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青春·奋斗
2021-12-13峻冰
峻冰
在建国72周年之际,30集工业题材历史剧《火红年华》于2021年9月25日晚在央视一套(CCTV-1)黄金剧场首播并引起广泛关注。该剧由王文杰担任总导演,以1960、7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三线建设(1964-1980年间发生于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的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国防、科技、交通等工业基本设施建设)为创作背景,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位于四川的著名三线工业企业为原型,讲述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奉献自己的火红年华参与三线建设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它再现了中国特殊年代的历史风貌:之于处于内忧外患艰危局面中的新中国,工业、国防建设刻不容缓;响应国家号召,“好人好马上三线”,众多爱国青年奔赴西南,参与祖国最需要的大三线工业建设中。电视剧以浪漫现实主义风格再现了中国工业建设历史长河中的光辉史实,以写实的光影谱写了一首厚重历史织就的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视觉诗篇;在无数劳动者先驱的不懈努力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立足当代视角,这已经为中国工业发展史所证实;换句话说,中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工业成就无疑是基垫在大三线建设之上的。在本质层面上,该剧就是对这种民族工业精神血脉绵延赓续的影像重构。
《火红年华》以历史史实为叙事基调。该剧由革非编剧,原著剧本亦由其创作。据了解,革非曾走访七百余位大三线的建设者(或见证者)。前前后后,修修改改,剧本创作历时七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诚然,剧作作为语言艺术,其每一故事都有生活原型,但毋庸置疑,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其亦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媒介(运动画面与声音)规律之上的艺术再加工。也因如此,电视剧的内容才更为生动,情节才更为曲折,题旨才更有情怀,风格才更富昂扬的姿态。确乎然,剧中工业建设者赤诚纯真的爱国心、自强不息的拼搏意志、视国族发展为己任的工作态度使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大三线工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一代大学生所展示出来的青春无悔、爱国敬业及科学至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即是说,在根治不良饭圈文化,祛除盲目的流量至上、颜值至上的当今时代,该剧所流露出的蓬勃昂扬的青春斗志、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求真务实的学习和工作精神,显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价值。
作为现实题材、写实格调的史诗式电视剧,《火红年华》在人物形塑及其性格嬗变上遵循了客观真实、合情合理的原则。电视剧以线性叙事来构建人物关系网络,其间交织了同学、师徒、恋人、朋友、同事、恩人、荣誉(或情感)竞争者等多维复杂的向度,亲情、友情、愛情不时闪现其中,主要人物之间、主次人物之间、次要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交集因之也更为多元,情节、细节铺叙也更为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剧中人物形象——冶炼队长陈国民(朱宏嘉饰),大学生夏方舟(林江国饰)、秦晓丹(孙宁饰)、李心梅(韩与诺饰)、陆汀兰(阿丽玛饰)、季成钢(李帅饰)、武本奇(蔡家明饰)等——均非简单化、脸谱化的,他们具象立体,富有个性和心理变化,喻示出历史大潮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关系和深刻的人性复杂性——即使是有人性弱点的人物也有值得人同情的一面;换句话说,剧中人物是生动鲜活的人,而不是“二元论”视阈下的非黑即白的观念化的理性工具。如写剧中男主人公夏方舟时,电视剧开篇便让这个可谓初生牛犊的刚到大三线金江二号信箱实习的大学生,直接了当地指出机械吊缷中的不规范问题,从而活化出一个专业果敢、技术本领过硬的年轻的建设者形象;但一波三折后,当他再次正式参与到金江工业建设中来的时候,其便在他人口中有了“自私的工程天才”的认知,在其心无旁骛、沉思技术、潜心创造且赢来一次次掌声和多位年轻貌美的青年女子仰慕的同时,也无形中树立了以华而不实、投机取巧,喜欢搬弄是非的季成钢为代表的既可恨又可怜的阻碍势力。同是青春好年华,都是同事工友情,然因性格悲剧所导致的此消彼长的人物间的对立、对抗关系,遂使隐含悬念的故事情节更富张力和观赏吸引力。
在影像处理上,《火红年华》具有独到的艺术构思和别样的视听修辞。很明显,该剧以电影化表达之法,多景别构图,多空间叙事,多环境描写,多细节呈现,从而使本文镜语丰富多变、灵活自然。其中的特写镜头强化了新颖的细节和富有寓意的物象,使画面具有特殊的蕴涵,或引申,或寄托,或暗示,或象征,或讽喻;而全景观照的空间场景则还原出具有厚重历史感与生活质感的宏大工业建设图景。如剧中以西南独特的自然地貌环境为基底,全景式展现了敬业乐群的青年建设者们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城市建设史上难以复制的“中国奇迹”,流露出以平民英雄所引领的广大人民乃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大力量的深刻之思:金江所处的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及颇为匮乏的物质资源等所凝成的并不乐观的现实,并没有阻挡住年轻的工业建设者的脚步,他们创造科技、创造城市、创造生活的壮举,在较为可信的历史背景上被活灵活现、流畅机巧地视觉化、多向度、多义性展呈,因而既具情趣感召力、审美吸引力,也巧妙实现了昂扬向上的主题意旨的深度建构和广度拓展。正因聚焦历史工业题材中年轻的建设者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青春旋律,在当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可谓工业题材的新主旋律电视剧《火红年华》,在某种程度上,便达成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进而使自身成为近年不可多得的电视剧创作领域的新收获。当然,该剧在化装、服装、置景、对白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太过干练老成、过于整齐崭新、与史实不符、个性化语言偏少等不尽人意之处。实际上,这也是不少年代电视剧常会犯的弊病。其实,一如库里肖夫在《电影导演基础》中所指出的:“在化装和服装方面,一些细小的错误、毛病、甚至疏忽,都可能破坏演员出色的表演,或是使之‘化为乌有,从而歪曲了片中人物的艺术形象”,而“说话应该自然而富有表现力——要典型、有性格,就像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生活中所应有的那样说话”。即使对电视剧,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毋庸讳言,必然是“意识形态机器”的影视剧(尤其是革命历史和国族建设题材的影视剧)实具有时代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在整体层面上,《火红年华》展示年轻的三线建设者们凭借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在特殊历史年代背负国族希冀艰辛前行(极为简陋的条件、非常落后的技术水平、一道又一道的难关等),显是在当代重温历史后所谱写的一曲颂扬大三线精神的青春赞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诚然,一如剧中人江汉钢铁总工程师、钢铁设计研究院院长霍茂森(陈逸恒饰)对夏方舟所说的:“作为一个年轻人,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应该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完成历史赋予你的使命。”《火红年华》不无艺术性地标举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既高扬了一代青年面对国家需要,不负青春、不愧时代,戮力奋斗、忘我奉献的乐观主义和实干主义精神,也揭示出正是这一精神的传承才有今日中国之伟大的真谛。适值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宏伟目标之际,该剧所折射出的现时代亟需的艰苦奋斗、科学发展、无私奉献、利国利民之精神内核,对新时代的建设者,尤其是对年轻一代,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实乃具有积极的启示性价值和切实的现实借鉴意义。
愿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了的“大三线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