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辈子做好一杯茶

2021-12-13李胜璋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茶厂和平茶叶

文 李胜璋

陕南紫阳县,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杯如梭似毫、清香四溢的紫阳毛尖茶。它条索圆紧显锋苗,肥壮匀齐,色泽银绿润,白毫显露,香气鲜嫩高爽,汤色清绿明亮,滋味浓醇鲜爽。

紫阳茶始贡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名为“金州茶芽”。清乾隆时“紫阳毛尖”被列为朝廷贡品而名声大显,入全国十大名茶之列。至今传统手工制作的紫阳毛尖仍是茶中上品。

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水相依云遮雾绕,紫阳茶就产自这山水之间。而在紫阳,说起茶叶一定绕不开紫阳和平茶厂厂长曾朝和。他于2012年被列入陕西省“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茶韵乡情山里汉

曾朝和1953年4月出生在紫阳县和平村。中等身材,神情安详,说话语速慢而平和,长期饮茶蕴育出一身儒雅气质。在工厂里,他一边接待省茶叶协会拍摄紫阳毛尖茶非遗传人专题片及几批客商,一边安排职工带记者参观茶厂,又给几位茶工讲该做哪些活儿,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不显锋芒。

秦巴山地环境封闭,交通不便,被国家列为连片贫困区。其中安康紫阳县山大沟深,尤为艰苦,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在这里生活更需要坚韧与毅力。曾朝和父母劳苦一生,养育他们兄弟姐妹四人。曾朝和在学龄前就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小小年纪就提筐上山寻野菜,钩洋槐花,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务农。幸运的是1973年曾朝和参军入伍,成为隶属北京军区的一名铁道兵。严格规范的部队生活,各种理论的学习,共和国首都、华北平原、铁道兵所修的伸向远方的铁路都极大地开阔了这个从秦巴大山走出的年轻人的眼界。更不用说知识的储备、胆识的煅练、胸襟的充实,可以说当兵五年对曾朝和影响最关键的是在他心中树立起一种遇事不向困难低头、要向目标奋进的信心。

1977年,曾朝和退伍回到紫阳和平村。对从小生活的这片热土,他无比热爱。但外面世界与家乡贫困面貌的巨大反差又让他心生郁闷,复员返乡一腔豪情与路在何方的困惑,搅得这个铁血汉子昼夜不安。尤其是在他被推举为生产队长后,看到乡亲们劳苦终年,连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他坐不住了。必须结合实际寻找出路。但出路在哪?这个困挠了多少代中国人的问题此时又强烈地困扰着曾朝和,他急需思考和解决生产队这一百多人如何吃饱肚子的问题。曾朝和是个善于动脑的人,面对家乡严峻的状况冷静思考:和平村自古就产茶,群众有手工制茶传统,靠山吃山,靠茶吃茶,是多少辈人的传承。但当时的政策强调的是“以粮为纲”,其余都当“资本主义尾巴”批判,茶业发展凋零。他仔细算账,比较种庄稼与种茶树的收入与付出,结果发现茶叶收入高出种粮收入的十倍,种茶只需投入百分之十,便可百分之百获利。要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入到茶树的种植栽培、茶叶的制作和销售上,收入才能增加,生活才能改善。和平村乃至紫阳农村的出路就在茶业,不抓茶业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只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茶业才有出路。这些想法让曾朝和激动不已。他知道要改变现状,自己人微言轻,好在有部队锻炼出的胆识,他把各种数据,具体事例以及自已的想法列出提纲,直接去找当时紫阳县委负责农业的副书记李振华,向他汇报自己的想法。双方十分投缘,一拍即合。于是,原计划一个小时的汇报变成整整一个上午的讨论交流,最终结果是一份中共紫阳县委关于大力发展茶业的文件发往全县,在紫阳改革开放后,掀起了第一个大力发展茶产业的高潮。

这次汇报,也给曾朝和带来发展机遇,他获得李振华亲自协调的1200元贴息贷款,用这笔钱购买了一千斤茶树籽,在和平村大力栽种茶树,发展茶业。那几年他几乎整天都在崇山峻岭间奔波,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寻找可以栽种茶树的地方。和平村的山坡,都被曾朝和带着村民开辟成为茶园,茶叶种植面积成倍扩展,茶叶产量年年增长。

茶王—“紫阳翠峰”

在大力发展茶园的过程中,曾朝和的管理才能也初露锋芒。1980年城关区和平公社安排曾朝和参与社队企业和平茶厂的经营管理。1984年9月紫阳县实行政社分设,和平公社改为和平乡人民政府。是年,和平茶厂有4台杀青机、4台揉捻机、4台110滚筒炒茶机、5台双锅炒茶机等20余台(套)制茶设备,价值3万余元。石木结构厂房面积500余平方米。茶叶产量2万斤,茶叶销售收入8万余元。由于缺乏管理经验等原因,和平茶厂即将面临倒闭。和平乡人民政府根据当时的政策对和平茶厂实行承包经营管理。通过公平竞争曾朝和以2000元承包费一次性交清,承包了和平茶厂五年的经营权。和平茶厂在曾朝和带领下,培训骨干、规范制度、奖勤惩懒、充分发挥原有设备功能,炒制的茶叶质量明显提高,价格高出其它茶厂一倍还多。

1985年,和平茶厂作为技术协作单位,提供场地、原料、人员,紧密配合紫阳县科委开展“提高紫阳毛尖茶品质研究”。曾朝和全身心地投入到紫阳茶叶加工工艺的研究中,为了配合课题组专家、著名高级农艺师程良斌的工作,曾朝和甚至把家也搬到茶厂,吃住在厂里。他按照课题组要求,白天组织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标准鲜叶原料。这就需要到茶园去现场培训,晚上同技术人员一起制茶,做研究试验,第二天清早把制好的干茶背到县城去卖,回来衣兜里装的是钱。就这样循环往复一个茶季。在对比试验中,和平茶厂的烘干样毛尖被评为陕西省优质名茶。自此,紫阳茶在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曾朝和与和平茶厂员工的全力协助下,《提高紫阳毛尖品质研究》课题顺利完成,紫阳毛尖茶品质,尤其是色、香、味等内在品质显著提高了,研究证实了烘炒型加工技术是制作高级紫阳毛尖的可行性技术。

为了与传统阴干晒干毛尖相区别,当时把这种毛尖茶定名为紫阳翠峰,由于是和平茶厂最早生产的紫阳翠峰,所以又名和平翠峰。那一时期培养的一批茶叶技术骨干以老带新,使茶叶质量稳步提升,市场信誉逐步提高,历史名茶重新焕发了青春生机。

在科研人员指导下的实践中,和平茶厂终于把传统的晒青毛尖茶加工工艺变为烘烤型的毛尖茶加工工艺,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当年农民出售鲜叶价格每市斤达到5元,成品茶售价由每市斤最高5.5元提高到30元、实现了紫阳县茶叶加工工艺的重大突破。这也成为曾朝和在茶业事业上迈出的可喜的第一步,影响越来越大。后来直接成为附近十二个村的共有茶厂,茶叶制作技术、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量由他承包前的年产2万斤晒青干茶上升为年产3000多斤毛尖茶,3万斤炒青干茶。销售收入20余万元。

在科研人员程良斌的指导下,和平茶厂逐步确定了企业生产加工烘炒型手工毛尖茶的工艺流程,开发了毛尖茶“和平翠峰”这个企业产品品牌。

1995年,曾朝和又延续了和平茶厂的承包经营权。面对市场需求,曾朝和决定引进设备,扩大加工能力。但在大上台阶的当口却遭遇不测:茶叶价格大跌,市场供大于求,茶厂连续两年亏损。

恰在这时,“麻绳偏从细处断”,曾朝和被查出腰椎间盘断裂。一时间,多少亲朋好友都为他捏了把汗……

躺在病床上,曾朝和也没有放弃他的茶业事业,反而激起他更大的热情与创业的决心。一想到那么多与自己患难与共的亲朋好友,还有那么多茶农期盼的眼神,他从骨子里就不甘心就此放手茶叶生产。“这副重担压不垮我。”曾朝和回忆说。做完腰椎手术,曾朝和又迫不及待上了茶山,进了茶厂,重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革新技术,一方面恢复生产,一方面陆续偿还贷款,硬是撑了过来。

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经历此次磨难,和平茶厂企业经营状况一路向好,在“2001中国紫阳富硒茶首届文化节斗茶会”上,来自中国最顶级的专家团队进行评审。和平茶厂选送的“紫阳翠峰”得分最高,获得“茶王”称号。500克毛尖茶卖了1.5万元,创下紫阳茶叶单价的历史记录。

2005年5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帝伟·沙多慕名专程到紫阳,实地考察了和平茶厂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采摘以及加工制作。这是紫阳私营茶企第一次接待国外专家。

之后,和平茶厂生产的毛尖茶陆续获得陕西秦巴赛茶大会第一名、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第六届国际名茶金奖等多个奖项。曾朝和花费30年心血打造出来的紫阳毛尖新型品牌“紫阳翠峰”获得茶界与市场的认可。

和平茶厂发展壮大

2006年4月曾朝和用四万元购买了原乡办企业和平茶厂所有产权。6月,投资80万元扩建砖木结构厂房800余平米,添置更新设备,培训员工。和平茶厂成为紫阳茶叶生产企业首批纳入食品工业企业生产行政许可的12个QS认证企业之一。2007年和平茶厂生产名优毛尖茶8000多斤,干茶4万斤,产值400多万元,其中和平翠峰茶就占100余万元。

和平茶厂在发展中壮大,成为紫阳县众多茶叶企业中的佼佼者。时任紫阳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郑红丹在和平茶厂调研工作后,建议曾朝和在县城任河嘴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县政府将在征地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开始曾朝和有顾虑,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把企业经营走上正轨,新建茶厂缺资金,费精力,有点“小富即安”的思想。但是县、镇两级政府的领导多次与曾朝和沟通建厂事宜,征求建厂征地意见。他看到各级政府这样关心支持和平茶厂,毅然决定在任河嘴党校附近投资建厂。

说干就干,除了拿出自己的积蓄,曾朝和又从亲朋和员工手里借了30多万元,于2007年5月30日开工建设,8月完成征地近10亩,并办齐相关手续。这是和平茶厂第二次建厂。按照规划新建厂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面积2600平方米,需投资1000余万元。县政府安排120万元项目资金,帮助到市移民局争取扶持资金30万元,协调低息贷款400万元。2008年春季新建茶厂建成投产。当年就把原和平茶厂改为和平第一分厂。两个厂两条生产线当年各生产干茶15吨,和平茶厂生产能力首次突破30吨,产值1800余万元。

早在2007年7月,省政府就选定“和平”牌紫阳富硒茶作为陕西省最具有代表性的特产,由和平茶厂厂长曾朝和带去参加“俄罗斯中国年”卡卢加州宣传推广活动,几十斤茶叶半天就被抢购一空。2013年元月11日,紫阳县和平茶厂与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签署协议,就茶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加工等领域进行合作。2013年7月8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一行10人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教授丽达女士率领下在紫阳和平茶厂考察学习半个月。2016年召开的欧盟会议,紫阳富硒茶在全国5000多家茶企中脱颖而出,其中“和平”牌紫阳红茶被选为欧盟会议的礼品茶。

解决了紫阳茶工艺技术问题后,曾朝和开始为紫阳茶叶的销路问题奔走。1996年第一家和平茶叶专卖店在紫阳县城开业,到2002年和平茶叶连锁专卖店在安康、西安等地陆续开张,曾朝和带着紫阳茶叶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里的千家万户。

在曾朝和看来,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口碑、经受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靠的就是紫阳茶叶的品质,和实实在在的“诚信做人,诚信做茶”企业经营理念。

紫阳和平茶厂也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认证,2013年“和平”牌绿茶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名牌产品”。2012年和平扩项建成红茶清洁化生产线,2013年生产绿茶、红茶6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

2014年7月,因国道541重大项目建设按照规划经过和平茶第二分厂砍下,曾朝和就有了第三次建厂的打算,开始谋划在和平老厂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集茶叶种植、生产、观光、旅游一体化的现代生产企业。曾朝和申请立项,实地考察,争取贷款,购买厂地,自行设计,因地制宜,修厂房与修路便民、治山治水相结合,通过不断修改建设方案,因紫阳系山区,缺少平地,茶厂最后只能建在两水相交,稍显开阔的河谷上。为节约仅有的土地,厂房规划三层,最下面一层为维持生态,直接把几十米山崖砌进厂房,原来在此地的建筑药王庙和鱼尾山嘴都原封不动的修到房里面了。到最后,一个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生产加工业务用房及办公用房面积15000平方米特大型茶厂,按照高峰期与淡季,安装绿茶两套初制设备、红茶两套加工设备,统一规格,精细包装后上市。日生产鲜叶2万斤的三条清洁化生产线。终于在2018年建成投产。逐步实现茶旅结合,开展茶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养生及手工采摘、手工制茶体验活动。使游客住宿有客房,吃饭有餐厅,游玩有山水园林,体验有项目,健身有场所。

同时在厂区周边建成千亩观光生产茶园。承担着附近六个村,一千多户茶农,涉及近5000多人的扶贫任务。新建的茶厂,为的是方便千户茶农就近交售采摘鲜叶,茶农们呼吁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和平茶厂的健康发展壮大,使当地茶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茶农只要务好管好茶园,适时按标准采摘,每人每天可收入300~500元,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和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目前村村通了公路,户户修了新房,茶丰林茂,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和平茶厂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聘请了客座高级茶叶专业农艺师3人,培养了茶叶硕士研究生3人,茶叶技术人员35人。厂内员工先后有12人被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训审评技术,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用审评指导加工,效果十分显著,保证了上市产品质量统一,博得了消费者信赖。产品实行专卖店经营,现已在省内设立23家直销专卖店。且与时俱进,经过精心筹备后,于2014年启动线上运营,开设了天猫、京东旗舰店,通过网络销往全国。

40多年来,曾朝和的每一天都是从手中的一杯紫阳好茶开始的。这杯茶,他喝了一辈子,把紫阳茶业做大做强的事业,他也干了一辈子。

猜你喜欢

茶厂和平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博弈·和平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期盼和平
便携式茶叶
福海茶厂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