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油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 对策与措施
2021-12-13陈清波丁小飞
文 陈清波 丁小飞
湖北省是我国油茶北缘中心产区,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其适生范围广,在全省13个市(州)、51个县(市、区)都有分布。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金、群众参与,全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油茶林面积达到28.33万hm2。油茶产业作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能充分利用山区丰富林地资源,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一、油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优势和特点
(一)发展油茶产业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大决策
我国食用植物油严重缺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增加,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利用荒山发展油茶产业,不与粮棉争地,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又能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是一条解决我国植物油生产供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粮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油茶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二)油茶具有经济效益好、收益期长的特点
近几年生产实践证明,相对其它荒山造林树种而言,油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地,采用良种实行标准化栽培,到丰产期每年可采收鲜果6000kg/hm2以上,收入可达2.3万元/hm2以上;高产地块鲜果产量可达到15000kg/hm2以上,收入可达5.5万元/hm2;晒成干籽或初加工成毛油后销售收入更高,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
(三)发展油茶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而美观,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发展油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能够绿化美化环境,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是一个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发展油茶产业能发挥山区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
湖北山区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相对落后,山区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别山区、幕阜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是湖北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湖北省油茶的重要分布区,适宜油茶种植和发展。在这些地区发展油茶产业,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发展家庭种植促进家庭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林地、劳动力获得收益和报酬,能充分发挥丰富林地资源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二、当前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小
主要表现,一是财政补贴标准不高。油茶种植补贴全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地方补贴标准都不同,同一个县也会因为不同年份、不同发展模式,补贴标准也有差异。大多数县(市、区)种植油茶补贴标准每亩是300~800元,补贴标准低。还有一些县(市、区)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融资贷款难。油茶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而目前就林地、油茶林资产抵押办理贷款难。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紧张,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造林失败或者林地荒废。
(二)部分基地管理水平不高
据调查,湖北现有油茶基地中有30%左右管理水平相对较好,按照丰产栽培标准完成除草、施肥、修剪;35%左右基地管理水平一般;还有35%左右管理水平很差。基地管理水平差的主要原因,一是缺少资金;二是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油茶基地管理工作不重视;三是缺少管理技术和经验。大多数公司、合作社因为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管理水平相对较好,但是有的基层群众包括种植大户不懂技术,栽植密度过大,也不及时伐株疏林;有的整枝修剪照搬园林植物修剪办法,剪得很整齐,但是不挂果。
(三)基地经营管理模式机制不活
目前很多种植企业经营情况不好,发展前景不乐观。群众得到了收益,但企业难以生存下去。主要问题,一是基地管理费用大,投工投劳多,对劳动人员管理难度大,比家庭经营成本高很多,导致投入与收入不匹配;二是果实成熟后,因为基地规模大难以管理,周边群众偷盗现象严重,收入比预期少很多。原因主要还是管理模式机制不活,没有把群众利益结合起来,不能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四)有些基地经济效益不好
从目前已经进入盛果期的油茶基地来看,少数基地还是存在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的问题。有的树龄9~10年,鲜果产量只有7253750kg/hm2,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品种不优,由于当初群众对油茶良种认识不够,没有采用优良品种造林。二是造林地选择不适当,有的是立地条件差,过于贫瘠;有的是当地气候干旱,缺水;有的海拔过高等等。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进行科学的施肥、修剪管理,导致产量低和效益差。
(五)基础设施条件差
很多油茶基地,都在边远山区。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林地资源多,不通路、没有水、不通电,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路,肥料、机械等难以运上去,果实难以运下来。没有水,只能靠天收,产量效益没有保障。如果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既能方便开发管理,又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投资靠种植业主是难以解决的。
(六)茶油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湖北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1家,数量多,规模小,茶油品牌多而杂,品牌集中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基本上都是以茶油加工为主,油茶副产品加工利用少,综合开发利用不足。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一是加大对油茶产业扶贫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补贴标准;二是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对于参与油茶扶贫产业项目的企业、合作社,要落实好林地抵押贷款制度,并给予财政贴息贷款支持;三是政府要统筹整合资金,加强重点油茶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路通水通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建设成效。
(二)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力度
很多基层群众不懂科学经营,没有栽培管理经验,需要通过培训掌握技术,提高技能,从而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全面提高基层群众对油茶技术的认识,注重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二是由县、乡镇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加强监管和引导,全面推广应用优良品种造林,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三是要依托林业科学研院所、林业站、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等,建立全省油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四是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和学习,在重点村、种植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单位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通过骨干辐射带动周围群众推广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基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鼓励建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模式
由于当前油茶栽培管理还无法全面实行机械化,企业规模化发展基地,栽培管理都需要请工投劳,劳动力费用在建设成本中占比很大。而野外用工劳动难以做到像工业那样实行劳动者按时上下班,产品在流水线上按确定的程序进行生产,由此对林业劳动者进行劳动监督和劳动计量很困难。这一特点决定它更适合由家庭来经营的特性。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利益关系,可以不必考虑对劳动的监督和计量。以家庭小规模经营,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果实偷盗问题,但是家庭经营最大的问题是少资金、缺技术、无信息,这又需要发展由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合作组织,把一个个经营家庭组织起来,为家庭经营解决资金问题,提供技术服务和生产销售加工服务等,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起来。
(四)推动现有油茶林提质增效
湖北现有老油茶林面积约6.67万hm2,其中有改造价值的老油茶林面积也有约4万hm2。这些老油茶林当前正是盛产期,由于长期没有抚育管理,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还有一部分新建油茶林由于品种不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变成低产低效林。各地政府可以利用中央财政资金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调动群众积极性,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进行改造,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五)推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扶持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全省油茶加工、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新零售模式,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油茶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塑造行业形象,积极开拓市场,逐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打造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在资源禀赋好的地区,发展油茶园观光旅游,推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