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初探
2021-12-12张桐源
张桐源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共建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能充分展现双方优势,弥补双方不足,可以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服务力,形成特色党建品牌和社区品牌,突出党支部堡垒作用,凝聚党员战斗力量,增强党员先锋服务意识。本文分析了高校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的意义,在实践基础上对“沉浸式学习+靶向式服务”共建模式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高校党建;共建模式;沉浸式;靶向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8-002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进行调研时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1]。高校学生党支部不断为社会输送着红色养分,敢探索、肯吃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学生成长奋斗。社区基层党支部立足居民,拥有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进基层、进社区提供了平台支撑,能够激发出蕴藏在学生党员血液内的红色基因。这些都为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基层、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了党和国家发展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通过社区基层,党和国家的决定及政策实现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目标,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载体。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共建正顺应了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的需要、适应社区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的需要。
(二)实现了双方资源优势互补
高校学生党员拥有先进的思想、专业的理论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感召力,也是学生群体中最优秀和杰出的代表,但由于在校阶段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因而缺少了实践平台。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最好体现。但由于支部成员构成以“五老”居多,青年力量不足,导致理论知识学习受困、学习形式较单一,开展活动和定点服务人手不足问题时常出现,因而需要一批有责任心、肯吃苦的青年加入社区志愿服务群体。共建双方所提供的资源正是双方所需,从而实现支部共建“1+1>2”。
(三)打造了新的学习实践平台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可以为双方开辟一个新平台。高校学生党支部依托高校资源,可以为社区提供丰富的理论学习平台,为以往教科书式的理论学习注入新的活力。社区为高校学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平台,丰富了学校的实践资源,为理论学习注入了新鲜的实践养分,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搭建走进社会、回馈社会的平台,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基层组织人手不足的问题,提升社区基层党支部活力,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3]。
(四)激发双方活力,赋予新的内涵
党支部共建赋予双方党支部工作新的内涵和延伸,有助于进一步焕发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活动的生机和活力[4]。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更好地与社区老党员进行深层交流,了解社區老党员对政策的看法和意见,对于政策在社区的执行情况,学生党员也可以有初步了解,从而更好地针对社区的政策执行现状展开交流,学生党员既充当了理论政策的学习者,又是传播者和受益者。社区老党员也可重温高校课堂,通过时政热点的交流与讨论,了解天下大事和时政新闻。这样一来,就能双向激发学生与社区老党员的活力。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的模式
(一)“沉浸式”共建——开展“沉浸式学习”,提高党员理论水平
1. 重点打造“沉浸式”系列党课。针对传统党课学习和党史学习等吸引力不足的现状,高校各学院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特色运用到支部理论学习共建中,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建立党史学习宣讲团,打造“红色资源库”,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例如,通过将社区党员划分小组,模拟红军长征路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预想结果进行路线选择,计算剩余兵力多少。通过这种“沉浸式”党课,社区党员在党课学习中由“观众”变成“主角”,激荡在老党员血液中的红色基因被唤醒,领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广度、深度和厚度。高校也可以利用专业特色打造“沉浸式”精品课程,如在“天然课堂”中,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讲解,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 积极开展“沉浸式”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只有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发挥出活动本身的活力和感召力。社区可依据学生党员与社区党员喜闻乐见、易于实践的活动模式,打造“四起来”——知根达地“学起来”、欢天喜地“唱起来”、掷地有声“讲起来”、脚踏实地“做起来”的“沉浸式”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给党员过政治生日,让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忆入党初心,讲好入党故事,切实为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感召力;通过“唱红歌—看伟大征程”学习传唱多首红色歌曲,以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三个篇章,将党的伟大征程唱出来;通过融入历史角色、走进历史年份、探究历史事件,开展“学党史—拼红船”和“悟精神—制作掐丝沙画”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举。
(二)“靶向式”共建——围绕“靶向式服务”发挥学生党员力量
1. 注册社区志愿者,把党员引进来,实现“跟进式管理”。高校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共建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而要采取一种模式,将学生党员吸引到一起,并不断激发其体内的服务意识。学生党员通过注册为社区志愿者,可以实现“两地共管,双向培养”。高校与社区基层也可以成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打造互助互学的常态化共建模式;同时针对社区“靶向”问题,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社区便民服务日、垃圾分类、爱国卫生运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将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时长记录到个人的志愿服务时间之中,通过记录服务时长,能极大地鼓舞调动党员参与服务,实现“做好社区服务,讲好社区故事”的靶向服务目标。
2. 聚焦社会关注点,把党员聚起来,巩固“堡垒式作用”。不同时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也应被赋予不同的诠释,一个党员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无数个党员的力量是无限的,也可以发挥出“堡垒式作用”。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例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支部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访抗疫人物、挖掘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在社区进行宣讲。在特殊时期,党员应发挥“传声筒”作用,继承和发扬伟大精神,做时代精神和故事的传颂者。
3. 扎根社区服务,把党员用起来,发挥“靶向式力量”。应发挥支委班子龙头效应,做到“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确保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委应带头参与到共建活动中,切实做到精心筹划、分工明确、妥善实施,通过下设文案组、摄影组和文艺组的方式,对共建活动策划组织、节目编排、后期宣传开展专业化、点对点工作。例如在争创“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中,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参与美化井盖、美化楼门、开垦社区土地种植绿植,构筑起一道红色阶梯,打造一个绿色家园。在志愿服务中,党员坚持“指哪干哪”,就可以发挥出强大的“靶向力量”,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的成效
(一)拓展了社区党员的学习方式和理论知识
“沉浸式”学习活动,能把党史和党课讲到每一位党员的心坎里。“沉浸式”系列党课,让社区党员和学生党员身临其境,模拟场景和道具的应用,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有高度。“天然课堂”的打造,让社区党员在一边了解当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一边对党领导下的治水、治沙、治湖、护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和生態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拓展了社区党员的学习方式和理论知识,更使社区党员进一步对“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通过“靶向式”志愿服务,让党员红色基因滋养社区绿色土地,开出新时代生态文明之花。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的鲜活力量,通过共建,不仅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更能让他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实现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频共振
例如学生党员根据社区垃圾分类现状,撰写垃圾分类调研报告。他们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排忧解难,同时依托社区原有党建品牌,结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党建特色,为社区量身打造了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方案,对周边社区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起到了示范意义。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党员通过共建活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注重实践成果的凝练,实现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频共振。
四、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的启示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多方实践“两突出”
当前,普遍存在高校学生重理论缺实践、社区党员实践强理论弱的问题。两者都突出才能心中有理论、实践有力量。因而在共建中,高校与社区基层首先要确保理论学习始终“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格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狠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障每位党员的理论学习时长,通过学习强国和微信等平台,依托答题积分等学习形式,形成“马拉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党员参与到理论学习中。其次,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抓手,高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方实践让大学生进基层、进社区进行锻炼。实践可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也可以开出“创新之花”,让学生党员的旗帜插遍社区各片土地,让学生党员的足迹遍布社区各条道路,让学生党员的声音响彻社区各个角落。
(二)坚持学院特色与共建工作“两融合”
将唱响学院红音与学校精神相融合,运用到共建工作中,可以为共建注入新的力量。共建工作只有坚持将学校特色与学院特色相融合,才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打造属于自己、适合学校和社区发展的特色党建品牌和金色名片。高校要用学院党建优势打造特色社区品牌和党建品牌,把打造学院名片、发挥学院特色、唱响学院之音、追逐学院之梦作为每一个学生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为初心立誓言,为理想肯吃苦、为学院而奋斗;要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当主角,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做学校和学院的代言人,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共建支部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
(三)坚持群众路线与靶向服务“两强化”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学生党员应将奋斗始终当作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扎根基层,立足实践,埋头苦干实干,才能达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共建中,一定要坚持强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改进服务方式,树立“为亲人服务”的理念,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难,做居民之所需。高校与社区基层应强化开展“靶向”服务,坚持“不搞面子工程,尽心尽力做实事”的服务原则,实现“党员身份亮出来,服务群众实起来”,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志愿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参考文献:
[1] 徐京跃,厉正宏. 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务实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建设[N]. 人民日报,2010-09-28(03).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宋倩. 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的几点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85-186.
[4] 刘留,黄正峰,李艳涛,等. 高校基层党支部共建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教学刊,2020(06):171-173.
[5] 王宇亮. 高校与社区党组织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后勤研究,2020(12):83-85.
〈荐稿人:张秀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