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2021-12-13郭耀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厌食症小儿

郭耀明

【摘 要】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菌素片和葡萄糖酸锌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b、血Zn2+、血Ca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改善营养状况。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厌食症;小儿

小儿厌食症作为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在6岁内儿童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2.0%~34.0%[1]。小儿厌食症长期不愈可引起营养不良、免疫力减低及生长发育迟缓等,对小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危害。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导致该病的因素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点,其中,药物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不当喂养模式、全身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具有可能诱发该病。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从而导致其消化系统负担的不断加剧,继而对其健康的维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阻碍。目前小儿厌食症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治疗难度大且复发率高。在治疗方案问题上,传统疗法主要采用乳酸菌素片和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总的来看,该疗法可以帮助患儿实现对于肠道系统内部菌群紊乱问题的调节与纠正,对于患儿健康的合理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然而,这一治疗模式在临床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基于此,在医疗改革的引导下,基层医务人员针对患儿治疗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患儿临床治疗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了合理应对该问题,基层医务人员从中医理论入手对该病治疗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患儿治疗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脾失健运有密切关系[2]。基于此,在治疗工程中,应积极做好对于患儿脾脏健康的合理调整,以便为其健康的进一步维系提供助力。在治疗药物选择方面,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医疗人员提出了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对患儿进行治疗的构想。总的来看,醒脾养儿颗粒具有醒脾开胃功效,有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合理缓解,对于其健康的维系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厌食症患儿,纳入标准:(1)年龄1岁~6岁;(2)无基础消化道疾病;(3)无严重重要脏器组织疾病;(4)无贫血。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5岁~6岁,平均年龄(3.52±0.57)岁,病程2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6.48±1.3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乳酸菌素片:1岁~3岁,0.4g/次~0.8g/次,4岁~7岁,0.8g/次~1.2g/次,口服,3次/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mL,餐后饮服,3次/ d。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醒脾养儿颗粒3g以温开水冲服,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依据患儿表现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示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表示患儿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前后按《实用儿科学》中小儿厌食症的症状分级量表化对患儿的症状体征进行积分:主症包括食欲、食量,分为无(0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4个等级;次症包括面色、出汗、大便不调、腹部不适、呕吐、精神心情,分为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3个等级,主症积分与次症积分之和为总积分。同时治疗前后检测患儿的血红蛋白(Hb)及血清血Zn2+、血Ca2+水平。治疗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分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Hb、血Zn2+、血Ca2+比较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Hb、血Zn2+、血Ca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患兒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厌食症在小儿群体中的发病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继而对我国小儿群体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威胁。在日常生活中,该病往往可导致患儿日常饮食结构出现问题,从而不利于其合理实现对于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有效补充,对于患儿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临床过程中,患儿可出现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呕吐以及便秘等诸多表现,继而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威胁。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可能与血Zn2+水平低下、肠道内菌群失衡、胃肠动力及胃肠黏膜结构改变、喂养不当、零食食用过多、情绪因素等有关[3-4]。Zn2+对小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它参与了蛋白质、核素及多种消化酶的合成,Zn2+不足将引起小儿特发性低味觉和厌食症。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过度溺爱往往会导致患儿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合理实现对于果蔬的科学食用。与此同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小儿群体的饮食时间往往并不集中,且部分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边吃边玩,从而导致其消化系统平衡性受到了极大影响,不利于其消化系统健康的合理保障,久而久之,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厌食症。部分临床资料指出,厌食症可对患儿胃肠激素水平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其食物营养吸收功能、胰腺分泌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肠胃功能出现问题。在治疗问题上,传统疗法主要采用西药对患儿进行治疗,总的来看,作为常用治疗药物,乳酸菌素片有利于帮助患儿实现消化不良问题的合理应对,对于腹泻症状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作为葡萄糖酸的锌盐,葡萄糖酸锌在常温下主要为颗粒性粉末或白色结晶体,其味道微涩。相关资料显示该药物有利于帮助患儿实现厌食症的合理治疗。总的来看,通过对上述两种药物进行搭配,有利于帮助患儿合理改善厌食症症状。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大批医疗人员从中医的角度入手对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进行了合理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各类中成药物在临床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而成厌食。醒脾养儿颗粒为中成药,具有健脾开胃、补虚敛汗等功效,脾气充沛,脾胃功能复常,水谷精微得以运化,积滞消除,食欲不振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醒脾养儿颗粒含有葡萄糖苷、叶酸卵磷脂、香豆素等成分能够起到促消化、补血、安神等作用[5]。醒脾养儿颗粒还能提高胃肠动力,促进胃酸生成,从而促进消化[6]。从药物成分的角度来看,醒脾养儿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以及蜘蛛香等。其中,毛大丁草可以有效实现行气利水的效果,对于小儿消化系统问题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大量实践表明,对于脾胃虚弱与久泻不止的患儿而言,该药物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实现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山栀茶具有养血补虚与镇静安神的作用,通过该药物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儿合理实现气血的充分补益,对于其消化系统健康的保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一点红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效果,有利于帮助患儿更好地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烦躁多动患儿健康的保障至关重要。最后,作为中药常见药材之一,蜘蛛香具有理气和中与散寒除湿的效果,在临床过程中,对于下痢腹痛与腹胀的患儿,该药物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价值。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对上述中药材进行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醒脾养胃、补虚安神的作用,对于患儿胃肠道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中药制剂在临床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患儿治疗过程中身体健康的合理维系。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b、血Zn2+、血Ca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可见,乳酸菌素片与葡萄糖酸锌能够治疗小儿厌食症,而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则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Hb和微量元素水平。另一方面,在治疗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对于治疗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

综上所述,醒脾养儿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改善营养状况,对于厌食症患儿健康的充分保障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1 ] 郭晶,张斌,赵娜.强脊补脾法配合消食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醫结合杂志,2017,12(21):1738-1741.

[2] 吴强,邵瑛,唐纯志,等.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34-838.

[3] 杨超,鲁梦倩,于天源,等.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07-112.

[4] 高有桂,孙海军,高汉媛,等.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1):150-152.

[5] 王利群,海瑞奇.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药外敷对脾胃积热型盗汗患儿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6):69-71.

[6] 邓建忠,马维维.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3(22):48-50.

猜你喜欢

厌食症小儿
节食?催吐?说说对厌食症的误解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Singer Karen Carpenter died of anorexia nervosa 歌手卡伦·卡朋特死于厌食症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要细腰还是要命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