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若初见
2021-12-13钟巧云
钟巧云
1
父亲晚年,有一天忽然对我说,我放心了,不再担心你了!那时我不知道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只以为轻度的老年痴呆症袭扰得他说话也啰唆了些,所以并不在意。直到他又旧话重提,我才忍不住问为何担心我,担心我什么。
父亲说,四个子女中,他只对我在没有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定亲,所以后半生都惶惑于这个“包办”赌注下得对不对,若我不幸福或发生婚变,他便难逃“乱点鸳鸯谱”之咎,死都不安心。我明白过来后,打趣道,你老人家人情练达,火眼金睛,更兼神机妙算,哪会看走眼!父亲就咧嘴而笑,说当初把你从中学堂叫回家,已犯下一过,要是再没给你选对人家,可就害了你一生,还好我婿郎(女婿)够意思,让我有机会“将功赎罪”。父亲说这话时脸不红心不跳,眉宇间还流露出沾沾自喜之色,仿佛要为他导演的杰作论功。
父亲自称之过,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有哪个家长不犯,有几家不为生活所逼?我和姐姐各自的闺蜜,没有一个能读上高中,早早回家“修地球”后,没有一个不早早嫁人了事。法不责众,只是父亲乃乡野难得的文化人,知书达理,才会主动向女儿致歉。
父亲当初在为我的婚事作主时,连他未来的佳婿长得是否歪瓜裂枣都不清楚,和我未来的公公婆婆“暗通款曲”之后,就同意他们来家相亲(蒙在鼓里的我,一直以来都自嘲此为“验货”)。让我奇怪的,倒不是一眼被他们相中,而是他们的主权竟也大到能擅自为当兵的儿子定亲,更没想到的是,这位“兵哥”未睹本姑娘的芳容(其实那时我也没照片),竟也稀里糊涂地相信父母的眼光,不打折扣地服从父母之命。双方的风险都够大吧,我们都像是在下赌注。
那时的农村青年像是在比赛谁比谁更老实巴交更听话懂事,连终身大事都听任父母包办,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自己傻得没边,起初还以为他们是来给哥哥牵线做媒的呢。那年本姑娘年方十七,啥都不懂,对父母的粗暴做法虽有不满,但向来有懂事听话的口碑,加上不容驳回的父母面子,也只能赌命般地“逆来顺受”。
直到结婚三十周年回娘家时,母亲才悄悄地跟我说,在这件事上她也一直担心,怕我们有朝一日不和、闹脾气而怪罪父母当年的包办,没想到这些年风平浪静,也从不见婆家的投诉。我嬉皮笑脸地说,都是你们一直教育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打死也不能给娘家抹黑,所以我什么都委曲求全,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省得如假包换。
事后才知,在未来的公公婆婆联袂上门前,已有几家向父亲提亲,都被他老人家以小女年纪尚小为由加以回绝。即使大队党支书来问,父亲仍没攀龙附凤,直到堂哥一说他们家,这才满口应承下来。身不由己的我,只能自嘲缘分天注定。
堂哥是大队农技员,常常和大队干部接触,有天听说大队长为其当兵的长子当婚而愁,就把我夸了个天花乱坠。大队长回家和妻子一说,次日就捎信给我父母,说要来我家喝茶。父亲和大队长夫妇皆认识,从堂哥那里得知他们的醉翁之意后,竟一口答应,他知道我自小怕他,要想提反对意见得向天借胆。
在知道被父亲“抛售”后,我非常生气也非常无奈,却没胆量对抗,只能在心里狠狠地骂堂哥多管闲事、忘恩负义。那些年,受父母助人为乐的影响,得益于父母的谆谆教诲,堂哥家什么农活少得了我,他亲妹妹都没我这么给力呢,为何还要“出卖”我?那几天我特别不开心,觉得自己好失败,处处为家里和堂哥着想,到头来却被“暗算”。我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父亲是“主谋”,母亲和堂兄充其量只是个“帮凶”。
我的情绪逃不出同床就寝的母亲法眼。母亲虽没文化,但生活的积累和平时的观察,知道哪种人好相处哪种人难沟通,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入好人家,因此做起思想工作来,简直如木梳般条条是道:你父亲说他们是本大队人,知根知底,他们夫妻俩都有素质,你嫁到他们家后应该不会受亏待,要是遇上那种横肠刁肚的公公婆婆,照你生性胆小从不敢与人辩理的性格,可就有苦受了。
听了母亲的解释,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又去闺蜜家密谋。待字闺中的她听到男方家的情况后,就说横竖都得嫁,既然把他说得这么好,就别让幸福擦肩而过了。闺蜜的话虽没让我尽释前嫌,却也不再赌气,草草认了命。
终身大事就此定下后,之前提亲被拒之人就责怪起父亲来,说大队长来提亲又没过个年,你女儿怎么就适龄了呢,还不是嫌弃我不是大队干部。我听母亲说这些风言风语时,一时也如水牛过小巷般转不过弯来。父亲的解释却很坦然,说老魏家的儿子现在还当着兵,退役回来就都到了法定婚龄。父亲挺精明,亮出的理由够充分,瞬间平息“众怒”,倒让我在心里猛夸一番。
何曾想到,父亲几十年来也一直有堵心墙,生怕当年的任性包办会“赌”掉女儿一生的幸福。过于重男轻女的他,对我始终心怀愧疚。他用二十多年的观察,看到女婿远胜“半个子”后,那堵涂鸦着担心和抱愧的心墙始才冰释。能让他老人家放心西去,我深深感恩着丈夫。
父亲倒下那天,我那开公交车回来的丈夫,一进门就在他遗体前下跪,痛哭失声。在场的亲人和左邻右舍看在眼里,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下跪时那重重的“咚咚”两声巨响,都言这个女婿打着灯笼难找!
2
当年春节,我就收到了一封盖着“义务兵免费通邮”的来函,从此,我的生活便多了一种期盼,并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就像春天里屋后那片青涩的毛竹,孕育着无边的爱意和对生命的希冀。
得知“兵哥”有信到达,他的父母很快又来我家。他妈叮嘱我抓紧给他回信,说我家露阳(小名)老实可靠,从小到大都没说过一句粗话,更别说做坏事了,妹子人(女孩子)就要嫁思想品德好的,找了个家有金山银山的晃鬼(不靠谱者),又有什么用?我家露阳今后能不能赚大钱、有没有出息我说不定,但我可以打包票他有责任心,会一辈子对你好。说完这些,她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塞到我手里说,你看看是否中意?
当着她的面我不敢太放肆,红着脸只瞧一眼就放到桌子上,在她走后才敢重新过眼。他穿着军装,庄严威武,神气中更添一股英气,近一米八的个头,虽然属于苗条型,却不乏阳刚之气。我越看越喜欢,咬着嘴唇偷偷地笑,脸上火辣辣的,心里甜滋滋的。那时代的农村少女,對爱情没什么概念,懵懵懂懂中,很少会去设计自己的未来及归宿。
父亲分析得没错,能成为一名军人,说明体检过关,身体没毛病;入了党又得到部队的嘉奖,说明思想品德好,工作认真负责;嫁给有责任心的男子,日后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女孩子与“解放军”结婚,安全系数高,谁不期望找个相濡以沫到终身的伴侣?又看了一遍信和照片,忽觉这幸福来得太突然,傻傻地咬了下手指头,会痛,不是在做梦。闺蜜说得对,不能让幸福擦肩而过,得尽快答应“兵哥”的求婚。从小我就崇拜解放军叔叔,却从没想过有一天竟有缘和“兵哥”恋爱。
收到我的回信,“兵哥”的信不久又到。这次多了几句话,直夸我的信有文采,字也写得漂亮。哈,他妈眼里的老实人原来也会拍马屁。两个幼稚的傻瓜蛋,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拉上了天公备下的红线,就这样谈起了别有一番滋味的恋爱。三年中,我们靠着鸿雁传书,无拘无束地交流,表达彼此的爱慕与思念,互相勉励互相叮嘱。虽天各一方,却不输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衷心感恩上苍的赐予。
三年后,他放弃了转志愿兵的机会而选择复员,说不能让我再空等,要早点迎娶我,白头偕老不分离。他回来第一次见面时,我只觉眼前一亮,这家伙比照片还帅气还精神呢!却不料,他腼腆起来赛过大姑娘,和我一说话就脸红。时值秋收季节,他二话不说就帮忙割稻子,抢着为我家踏打谷机,收工时还要挑谷子回家,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犹面带微笑。有一天来家时,得知我和母亲去山沟里挑稻草了,就一路找来帮忙,和我们一样挑四捆。我和母亲去山沟里挖地瓜,他也要去帮忙,说当兵五年,农活都生疏了,得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他有点口拙舌笨,却以行动胜言语,很快博得了村里人的夸说。说实话,一个复员回来的小伙子,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阳刚之气,令少女们多看一眼就会心跳加快,偏偏就被我遇上了,这样的好运会不会永远伴随着我呢?
在亲人朋友的祝福下,这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蜜月过后,我就明白过来,他哪怕是复员回来,但司机的职业也不允许我们缠缠绵绵,找了个驾驶员,就意味着离多聚少,还要附带着担惊受怕。
恋爱三年,流尽了相思的淚,婚后的等待与盼望又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从婚前的翘首盼信到婚后的倚门而望,我不知流过多少泪。
所幸的是,军营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夯实了他的人品。他所在的车队载货来往于福建、广东、江西三地,一些司机不但做假单,倒卖汽油,还想方设法把运载的生活用品和食物货物弄些回家。光靠那点低工资,日子很难过,同事也劝他搞点外快,他却婉言谢绝,始终没有随波逐流。于是很多人都称他是“老实头子”,连车队领导都说,如果大家都像小魏那样遵纪守法,车队还要什么规章制度!
其时社会风气让人窝心,“鸡”店随处可见,光天化日都有不良女子出来拉客,对路过的驾驶员还拦车,软磨硬缠拉进店里“洗劫”一番。那些饭店和理发店,多数具备一条龙服务,店老板请了外省女子来招揽生意。我们这里煤窑多,在煤窑干活工资高,不少工人兜里有钱后,就说有钱了得换换口味,不然对不起自己,于是经常出入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店。更可恶的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理由,还拉人下水。一些意志不坚的男人往往就这样“上瘾”,夫妻感情因此破裂,原本和和美美的家庭变得风雨飘摇。
丈夫经常穿梭于三省,这样的事听多了,也见得多了。有同事想拉他下水,有女子想投怀送抱,都被他严厉果断地拒绝。我随他下广东时,曾亲眼看见饭店的两个女服务员直接坐到另两个司机的大腿上,当众翻看他们的钱包。那些男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什么有本事做到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扬。我不免担心丈夫经不住诱惑,曾不止一次地坏笑着问他,你对别人的勾引就没动过心?他呵呵笑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部队受过“高等”教育,怎么可能随随便便丧失党性和理智呢?你放心,我承诺过要用一生对你和家庭负责,请相信我的道德底线。
耳闻目睹过那些生活丑事和离婚事件,哪个父母不担心女儿的婚姻质量。都说十个司机九个嫖,还有一个在等待。丈夫不但长得帅,还常年东奔西跑,一不留神就可能出轨,谁敢打包票他水火不侵、金刚不坏,成为十个当中的另类?别说我,为我包办了婚姻的父母,想来心里都忐忑得紧。
一年年过去到现在,他从没闹出过绯闻,始终坚守住了阵地,没越雷池半步。原来世风再怎么日下,好男人还是有的,这个好男人还真就被我给遇上了!遇见他是我的缘,他遇见的我,也绝对是个忠诚婚姻的好女人,在我们的爱情词典里,没有背叛,只有忠与孝!
3
婚后那些年,母亲常对我说,小魏眼下确实没得嫌,你更要做好自己,千万不能有任何对不起夫家、让娘家丢脸的事,平日也要善待左邻右舍,凡事少计较,别和人论短长。母亲基因中的深明大义,连同长年累月的谆谆教诲影响着我,让我在生活困顿时仍执着于贤妻良母的定位。
有了两个孩子后,公公婆婆把原先的九口之家一分为三。丈夫知道我要打理田地又要带好孩子,且产后的身体很差,每次出车回家都要抢做大小家务,特别是自告奋勇地把重活、脏活抢先解决。有时见我身体状态不好,还会把衣服洗了。看到我洗衣服辛苦,他就从溪边帮我提回。耕种之际,田地里的活他样样都做不说,还常常陪我引水灌溉稻田到天亮。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惧内,把我看成那种不体谅丈夫的老婆。
那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除了挣一口肉食,还为了田地里有农家肥可用。清理铺上稻草后十几天就湿答答的猪圈,乃我头疼之事,一猪圈的粪便起码几十担,又因臭不可闻,得挑到离家远的地方堆放呢。幸而有夫勤劳且体谅至此,每次回来见猪圈满了,都主动提出清理,说你装我挑很快就能完成。我很需要他的帮忙,却又过意不去,也不想让他做这种看起来有损体面的脏活,但他不仅坚持分担我的劳动,过后还减轻我的思想负担,要我别胡思乱想,说夫妻间能同甘共苦才最体面。
无论婚前婚后,他去我娘家时,只要看到我母亲在干活,就都会上前帮忙。母亲心疼他,不让他动手,他就笑着说人多力量大,早些完成可以一起聊天。他的到来,总能让累弯了腰的母亲笑口常开。看到他真诚地对待我的亲人,我也不甘落后,用真心换来了婆家人的真情。
两位小叔相继成家后,公公婆婆不想给各自的小家庭添麻烦,以老人家的饭菜要煮烂点为由,带着祖母单独过。刚分家那些年,公公婆婆还耕种了田地,到播种和收割季节,我就跟小叔和弟妹商量把老人的那部分先帮忙解决。老人高兴地夸我这个长媳带好了头。每年春上祭祖,我见老人要对付六七个祖坟颇感头痛,也找小叔和弟妹们商量说,老人家没什么经济来源,祭祖这事今后就由我们来负责,我家先带个头,大家轮流可不可以?于是乎,公公婆婆又少了一件操心事。平时里,我家有好吃的,就吩咐孩子们提前叫三位老人一起分享,叫的次数多了,孩子们不用吩咐都知道照章办理。我们的做法也影响了两个小叔和弟妹,大家都抢着尊老,平时买了水果什么的,都会想着给老人送去。
老祖母健在时,几个姑姑和姐姐常回娘家看望,热情的婆婆每次都要搞得排排场场,花费不小,饭后还要一顿收拾。我就主动帮忙洗碗筷,并多多少少地塞给婆婆一些钱,还说以后需要时,我家的鸡鸭随时可用,婆婆开心得说不出话来。此后,来了亲人或客人,不用老人费心,买菜、杀鸡鸭皆由我们动手,妯娌间的感情没有因分家而生分。
老祖母过世后,公公婆婆还坚持俩人过。那时,我们在老家近旁的菜地上建新房,公公婆婆帮忙打土方不说,还帮助操作了很多事,让我感恩不尽。在丈夫十天半月回一次家的情况下,少了他们,任我再有能耐,也不知何时才能住上新房。他们栉风沐雨参加义务劳动的场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自古说婆媳是天敌,农村里的婆媳关系更是普遍紧张,住在同一屋檐下,脏话恶话随口出,常常像防贼一样处处设防,有人去趟厕所也要锁上门,家里的东西还要做记号。我耳闻目睹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行为后,深为震惊,婆媳之间如果在心灵上筑起一道篱笆墙,长此以往亲情何在?于是,我在新房落成并装修后,特地多配了把钥匙,交到公公婆婆手中。这下,轮到他们震惊了,激动了好半晌才语无伦次地说,人家的媳妇转个身都要锁门,你却给我们配钥匙,就不怕我们偷东西?我笑笑说,我们是一家人,不适合用那个“偷”字,我们连人都是你们的,家里所有的东西,你们有需要尽可取之。他们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这个事先未经与丈夫商量的举动,在赢来邻居们的赞美时,又一次得到了他的高度表扬。
建房欠下不少债,孩子们上初中后,花钱的地方多了起来,加上我这病没好那病又来,一年到头都在吃药打针,有段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但我始终没忘公公婆婆的恩典,年关总会挤出几百块钱给他们备年货。婆婆体谅我们,说平时够孝顺了,你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宽裕,等以后生活好了再给吧。我说,以后日子好过了,就不止这么一点了,你要是不收下这心意,我会难过的。听我这样说,婆婆才不再坚持。
我生日那天,丈夫只要在家,总会买上补品陪我回娘家,说是感恩岳父岳母送给他一个善良优秀的妻子。父母开心中,又不厌其烦地教育我要如何相夫教子。同样,在他生日那天,不管他在不在家,我都会请上公公婆婆来家吃饭,并提前把蒸好的鸡腿舀给婆婆先吃,以示孝敬,有时也会包个红包给老人。
农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婆婆讲媳妇,讲得不愿归;媳妇讲婆婆,讲起难难长。”意思是说婆媳在别人面前相互揭短,觉得对方都是一无是处难以相处之人,控诉起来都不想回家了。在和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婆婆和母亲只是称呼上的区别,她们的爱其实没什么差别。
十五年前,宽厚慈祥、乐善好施的婆婆刚过花甲之年就因病去世,留下公公天天以泪洗面。我哭着安慰他说,婆婆在世时那么关心你,现在她在天堂还是希望你好好过日子,你放心,等婆婆“满七”过后,你就跟我们一起住,我们会孝敬你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公公失去婆婆的伤痛需要时间来治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能力给他关心,让他早日脱离悲伤。
公公按“协议”在三个儿子儿媳家轮流过了三年后,为了让他开心,在他七十岁那年,我主动提出今后都让他在我们家过,省得他过“走江湖”的日子。丈夫对我修改协议特别感谢,说他早有此意,只是怕我反对,而且他那时又受命在厦门开工程车,分身乏术,照顾家里只能靠我。我说,不要你的半分感谢,只要你在外头没有半分非分之想,洁身自好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丈夫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没有海誓山盟,但苍天作证,我今天就可以发誓,这辈子都绝不毁弃爱的约定。
丈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与孝道,我又豈能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履行诺言,执子之手,百事孝为先。结婚至今三十多年,我们虽然也闹过矛盾,但彼此信任,从来没有怀疑对方,哪怕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我们也没动摇过对彼此的信任。因为我们都知道,信任是夫妻相处的基石,它就像一张纸,皱了,就恢复不了原样。
公公脾气一旦犟起来,大致可以坐实人家给他戴上的“臭面古”“理论家”标签,动辄训人,很多人因此对他敬而远之。婆婆生前曾有过劝说,但他就是禀性难移。更可笑的是,有人还用他来吓唬爱哭鼻子的小屁孩,那些小孩子一听“臭面公公来了”,就真的不敢哭了。我想着为他改变形象,一日略施小计对他说,你不是希望多些人来陪你喝茶聊天,接受传统教育嘛,那你就得和蔼可亲一些。公公觉得有理,就越改越好,从此我家的客人也就络绎不绝,几乎天天都有人来陪他从古至今聊个昏天黑地。公公的心情跟着脸色一样好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生动了。
我在婆家的为人处事,得到了邻里乡亲的认可,他们当面向我父母伸出了大拇指,父母也为教女有方而感脸上有光。最高兴的莫过于丈夫,我们从未因为老人而发生矛盾,连公公都替他感谢我,他能不自豪家有贤妻!
那天,公公告诉我们,婆婆在世时曾对他说过,如果她先他而去,要他和我们住一块儿。我听后忍不住泪流满面,婆婆,我敬爱的婆婆,感谢你如此信任,感谢你在世时把我当成女儿无限关爱和呵护,我决不辜负你的重托,一定会让公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愿你在天堂无病无灾,一切安好,来世我还做你儿媳。
忽又想,我这不会只是一厢情愿吧,真有来世,他会嫌弃我吗?把问题端给他,他认真想了半晌,答得甚是漂亮:这辈子保证从一而终,有下辈子的话保证拉上你重新登记结婚,皇帝女儿给我也不要!难得听他讲俏皮话,我却愿意一万个相信。
4
父母在省城的弟弟家一住十年,年迈时执意要叶落归根。丈夫每次出车回来,便多了一份工作,总是首先看望两老,陪岳父说笑,听岳母忆苦思甜。他在家休息时,时常会买些酒菜,邀上姐姐姐夫一起陪老人吃饭,每次都是亲自下厨,他的厨艺和车技一样享誉四方。
每年大年初二是我们村回娘家的日子,他都说要早点去帮忙。好几桌的客人,只有他从不把自己当客人,当了几十年伙夫。大家都在喝茶聊天打牌抢红包,他毫无怨言地在灶头和嫂子一起忙活,开饭时也都是最后出席的两个。
母亲第一次住院,丈夫和同事换班陪着我们一起去。动手术前一天,他又请假不辞辛苦赶到市医院,连陪母亲两个晚上,在病床前柔声细语嘘寒问暖。母亲倍感温暖中,也减轻了对手术的恐惧。母亲又一次在县医院动手术时,他在县城开公交车,一下班就去医院看望,晚上也经常陪护,直到母亲出院,邻床的病人才闹明白他的身份。
父亲走后,他对母亲更为关心,隔三岔五去看望,像是当兵那些年的“点卯”。母亲知道他好说话,也喜欢使唤他,只要开口,他都会尽快帮她解决。哪怕母亲只是无意间说起,他也记在心上,下次见面保准会如她所愿。
前几年弟弟乔迁,我们商量着陪母亲去省城看看新房。这时的母亲行动已极其不便,下动车时,他担心熙熙攘攘的人群会撞伤老人,二话不说就背起她,一直走到弟弟的小车旁。看他累得气喘如牛,大汗淋漓,弟弟感动不已。
三年前,兄嫂在外地讨生活,母亲在省城住一段时间后,叶落归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而且任凭我们磨破嘴皮,也不愿搬来跟两个女儿住。我们和大姐、大姐夫拗不过她的固执,只好和婚在老家的小侄女,轮流给她送饭、照顾她,保证每天都有亲人在场。丈夫仍不放心,晚上回家无论多累,都要绕到屋后,在母亲的窗户前亲热地叫上几声,问她有什么需要,听到母亲响亮的声音后才放心回到自己的家。
平日里我要照顾家里年过八旬、身体欠安的公公,事情一多就没办法去看母亲,他不时就单独前往。母亲这痛那痛,他去后不是为她按摩、擦背,就是贴膏药,还不厌其烦地陪聊,有好几次还把老人家换下的衣服给洗了晒好。母亲发现后深感不安,说哪有女婿給丈母娘洗衣服的?他笑着说,你们老人家不是常说“半个婿郎(女婿)半个子(儿子)”嘛,应该的应该的。
平时不善言辞的丈夫,从来不会花言巧语哄人开心,但每次叫母亲的声音都非常甜非常柔和。母亲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儿孙不亲近,听到女婿这般老妈长老妈短地叫,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周围邻居听到了,莫不羡慕嫉妒,说有些人的女婿几十年都没叫上几句老丈人、丈母娘,见了面笑一笑就算打了招呼。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结婚以来一直把彼此的父母视如亲生父母来照顾,从来没有你的我的分得那么清楚,对彼此的亲人朋友也都一视同仁,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沾他的光,我还多次被评为“尊老爱幼好媳妇”。面对这些,我绝不骄傲,今后还要更努力做好自己,给儿子媳妇和周围乡亲做个榜样。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婚姻维系好了,不让父母担心,何尝不是一种孝顺,在离婚率上升的当下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这些年我在作家弟弟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爬格子,出版了几本书,加入了省作协,还成为县政协委员,这离不开丈夫的支持,他自称是我的铁杆粉丝。每每看到我发表文章,或有关我的介绍文字,他不时会在微信里转发,有时被他人前人后夸得还直让我面红耳赤呢。他如此孝敬老人、如此支持我创作,弟弟每次回家都少不得向他敬酒致意,之外便是不忘叮嘱我这个老姐不能调皮任性,欺负老实且人品周正的姐夫。哈哈,你说我能吗?
我从来就不是个美女,也从来都是素面朝天,我最大的“有恃无恐”便是心灵之美。其实,女人美不美,男人帅不帅,都不在脸蛋和身材,而在于岁月深处积淀下来的那一份深明大义,那一腔执着之爱、忠诚之爱。我们有信心为当初遭遇的那类包办婚姻树立一个典范,终生保质,“概不退货”。嫁夫至此,夫复何求,我愿守护一生若初见!
责任编辑 白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