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天时地利人和 传道古禅心之音

2021-12-13宋文庭

现代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漆古琴四川

宋文庭

古琴的制作,特用一个“斫”字,言必“斫琴”,是为行话。“斫”字原意是用刀斧劈砍。据东晋顾恺之《斫琴图》示,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国人制琴,确实是用一把斧子先将琴材劈削成形而后工。并可知东晋所制之琴,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相比,别无二致。这样的乐器,于世界音乐之林,也不可不谓古老。明代能臣刘伯温在其作《郁离子· 千里马篇》仍言:“斫而为琴,弦而鼓之”。在中国“琴棋书画”的经典系统中,琴作为首位,历来被认为是琴以载道。历朝历代于琴事,除优秀的演奏家能名留青史外,一流的斫琴家亦能名扬后世。例如唐代的雷威、张越,宋代的石汝历、元代的朱远,明代的皇蕃潞王等等,清代名臣张之洞,也以能斫而别记。流传至今,尚能演奏的古琴——业内亦称老琴。其身覆断纹,音多苍古。琴之价值也高,唐琴于今拍卖行情都是千万或亿元记,宋琴皆千万元,明代老琴均数百万元不等,可以说是艺术与历史完美结合的产物。当代新斫之琴,随着古琴过去十年的快速复兴,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蜀中斫琴,代有人出,在琴学历史上一直有重要地位。史料记载隋文帝之子杨秀受封蜀王,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间”。琴中至宝的唐代雷氏琴,众所周知是当时四川雷氏家族所斫。因此蜀地制琴,历来为琴人所重。时至今日,蜀中斫琴,仍然享誉琴坛。若梳理其脉络,四川斫琴可谓一脉相承,自有特点。弄明白这些,便可顺理成章地理解蜀中斫琴的一些奥妙了。笔者结合自己斫琴近十年的研究,在此略呈。

一、承天时之统

在时间的长河中,蜀中斫琴不仅在古代有极高的成就,在近现代更是代有名家。斫琴的技术传承,在清代几乎断绝。然后在清末至民国,再迭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的斫琴家都已成熟的斫制古琴。古琴的斫制,虽然手艺在历史上几经断绝,但是依然可以轻易恢复,这得益于两点:

1.斫琴资料齐备

古琴的制作技艺,除了传统匠人传承的口授手传系统外,因为有文人的参与,有着完整的文字记述。例如北宋有斫琴专著《碧落子斫琴法》 《僧居越斫琴法》,系统记载了古琴斫制的经验细节。唐代李勉的《琴记》,南宋田紫芝的《太古遗音》及《琴苑要录》等,都对斫琴尺寸、材料炮制、底面厚薄、施工流程、材料配比、腔体结构有记载论述。甚苏东坡笔记《杂书琴事》都研究有:“雷琴独有余韵,应指反复,噫喑不己……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苏东坡所说的“其背微隆”如同韭叶形状凸起的部分,即古琴琴腔内的“纳音”所指,这是独具特质的古琴音声美学追求在其槽腹内部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对今世斫琴都是宝贵的资料。

2.老琴存世多

因为有蜀派古琴这一大流派于此,琴风浓盛,蓄琴者自然多。今天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都有为数不少的藏琴,琴人家中藏琴亦丰,并且品质很高。例如省博的名琴“引凤”“寒香”,琴人的“铁客”“获麟”“古鲸”“鸣玉”等,从唐到民老琴皆有,这是斫制古琴的重要实物参考。犹如习字者临帖,学画者摩古,斫琴家通过对传世老琴的研究、模仿是斫琴的关键途径。

3.近现代斫琴先行

明清鼎革,琴学受创,至清中晚期又逐渐恢复。然明代为琴学盛世,所斫之琴传世颇多,因此清人及民国学琴,有大量前代老琴可用,新斫用琴几近停滞。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关心下,演奏和斫琴得到了短暂的保护和发展,但在十年动荡中,大受冲击。大量传世老琴被毁砸,琴人几乎绝弦。1976年,成都锦江琴社在政治松动下,最先恢复活动。古琴斫制被何明威、李星棋等前辈于国内率先恢复。八十年代末,曾成伟先生又循家中藏琴,研究斫琴,成为一代斫琴名家。这些事迹,在古琴界都是先行于时代的,为蜀中斫琴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二、通地利之便

古琴斫制,首要是择材,取物。斫琴的原料最主要一是木料、二是大漆。四川地处西南盆地,历来是木材的重要产区,“蜀山兀阿旁出”即是四川为传统木材产区的例证。《琅寰记》记载唐代雷氏斫琴:“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由上可简单见到历史上四川地区在木材资源的丰富。其实今天斫琴,例如四川何明威、曾成伟等老师,斫琴多采他地不用的泡桐。究其原因,他地斫琴师,皆认为泡桐纤维过疏,斫琴易声音发空,因此轻贱桐木琴。独四川斫琴家,所斫之桐木琴,能售卖到数十万的价格,还被海内琴人争相收藏。笔者曾专程做过测试,四川所产的桐木,在弹性系数模量等声学特性指标上,均优于河南山东一代所产桐木。因四川常年光照较少,同品种桐木较之外省生长更慢,造就了四川桐木优良的声学特性,可谓差之毫厘,所得大异的结果。以上是取料之地利。

琴中另一重要的材料——大漆。大漆,四川亦称“土漆”,是漆树采割的纯天然液体涂料。四川历来是大漆的重要产地,尤其今天四川绵阳市是全国大漆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全國一半的大漆交易在绵阳完成。众多斫琴师均到四川绵阳采购斫琴用漆,第一保证品质,第二可以进一步了解漆性。四川会成为大漆的集散地,实则与采漆、制漆的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在时间的长河中,蜀地历来是漆器的重要产地。缘何是四川呢,这是由天时地利而定。大漆有一重要特性,漆的使用制作,与环境的湿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大漆的髹饰,必须在空气湿度七十到八十、环境温度二十五到三十摄氏度,最易干燥结膜。四川地处盆地,常年大部分时间和环境十分利于髹漆,这自然也是是四川得天独厚的斫琴髹漆条件。

三、究人和之利

古琴基础是一件乐器,离不开使用弹奏的人。蜀中斫琴之兴,极大程度受自于蜀派古琴艺术的传承。斫琴技术的核心是围绕琴的演奏使用展开的。斫琴技术高超,是建立在演奏技术的成熟上。蜀派古琴演奏,自清末咸丰年间青城山道士张孔山祖师传今,已逾八代,在国内众多流派中,以传承有序、体系明确而备受瞩目。蜀派古琴演奏讲究“按令入木、弹欲断弦、又用力不觉”。既按弦音坚实,弹弦音饱满,但又要发力轻巧,有四两拨千斤之感。如此的演奏需求,对古琴斫制中关键的手感要求极高。蜀派琴人,正是蜀中斫琴的基础。

斫琴之事,笔者向来总结是“五分木匠、八分漆匠、十分弹琴匠”。也就是说,斫制古琴,木匠工艺要求并非很高,我常言:“我能做一张琴的木工活,但却打不出一把椅子”。因为琴上的木工活,主要是切形和粘接,对精妙榫卯却不用,因此是“五分木匠”。但是在漆艺上要求颇高,甚至超过了许多做漆的工匠。因为琴面的打磨上漆,于漆工要求并无区别。除了耐心细致外,对漆性的了解必须精准,才能驾驭大漆的施工,光此一点就需要数年经验积累。琴面光整平直,面积不小,制作难度对比一些只做小件漆器的漆工,又难上了许多。只是传统琴色尚素雅,并不要求斫琴师对大漆的不同工艺表现掌握许多,但在素髹上是要求极致了,因此我戏称为“八分漆匠”功夫。

“十分弹琴匠”,才是斫琴师最重要的功力。那便是对古琴演奏深入学习和掌握,才得真正体会琴器制作的秘奥。遍观历史和当代,为大家公认的斫琴名家,无不是在弹奏古琴上有数十年的功夫积淀,甚至要对琴学有系统的学习。笔者决心斫琴,亦是当年见几位前辈琴人在弹琴之余,研究斫琴并名扬海内。尤其是笔者的恩师曾成伟先生,是公认“道琴并进”的琴家。在古琴演奏上的理解,运用于古琴斫制,在审音、调整使用手感上,往往是这些经验再现。笔者弹琴第十年时,便萌发了自己斫琴弹奏的想法。初时看老师斫琴,并无甚独特处,都如书中记载的流程和实物样貌。未想,上手一斫,十年将过。十年内斫琴近百张,满意者寥寥无几。才知斫琴并非一朝之功,更非眼见般简单。笔者于去岁,才觉近十年的斫琴积累打通关节。大有“十年磨一剑,今朝把示君”之胜意。

以上是笔者对蜀中斫琴的浅梳,由于篇幅限制,只能于此略呈。古琴斫制在过去,和今天都是一门瞩目的艺术。它与传统书画作品一样,为人弹奏或收藏。蜀中斫琴艺术,在中国古琴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和挖掘蜀中斫琴的独特艺术魅力,让这一艺术实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大漆古琴四川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大漆十问
犀皮雅饰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