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1-12-13
张钹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
研究院院长
AI的创新发展是大道理,纵观信息科技的发展历史,尽管信息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但基本上安全可控。而人工智能发展却缓慢曲折,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两者的差别在于,从信息革命开始,信息的三大理论就已经建立,即图灵机理论(1936)、香农的通信理论(1948)、维纳的控制论(1948)。正因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引导信息技术健康地发展。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相反,它的基础理论至今没有建立。尽管经历了第一代AI的符号主义模型(知识驱动)和第二代AI的亚符号(连接)主义模型(数据驱动),但它们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构成AI的理论基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AI的发展处于难以控制的局面。
当前,必须解决“卡脖子”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建立AI的理论基础是我们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初衷。所谓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其发展路径是融合第一代的知识驱动和第二代的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在前两代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建立一个完备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具体的思路上,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4个要素,建立新的可解释和鲁棒的AI理论和方法,从而发展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AI技术。这样发展第三代AI和AI治理一起抓,以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蒋有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草种业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已成为草原生态建设和草业发展的突出短板。近年来我国草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草种资源保护体系不健全。我国草种资源本底不清,珍稀特有种质资源丧失风险加剧,优良草种培育与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国审草品种只有600多个,而美国登记的禾草品种就有5000多个,产业体系发展滞后。我国每年草种需求总量的30%需要进口,草原生态修复亟需的乡土草种生产尤其缺乏,草种管理不完善。我国还缺乏有效的草种认证和乡土草种管理制度,草种生产、推广等环节存在不足,草种质量得不到保证。
为此,我建议,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草种业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草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基地的投入力度,建立草种发展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草种企业。
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要围绕草种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同时,要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种业育种创新资源、人才、技术向企业聚集。
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研究所所长
青藏高原不仅是国际上检验板块构造理论的“天然实验室”,而且将会成为创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天然实验室”。
我认为,青藏高原不仅能产出国际前沿的引领性研究成果,而且是我国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及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我们需要加强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发展和国家战略服务。
为此,青藏高原所正在联合发达国家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相关专家学者,打造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将通过综合集成发展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
作为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国家队”,青藏高原所一直强调和践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自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来,通过综合集成发展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打通时间隧道,打通圈层隔离,打通空间局限,打通学科界限,揭示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阐明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历史与机理,建立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范式,支撑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未来青藏高原所还将充分发挥现有野外台站和中国科学院高寒网的资源优势,规范观测标准,完善青藏高原观测体系,服务青藏高原地球系统模型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最终打造“引领性平台型”的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高地,引领青藏高原研究,服务第二次青藏科考,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的选址和建设提出科学建议与对策。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地研究绝不仅仅限于有几个遗产地入选,我们要加强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根和魂。未来,这些传承着文化传统的遗产地研究能為我国当下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现在提倡的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很多例子都来自农业文化遗产地。根和魂到底是什么?最宝贵的东西在哪里?怎样能够更多地将这些农业遗产文化推广到其他地方,用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解决我们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中吸收一些宝贵的东西。
在参与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过程中,凡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抓住机会、好好学习,汲取全世界的精华,而不是要一枝独秀。当大自然再给我们出难题的时候,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总结大家的经验,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中国农业发展道路,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又可以找到其他国家的一些影子。这样正好符合我们多民族、地形环境复杂、历史悠久的农业发展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