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
2021-12-13陈晨
青年文摘 2021年14期
陈晨
1891 年1 月,陈望道出生于义乌分水塘村一户农家,系家中长子,原名陈参一。成年后,他立志探寻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遂改名为“望道”。1915 年陈望道赴日留学,1919 年归国,到浙江第一师范出任教员,没多久,他就受《星期评论》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
翻译《共产党宣言》,要求译者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外语能力、汉语水平、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素养,三者缺一不可。陈望道决定迎难而上,接受挑战。
陈望道的译书工作就这样在家乡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开始了。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柴屋因经年失修破陋不堪,四壁都是漏洞。南方的早春又潮又冷。
柴屋里只安置了几件简单的用具,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为了专心译书,陈望道很少走动,就连一日三餐和茶水也由老母亲送来。长夜漫漫,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相伴。
陈望道的母亲见儿子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十分心疼,特地给他包了几个粽子。老母亲将粽子端至柴屋时,还带去一碟红糖,让儿子蘸粽子吃。
过了片刻,母亲在屋外高声问他:“吃了没?糖够不够?”陈望道连连回答:“够甜了,够甜了。”
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吃了一嘴墨汁,不禁哈哈大笑。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地译作,竟全然不知蘸了墨汁在吃粽子呢!
陈望道的译书工作极其严谨,每一个字都反复琢磨,每一段译文都反复推敲,“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全文译了出来”。
1920 年4 月下旬,陈望道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 年8 月,陳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陈独秀校阅后,第一次在上海出版。
(摘自《美文》2021 年第7 期,本刊有删节,知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