覆盖。即微课教学的存在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实现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预构、导构和内构教学设计的纵向发展,实现微课教学的优化整合,以此保障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设计内容。
3.2教学效果的评价
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时效性的评价需要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由于微课教学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对实际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借助教学反思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后续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运用时效性的评价,需要对课堂预习效果、教学效果以及微课作业布置的巩固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整个微课学习过程的情况,有助于针对性的提升微课教学质量,以此发挥微课教学的运用价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3.3个性发展的运用评价
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时效性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即每一个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的学习程度不同,导致实际的个性化发展程度不同。在微课教学的运用上,需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相关的微课,以此加强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微课教学。
4、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运用策略
4.1高质量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与分享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需要教师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内容。通过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知识内容进行精选,将难点与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从多种感观的角度进行知识的理解。微课的开展,讲究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高效整合,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微课的共享,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微课能够走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例如初中《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有着一个更直观的了解,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学。微课的运用,借助高质量微課视频,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将学生生活与学习相联系,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4.2重视知识应用的迁移
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中,需要教师重视知识应用的迁移。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中,需要让微课教学与实践项目教学相结合,即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细分,从而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迁移到实践项目当中,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在《数据处理》的课程教学上,需要学生对于Excel表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如工作表、单元格、精确设置、删除添加、合并拆分等操作进行一定的锻炼,由于知识点繁多,可以很好的借助微课来进行操作实践,同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函数或者公式的计算进行迁移,以此实现微课教学下的能力培养。
4.3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中,需要培养学生实践与学习能力。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各知识点的教学对学生能力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关注学生独立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互助合作,将学习与微课作业相结合,以此提升初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结束语:
由此可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需求较强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上,合理应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在微课的应用上,需要教师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优化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宰兵.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6):91-92.
[2]关丹.试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21(09):81-82.
[3]刘秀琴.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1(09):89-90.
[4]霍文萍.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