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两宜:“淡妆”“浓抹”两相宜
2021-12-13张天宇
张天宇
黄两宜很热情。
几次和他通话,都被他爽朗的笑声所感染。他身边的工友也常说:“跟着黄经理干活,有劲儿。”
自18岁离开湖南家乡,从重庆到山西,从山西再到深圳,变化的是工作环境,没变的是黄两宜的初心。他说:“我就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
扎根地铁建设一线20年来,无论身处何地、担任何职,黄两宜总是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一丝一毫。2012年,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建设启动,他受命担任项目工区经理。此后的7年里,他又先后担任深圳地铁9号线西延线9111标、深圳地铁13号线一工区两个项目的经理,啃下深圳地铁建设中的3块“硬骨头”。
2020年,黄两宜作为中建五局隧道有限公司地铁13号线一工区项目经理,被授予深圳市劳动模范奖章。无论是在建筑工地的地下隧道里,还是在表彰台上的聚光灯下,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淡妆”“浓抹”两相宜。
苦其心志
“干工程的人,拼的就是谁更能吃苦。”
说起最苦的一段经历,黄两宜最先想到的就是深圳地铁9号线的人民南车站项目,当时这个项目被称为“深圳地铁第一难”。
难在哪里?该项目位于深圳最繁华的罗湖区,全市最贵的小区、奢侈品牌云集的购物中心和城市最拥堵的主干道都汇聚于此。车站主體北挨高架桥桩基、南靠德兴大厦、西临广深铁路、东贴地铁线路,下踏地质断裂带,上顶高架桥,地下燃气、通信、排水管线多达300多条,建设环境十分复杂。
顶着压力,黄两宜带着项目部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96位工友进驻了工地。一年多的时间里,黄两宜几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施工现场一根钢筋、一块铁皮放在哪里他全都掌握。“在深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吃苦,遇见问题不畏惧,想办法去解决。”他说。
2013年8月28日,这是人民南车站位于春风高架桥下的首幅连续墙钢筋笼入槽的日子。黄两宜回忆说,项目驻地和车站主体有三分之一位于高架桥下,根据工程需要,需在该桥下安装20多幅单幅长32米的钢筋笼,构筑地下连续墙。然而棘手的是,桥梁底板距地面仅有8米的间距,相对于钢筋笼吊装需要30多米的高度来说,再好的设备也无用武之地。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苦苦思索,每个人的意见他都要认真琢磨。从确定起吊装备、到选择运用连接方式、再到吊装次数和米数,他都反复推演、精细论证,最后形成的技术方案,堆起来几乎能铺满一整面墙。
最终,难题被攻克了!黄两宜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低净空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等多项新工艺,人民南站也成为深圳乃至整个广东地铁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
其命维新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应对地下复杂的建设环境时,更需要在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
黄两宜“转战”深圳地铁13号线深圳湾口岸站时,该站主体位于填海区,从直径1.5米的块石,到厚达17米的淤泥层,给地下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对此,黄两宜带领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直径1.8米的全回转全套管咬合桩进行施工。
“这一技术就像是地铁安全施工的鼻子和眼睛,不仅保障了填海区地下施工的安全,也为类似地下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借鉴。”黄两宜说。
随着施工深入,更多难题暴露了出来。
深圳湾口岸站地质情况复杂,填块石地层广布,套管咬合桩施工效率低。黄两宜和项目总工曹勇牵头,积极推动深圳湾口岸站围护结构由套管咬合桩变更为地下连续墙。据测算,平均1.5天施工就能完成一幅地连墙,折合成桩,平均0.4天一根,较之前套管咬合桩效率提高了约67%,大大提高了围护结构的施工效率。
在深圳地铁13号线项目施工中,黄两宜凭借其丰富的施工经验,带领团队创新思路拿下了数个首次:首次探索性地提出了在前海怡海大道主道路围挡上安装警示灯带;首次提出并在地铁工地使用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首次在前海范围内提出车站深基坑防淹墙施工工艺……
与此同时,作为项目经理的他带领团队成立了“黄两宜劳模工作室”,对5年来深圳地铁相关的数据进行系统的跟踪和分析,最终团队的“融合多源数据的地铁施工一体化监测技术及应用”课题成果获得了201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家国天下
在古代,“家国天下”被认为是先贤的“大任”。而在黄两宜的眼中,“家国天下”就是要干事创业,项目施工要在速度上比快,在质量上比好。
2007年8月来到中建五局隧道公司后,一本施工日志成了黄两宜的枕边书,每日里必记下施工细节、进度。在记录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无论人员配置、创新技术工艺,还是劳务队伍选择、设计工程蓝图,在项目进场之前,他已“修建好了心中的地铁”。
项目建设过程中,黄两宜特别注重施工员填写施工日志,他还经常亲自检查。有一次,一个晚班施工员着急下班,没有认真填写施工日志。黄两宜把他叫到跟前说:“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接班的时候,隧道里出了多少方土?”施工员一下子就被问住了,知道自己应付填写的日志被发现了。
在黄两宜看来,记施工日志是对每天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一天两天看不出差距,日子久了,差距就拉开了。动不动脑、用不用心,干工作的效果肯定不一样。现如今,他仍然常和班组长说:“我们每天的工程干到什么程度?最后要干成什么样?每天心中都要有数。对于班组员工,我们要把他当家人,只有常和员工泡在一起才能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业务水平。”
多年来,黄两宜负责的项目总是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从一般员工到部门经理再到领导班子,整个团队积极向上,从无慵懒懈怠气象。
“之前觉得把手头工作搞好就可以了,现在才深刻认识到,有国才有家,社会稳定才能带来家庭幸福。”去年疫情期间,黄两宜主动放弃休假机会,选择留守一线,带领值班党员落实各项防疫和复工准备工作。他说:“我想从自身做起,给员工们树立一个榜样。我希望我是一个星星之火,用自身经历感染带动更多的年轻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黄两宜不惧挑战、敢为人先、坚持创新,20年扎根一线,厚积薄发,用最炙热的初心和最顽强的拼搏,贡献着自己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