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让科技创新成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强动能

2021-12-13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果粮食科技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国家三部门《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精神,全力打造粮食产业科技体系,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行业呈现出项目投资持续增加、成果创新步伐加快、平台创建有力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省粮食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9.20%,获得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表彰的全国粮食系统唯一的“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完善创新体系

注重科技引领。省政府出台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等文件,明确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与相关部门、各级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兴粮兴储”工作列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省科技厅设立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粮食储运专项,加强粮食科技研发。“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设置《构建高动能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专章,重点实施“科技人才提升行动”。

注重典型示范。苏州市创建省级粮食科技创新示范市。无锡“智慧粮食”示范工程获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物联网应用十大年度优秀案例”。益海嘉里在苏投资油脂、生物、食品领域产业园,打造科技型企业群,与省粮食集团合作,推进“水稻循环经济”“国产大豆精深加工”等创新产业模式。

注重人才支撑。主动适应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对人才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人才兴粮兴储。与南京财经大学共建“现代粮食工程与营养健康产业学院”,联手院校、企业打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实体平台。积极争取财政配套支持资金,推动入选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的2 个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向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学习活动”,放大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行业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的氛围。

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研发投入。发挥国家级研发中心(6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3 家)、省级龙头企业(137家)作用,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2020年,新增入统粮食科研项目150 个、科研投资5亿元、科研成果556 项,同比增加23%、9%、68%。《5G工业互联网粮食流通管理平台》等30 个项目获得2020“苏粮硅谷”杯创新成果奖。

加强标准引领。出台“江苏大米”全产业链标准,做强10 大区域品牌、培育50 家核心企业,评定首批苏米核心基地180万亩。南京市“十四五”规划明确大力推进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质粮油标准认证体系建设;省农科院指导区域粮食产业融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江苏农垦水韵苏米标准化示范基地成功实施。

加强协调创新。发挥4 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省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国家战略。出台科技兴粮政策,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好粮油项目用于科研、技改项目资金占比40%以上。在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框架下,达成苏沪粮食和物资储备一体化战略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推进产业外循环,由单一产品出口贸易向自主创新技术对外投资实业转型。正昌粮机“一带一路”农工综合体项目饲料生产线落成,项目规模、先进性国际领先。

促进成果转化

打造服务平台。建设“苏粮硅谷”省级行业科普基地,集聚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主体,未来拓展成果转化、创业投资等科技服务。成立“江苏省水韵苏米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强对“水韵苏米”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推广。举办科技活动周、成果对接会,组织科普视频拍摄,汇编《苏粮硅谷》,发布最新科技成果。

提升成果应用。2020年科技专利成果256 项(含发明专利108项),同比增加129%;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和低温准低温仓容占比92%、84%、67%和50%。城北库S-烯虫酯防虫技术、张家港购销公司“保安谷”杀虫项目、吴淞江库微波烘干技术、新安库平仓机器人等项目取得新进展。镇江荣海生物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蛋白肽、中长链脂肪酸亚麻籽油、真菌毒素降解酶制剂等技术研发,成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深耕“智慧粮食”。建成省市县三级智慧云管理平台,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安全生产风险源在线监管、“一卡通”建设,政策性收储库点信息化率达80%。承担“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共同组建全国首个省级粮食大数据实验室。

着力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集聚。截至2020年底,培育17 家省级粮食产业物流园,投资313亿元,集聚127 家粮食企业,含省以上龙头企业23家,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利润总额18亿元。汇集布勒、佐竹、丰尚、正昌等知名品牌,形成粮机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带,工业总产值居全国1/2 强。发挥五大省级科创联盟平台作用,发布江苏粮食产业发展报告,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五优联动”。引导全省优良食味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以上,稻麦优质品率增长30%以上。推广“满意苏粮”APP,提供在线预约等服务。推广应用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新工艺。引导节粮减损和适度加工。培育“中国好粮油”产品13 个、“江苏好粮油”产品70 个,“江苏精品”认证产品3 个。开设“苏粮科技”科普网站,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健康节约消费需求。

推动“三链协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瞄准“卡脖子”技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2020年全省基础类成果409 项,同比增加95%;应用类成果147 个,同比增加21%。推进创新链与价值链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粮食行业工业总产值3040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061亿元、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9%、6%、20%。注重创新链与供应链协同连接,“优良食味氮高效绿色粳稻新品种选育”等项目通过验收,建立符合江苏稻米特点的食味品质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指导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品种布局和精深加工。

猜你喜欢

成果粮食科技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