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内固定术在股骨干骨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12-13陈连高连云阮康明陈雁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髓内骨干活动度

陈连 高连云 阮康明 陈雁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福安355000)

小儿股骨干骨折以运动意外伤、坠落伤、交通事故伤最为常见,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儿的学前教育和培养,学前阶段也是小儿生理心理发育较为迅速的阶段,尽快恢复患儿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早期正常、安全活动,为临床医生和家长共同的迫切要求[2]。本研究旨在分析弹性髓内钉、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术在股骨干骨折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究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以改善患儿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病历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6岁,平均(5.15±1.20)岁;左侧股骨干骨折29例,右侧股骨干骨折11例;骨折部位:股骨干上段10例,中段21例,下段9例;骨折原因:跌伤27例,车祸伤13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6岁,平均(5.22±1.17)岁;左侧股骨干骨折28例,右侧股骨干骨折12例;骨折部位:股骨干上段9例,中段23例,下段8例;骨折原因:跌伤28例,车祸伤1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具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股骨干骨折标准;年龄3~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患儿家长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有股骨干骨折史者;病理性骨折者;伴有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或血管神经损伤者;精神异常者。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协助患儿取仰卧位,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借助影像学检查结果再次确定骨折部位,常规手术区域消毒、铺巾等,于骨折断端作一纵向手术切口,长度约15 cm,逐层分离,暴露骨折端,逐步剥离骨膜,进行骨折端复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固定于股骨干外侧,锁定螺钉,处理切口,逐层缝合。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2周、抗感染治疗2 d,同时给予止痛、消肿等处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根据患儿情况进行早期安全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定期复查。

1.3.2 观察组 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完善术前准备,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将患儿置于牵引床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骨折复位,保持患肢活动度,在髌骨上缘水平上方内外侧各作一3 cm左右的纵行切口,在股骨远端生长板上方2 cm处使用骨锥钻破皮质,制作通过方便进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长度适宜的弹性髓内钉,先在骨折端皮质重叠侧置入髓内钉,通过骨折线少许即可,在C臂机透视下轴向扭转钉头通过骨折线,依此置入第2根弹性钉,两根髓内钉呈相反方向分叉,保持良好的支撑力;在C臂机透视下调整骨折复位,纠正成角,去除牵引,将前面操作的两根髓内钉头部嵌入骨干松质骨内,同时调整弹性钉位置,纠正畸形,随后将弹性钉尾部折弯90°,露出皮质1.5 cm处进行剪短,同时将其埋于皮下;为避免术后膝关节僵硬,摆放患儿患肢,保持屈膝90°,使钉尾沉降至肌肉纤维深面;旋转患儿髋关节,与健侧髋关节对比,确保旋转良好、没有差异;冲洗切口,逐层关闭。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指导小腿下垫一枕头,给予抗感染治疗2 d,同时给予止痛、消肿等处理,术后24 h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逐步进行主动运动,循序渐进。定期复查,于3~6个月内取出髓内钉。

1.4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效果、骨性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骨折愈合效果判定标准:患儿髋关节、膝关节伸屈度较正常差15°以内,患肢未见明显缩短,影像学检查示解剖复位,判定为愈合效果优;患儿髋关节、膝关节伸屈度较正常差15°~30°,患肢缩短1 cm以内,影像学检查示断端重叠小于1 cm,但不妨碍正常的生活,判定为愈合效果良;患儿髋关节、膝关节伸屈度较正常差31°~45°,患肢缩短2 cm以内,影像学检查示断端重叠小于2 cm,判定为愈合效果可[3]。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估量表评估患儿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内容有疼痛、跛行、肿胀、交锁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儿膝关节功能改善越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儿髋关节功能,内容有功能、疼痛、活动度、畸形等,分值越高,患儿髋关节功能改善越好;同时测量患儿膝关节活动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完全负重时间(周)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52.32±3.77 110.58±2.36 92.622<0.05 40.17±1.22 69.35±1.70 98.608<0.05 3.10±0.45 14.95±0.72 98.633<0.05 6.15±0.86 10.26±0.71 26.059<0.05

2.2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例(%),±s]

表2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例(%),±s]

组别 n 优 良 可 优良 骨性愈合时间(周)观察组对照组χ2/t P 50 50 38(76.00)30(60.00)12(24.00)14(28.00)0(0.00)6(12.00)50(100.00)44(88.00)6.383 0.011 6.52±0.74 10.67±0.62 30.396 0.000

2.3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s)

组别 n Lysholm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21.22±3.15 21.30±3.41 0.121>0.05 80.33±2.24 70.46±2.75 19.677<0.05 20.26±2.33 20.85±2.61 1.192>0.05 122.33±4.76 104.37±3.83 20.786<0.05

2.4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髋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s)

时间 n 时间 疼痛 功能 畸形 活动度观察组50治疗前治疗后t P对照组50治疗前治疗后t P 20.32±2.55 38.15±2.30 36.714 0.000 20.36±2.71 30.10±1.96 20.592 0.000 18.44±1.36 34.36±1.58 53.998 0.000 18.72±1.07 27.58±1.05 41.790 0.000 1.33±0.42 3.05±0.30 23.563 0.000 1.27±0.41 2.10±0.35 10.887 0.000 1.79±0.72 3.45±0.83 10.682 0.000 1.82±0.64 2.80±0.69 7.363 0.000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骨不连3例、过度生长2例、成角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6/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股骨是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必要组成,连接髋关节、膝关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儿骨骼有机物比例高,弹性好,受外伤或暴力时,在骨折发生前骨组织可吸收大部分能量,减轻外部暴力对骨骼产生的创伤,减少骨折扩展,且股骨干骨膜较成人厚,骨折发生时比较容易保留一侧较为完好的骨膜;此外,小儿骨代谢较成人活跃,自我塑形能力更强[4~6]。故临床应尽快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促进患儿早期恢复。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也具有明显的疗效,为刚性固定,治疗后患儿可早期进行活动,且内植物容易获得,手术技术也相对成熟。但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对患儿创伤较大,取出内固定时需二次手术,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问题,且有临床数据显示,术后存在一定的内固定失败、再骨折风险[7~8]。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作用原理为内夹板原理、力臂最长原理、轴心原理,术中在髓内腔放置两根长杆状物,通过弹性支撑与髓内腔壁直接接触,制约骨折断端活动,将力传导至骨内壁上,类似于内夹板固定;从力学角度来看,力臂越短的杆件,受到的力越大,力臂越长的杆件,受到的力越小,弹性髓内钉的固定长度比钢板固定长度要长很多,所受到的力相对就更小,稳定性也相对更好;基于内夹板原理,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髓腔内壁相嵌,股骨中轴与两根弹性髓内钉的中轴重叠,固定力线处于骨干受力中轴线上,力臂从骨折端延伸至骨干两端,可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短缩、弯曲,利于患儿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负重。由此可以说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同时避免因骨折固定不稳定带来的相关并发症[9~11]。根据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在小儿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股骨干骨折给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术中创伤相对较小,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髓内骨干活动度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