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1-12-13崔雅丽
崔雅丽
全省各地各单位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立足民生关切,聚焦“急难愁盼”,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截至目前,纳入省级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共2131项,已完成1358项;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5.4万件、42万余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万余次。民生福祉、乡村振兴、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关乎细枝末节的实招硬举,心系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做头等大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厚情怀。
海东市按下做好民生实事“加速键”
海东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优化生态环境上下功夫,以督导检查推进工作的形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即办机制,按下落实民生实事“加速键”。平安区对全区54个老旧小区、3809户进行改造,并对三合、古城、沙沟的5个村、979户农牧民的居住条件进行了提升改造,对窑房、西营、广场东等6个片区441户棚户区实施改造工程;有序实施乡镇卫生院门诊改扩建项目、河湟新区和顺路小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维修改造、专用旅游道路修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户厕建设、冬油菜新品种示范种植等31个办实事项目,总投资5.16亿元。乐都区投入资金5400万元,重点培育壮大寿乐镇仓岭顶生猪养殖、肉牛繁育等产业发展,全力实施碾伯下寨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聚力打造寿乐镇王佛寺村等7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峰堆乡上一村等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民和县对全县176个排口及时开展监测、溯源工作。目前,已完成监测采样点位41个。坚持依法治水,查处违法行为2起,黄河干流官亭、大河家断面、大通河入湟口水质达标率100%;湟水河出省断面(民和桥断面)Ⅳ类水质达100%,黄河水质优良率为100%,河湖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省公安机以关实招实绩为群众幸福“清障”“提速”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切实身体力行展现工作成效,以实招实绩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聚焦提速,简化繁冗程序。购置新车后,可直接在就近的登记服务站办理新车注册、选号等业务,新车可直接开回家,车牌24小时内邮寄到家,切实提高了新车落户效率。实现“互联网+户籍办理”警务工作模式,身份证的办理时间缩短为省内各市、州2至3天,国内各省份4至7天即可收取证件。称多县公安局贴近特殊群体,推出“上门办理身份证”服务,将“窗口办证服务”延伸到家庭办理,用心走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靠前服务,强化安全意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省公安机关立足“打、防、管、控、宣”五项“反诈”举措,创新推出“打电诈、断两卡、强宣传”取得积极成效。按照“6+2+N”模式,坚决防止和整治滥用强制措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违规异地执法,乱收滥罚、吃拿卡要及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执法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创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全面梳理总结各地各部门各警种普遍经验做法基础上,紧密结合“打防管控建”职能任务,研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出台便民利民措施293项,为群众办实事7474件。推动省公安厅属27个牵头(责任)单位和12个驻村工作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成驻村工作队轮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公安厅党委成员分片带队深入开展宣讲慰问,走访家庭810户、发放宣传材料4148份,办实事好事32件,捐款捐物3.94万元。
省司法厅五项举措让公共法律服务群众“零距离”
省司法厅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让公共法律服务走到群众身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法律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有保障。开通“12348”青海法网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功能模块,及时对产业合法性予以评估、审查和全程指导。组织乡村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广泛开展法律维权纠纷调处进农户、法律援助乡村行等活动,通过现场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及时定分止争,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事前。智能平台提供服务不打烊。打造完成集律师咨询、公证服务、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及律师调解、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等为一体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大厅。提供智能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亭24小时不打烊、手机终端扫码、远程视频和热线咨询互联互通、人员信息及咨询事项一键录入,五类智能服务触手可及。化繁为简便捷办理增实效。设立省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应急程序、多方提供咨询,让法律服务更加高效。热线呼叫连接服务零距离。“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共设立27个实体座席,30多个虚拟座席,通过12348青海法网PC端、手机端、智能法律服务终端,可实现与律师面对面语音和视频咨询服务。270套热线终端延伸至基層乡镇司法所,群众可就近通过热线终端开展远程法律咨询和在线法律援助申请。座班律师接听热线咨询,并同步在自媒体开展现场直播,与群众线上互动,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提质扩面实现援助广覆盖。法律援助机构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提供程序选择建议、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案件处理提出意见、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请法律援助等。
省人社厅“亮”实招硬招,保障群众获得感
省人社厅切实做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推动社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全力推动参保扩面工作。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监测机制,逐步推动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全覆盖。加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动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单位和群体参加失业保险。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计划,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全面提高劳动者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释放降费减负红利。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扩围政策,为5913户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292.69万元,惠及职工26.79万人。为全省48.96万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96元。第12次调整提高我省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惠及2223名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及补助9240.46万元、一次性和临时生活补贴89.53万元。全面提升经办服务质量。加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推行“好差评”制度,有效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和效率。失业保险金申领、工伤认定申请等53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快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现“补贴找企业”“免申即享”“免跑即领”“免证即办”,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全省税务机关精准施策解民忧,搭建惠民利民“连心桥”
全省各级税务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推出亮点措施158项,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258件;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个性化“急难愁盼”问题357件。西宁市局稽查局按照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权力,共梳理权责清单7大类26条59项,同时根据西宁地区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特点,严厉打击利用“空壳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跨区域骗税团伙,切实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海东市税务局为扶贫村发放“母亲邮包”122份,传递社会关爱真情。全市税务系统各级税务机关承接乡村振兴帮扶任务的村总共11个,派出11名驻村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玉树州税务局将全州纳税人划分为13个“网格责任区”分配给州税务系统13个党支部,在网格责任区内配备网格管理员、政策解答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位纳税人缴费人。泽库县税务局开展“藏语微税课税法好讲师”优秀税费政策讲解展示活动,为藏族群众提供内容丰富、讲解听得懂、记得住的课程,已为群众办理涉税业务1300多项。全省税务系统各级工会搭建了“帮扶村+农户+税务机关+干部职工”的供需桥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办实事、办好事,累计为帮扶村和帮扶群众办实事172件,直接或间接投入帮扶资金383万多元。黄南州同仁市税务局成立6支由3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纳税人需求快速响应”青年先锋突击队,通过个例“点对点”辅导、问需“面对面”征集、“入户+走访”齐发力、“宣传+培训”同推进等方式深入社区街道、商圈楼宇、双创基地、草原牧区找堵点、办实事。目前,共走访纳税人缴费人620人次,征集意见建议85条,现场一对一辅导问题62个,打通农牧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于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