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2021-12-13李积霖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家诗书秀才

李积霖

“耕读传家”的寓意就是以勤劳耕种土地和勤奋读书为传家之本。过去农村过年,“耕读传家”是很多家庭的春联横批。在乐都的农村诸如此类的门匾也有很多,门匾是乡村有文化人家的符号,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中“耕读传家”和“耕读第”是最多的,也是最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愿望达成标准的。其它的是因人而异,因家不同,还有像“惠风和畅”“诗礼传家”“贵在自立”“勤和家兴”等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耕读第”,耕:种地种田的意思,读:读书;第:中第,考取秀才与中状元,在古代兴盛科举制度,是农家子弟平步青云的最好途径,也可以说是唯一途径。耕读传家,曾是中国人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早年,我并不明白这四个字的意义,但是现在,自己也工作了二十多年以后,对“耕读传家”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感情。书本里讲:“事稼穑,丰五谷,养家口,立性命,乃以为‘耕;知诗书,达礼义,立高德,养身性,乃以为‘读。‘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我个人理解,对于现代社会不从事农耕行业的人们来说,这个“耕”字还可以解释为“勤于钻研业务,勤奋敬业,踏实工作,养家糊口,立性命”。过去的人为了科举拼命读书,有的人从一披乌丝读到满头白发,仍孜孜不倦。“耕读传家”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耕”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人沉下心来,对自然和社会有所敬畏,能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反观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网络、报纸上看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悲歌。这难道不是“耕读传家”家风的缺失吗?

我小时候,父母亲常告诫我们的就是“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家风,自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二十多年前,我们父辈们依旧奉行“耕读传家”“耕读第”的家风标准,一边辛勤劳动种地,一边培育子女好好读书,这样他们的辛苦既有了收成的回报,又有了子女中第考取大学的回报,这也是耕读传家最直接的展现方式。可现在的“耕读传家”是越来越不被人看好了。“耕工之家”倒是在农村越来越兴盛起来:他们一边用“耕”维持着家里的吃饭,一边在外面打工,来购置城里的楼房,供子女上大学,为子女结婚娶妻攒钱。表面上看,识文断字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学生到处都是,读书的人自然应该是更多了,然而真正读书人的数量却不容乐观。如今大学生已经不包分配了,毕业后要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很多人认为大学读的书基本没用了,“读”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人们常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又有几人肯在书籍的阶梯上攀登呢?如今“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有相当一部分人上学读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一张文凭,这就很自然地有了一群急功近利者。脱离了功利目的,还有几个人愿意读书?背着这么一个沉重的功利包袱去读书,又能进步到哪里去呢?

我最近读了《曾国藩家书》,找到了答案:“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曾国藩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他曾在家书中写道:“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回忆道:父亲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代代有一个秀才。因为代代出翰林,这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子孙中代代有个秀才,则不但可能,而且必要。这表示你这一家的书香门第接下去了,可以称为“耕读传家”了。(冯友兰《三松堂自述》)。

我们读书,一定要读圣贤书,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才是本意。故此,读圣贤书,能够教化人伦,恩泽后世,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包容,保持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共赢。通过社会教化,引导人们自发读书学习。自古以来,“耕读传家”是很受农民的推崇,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的特色和儒家文化的身影。也是农民家风的最基本标准,它凝结了我国古老的农业耕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折射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哲理,反映出唯物主义的一种很朴素务实的观点。再从另外角度讲,中国古代到现在依旧是一个农业大国,是靠着农业来发家致富的,我们要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幸福感,才能做到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耕读传家”,也是当今社会中小康农家所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图景。所以曾国藩讲“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值得传承的价值观念。

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提倡“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管是谁,如果只读书,不了解农业,不参加农业劳动,那么这样的人是当不了家,做不好官的。习总书记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理,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一座城市会因为文化而添魅力,一座城市会因为文化而有气质。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变了,不管是住在城里还是农村,都要做个有文化的人,都要提倡“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习总书记讲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发展新农村要全民参与,齐心协力,要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和谐、文明、美丽乡村。

“耕读传家”在新的时代又给了我们更好的条件去传承这个家风。并让“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得以绵延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的父母在怡享天伦之乐时,和我们一起维护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让我们的儿女在想读书、愿读书时就有书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愿良好的家风不断传承,愿生活更加美好,愿生命的底蕴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下,展现愈来愈丰厚隽永的内涵,绽放出虽不华美但也动人的光芒。

(作者单位:乐都县文联)

责任编辑:王冬燕

猜你喜欢

传家诗书秀才
千秋家风
中年三守:守礼、守业、守心
趣读篇
退休咏怀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纪录片《传家2》将播 新锐导演筹划四季风流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
腹有诗书 笔参造化——李轶的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