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21-12-13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船舶智能经济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我认为,“双碳”目标是走向未来能源的两个里程碑,且“双碳”目标是有机联系的。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也不是攀高峰,而是要瞄准碳中和的目标来实现碳达峰,可以说是碳中和的一个基础和条件。

实现“双碳”目标对现在的中国来说仍有很大困难。比如我国现在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如果能够克服这样几个短板,国家就能进步,这是很显然的。

在我看来,节能、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之首。绿色低碳的首要是节能、提效,这也是保障我们国家能源供需安全、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同时,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是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里程碑。

实现碳中和呼唤重大创新。例如,我国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横向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比例高了,就要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这对物理储能、化学电池储能、火电调节、需求侧响应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此外,可再生能源设备需要多种新材料、新矿物。而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开发能力和对新能源关键矿物质的掌控及新材料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部委员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了医疗、健康、公共卫生领域,推动了全球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药物器械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了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当前,全球健康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化的日益加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了,要占到80%以上;而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的蔓延,也对人类社会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国际社会需要联合起来,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并且迅速地向医疗健康等行业渗透和融合,从而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也给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在不断创新努力下,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天鹏计算机等科研机构和AI企业,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呼吸健康大数据的云平台。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全球疫情控制的趋势预测,AI新冠肺炎的影像识别,AI肺功能管理和质控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从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卫生防疫等方面,加快提升了健康资源供给的质量,对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未来,我们还应继续携起手来,共同捍卫全球人民的身体健康,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的共同体。

吴有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

中心研究员

我国“船舶智能化”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无人”,而是提高船舶航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经济环保性。

根据目前我国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状况,我认为要重点攻克三大方向的难题。

首先,为了提高安全可靠性及环保性,必须全面提升船舶八大功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海洋运载装备中智能航行操控、能源与动力系统智能管理、辅机安全运行智能监控、全船安全监控、节能环保智能监控、震动噪声的智能监控、货物信息智能管理、一体化信息综合系统8个方面。

其次,扎实发展智能船舶基础技术,切实弥补在物理、化学、生物量感知基础元器件技术,船用观通导航设备核心部件技术,有线和无线精细控制基础配套件方面的短板。

最后,要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在接口、网络与通信的法律法规等智能装备信息的交互统一;提升岸海链路、船舶数据、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法规;建设“智能技术试验船”,增强实用化考核验证条件。

在我看来,中国海洋装备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将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以“智能技术”推动“动力、配套与信息装备技术”更新换代,提升航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另一个是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中国船舶制造技术,使生产效率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助力全球“碳中和”达标。

侯增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党组成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化解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等风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系统梳理中国以往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并有效应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挑战,迫切需要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揭示和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大交叉、新范式的研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基于科学理性分析的坚实支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的领导和指示下,管理科学部2020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257期“双清论坛”,旨在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理论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以期提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科学基础研究的主攻方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新时代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典型事实与核心规律”“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与体系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应用与政策实践”3个方向开展跨学科、新范式的深入研究与前瞻布局,显得尤为迫切。

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会同管理科学部特别筹划“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理论研究关键科學问题”专题,希望通过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讲好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故事,总结原创性经济理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船舶智能经济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智能烹饪机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