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4-2021《中国工人》创刊97周年回眸

2021-12-13

中国工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姑子工人回家

1940年在陕西延安再次创刊的《中国工人》,为精神生活匮乏的边区工人以及更多地区的工人送去了精神食粮。尽管印刷粗陋,但在当时,能出版一份刊物已实属不易。“一天,马文同志由延安回来带了一本大家每天渴望着的《中国工人》创刊号……等着要看的人太多了,该给谁呢?大家为了‘先睹为快,争吵起来……”当年的第四期《中国工人》中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为了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当时的《中国工人》不仅增加了工人来稿,还增加了谜语让读者有奖竞猜。在当年出版的第七期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谜语:有物一寸长,密密排成行;化妆涂黑脸,生育万万千。

谜底打一过去出版行业常用物。猜出来的读者可以私信“中国工人小管家”,有惊喜。

读者来抱团

本期话题:今年春节怎么过?

(每月20日,关注“中国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参与话题讨论)

@山东读者 张洪逞 2021年的春节因疫情原因,注定又是一个难忘的“年”。我老家在省内,回去也方便。归途中,做好防护;回家后,响应号召,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亲朋好友间“云”拜年。可以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给自个儿充充电。看几本含金量高的书,下载几部优质高评的纪录片等,能够很好地充盈头脑、完善修养。

@河北读者 陈晔 因为石家庄突发疫情,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居“庄”过年,不再回老家。说不回家过年,其实心里也很难受,老父亲一个人在家盼了我们一年了,就等团圆呢。晚上,我和父亲视频电话,父亲却主動让我们别回来过年了。他劝我们放心,只要平平安安在哪里过年都一样。疫情出不去,但是年还得过。利用居家这段时间,我开始擦洗家里、网购年货。还网购了几十本名著,红对联红福字也买上了。这个年,物质和精神都齐备了,可以过得很好。

@辽宁读者 付洪敏 往年春节,我会把公公婆婆接到家里、把小姑子一家叫来,10多口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打扑克牌。但公公婆婆一年多前去了加拿大小叔子家,因为疫情,回乡过年便成了奢望;女儿前年在美国安家,本打算去年年底回国,因为疫情回国变得遥遥无期。原计划和小姑子一家一起回老公的老家过年,在当前疫情反弹的形势下也变得不可行。那就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如今网络发达,可以约好时间,让加拿大小叔子家、美国女儿家、沈阳小姑子家、我家、黑山大姑姐家五地同时视频连线,在家族群里抢红包、拜年、热聊、发视频,相信也会过一个充满欢笑、亲情、爱意的春节。

@安徽读者 黄廷付 上周末,我给母亲打电话,说到了疫情。母亲叹口气,“如果政府号召,你们就在那边过年吧!”我当时心里感觉就像被针扎一样地痛。房东帮我检修水龙头时,我无意间对他提起今年不能回家过年的事,他笑着说:“如果你们真的不能回老家过年,等除夕晚上就到我们家来。你们在这边住十多年了,咱们也算是一家人。”房东的话像一股暖流在我心头流过。是啊,虽是异地他乡,却能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

@黑龙江读者 弓涛 过去春节回家是为了团聚,现在视频通话可以天天见了;过去春节回家大包小篓孝敬父母,现在可以买东西快递过去,也可以发红包表达心意。我在黑龙江,母亲在山东,大家各自就地过年。今年的春节,不用拜年了,不用聚会了。忙碌了一年,拥有这么一个清静的春节,看看书、追追剧,真的挺好。我准备在学习强国上坚持每天学习,节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陕西读者 刘新峰 我工作的单位在离家数百公里的一个小县城旁。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主动向领导申请春节值班留守。在电话里跟家人说了我的想法后,他们都很理解。我让他们把我的一双登山鞋寄过来,因为我工作的地方抬眼便是山峦,低头即见河流。但因平日里工作太忙,很少能有闲暇去欣赏,正好趁着这次长假一览山水。另外,我从网上特意选购了一套党史的书,想利用假期原原本本地、系统地学习一下党史。难得能静下心来以史为鉴,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川读者 宁敏 因为疫情防控,今年春节又只能在蓉度过。作为工会战线的“新兵”,我会积极响应单位组织的“留蓉过年,工会在身边”活动。在春节假期,除参加单位组织的慰问和文体活动外,联系一家网约送餐点,当一回网约送餐员。通过真实体验网约送餐员的工作内容,感受这个群体日常工作的点滴,并延伸调研快递小哥等“八大群体”的日常工作、所思所盼,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工人君:不管在哪里过年,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假期。

猜你喜欢

小姑子工人回家
横刀立马,姑嫂大战
横刀立马,姑嫂大战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小姑子引起的风波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