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照川渝
2021-12-12陈旭范吴瑕
陈旭?范吴瑕
一座明月山,悠悠川渝情,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步履铿锵。
以巴山蜀水为桥梁,位于明月山两翼的川渝七个区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借势发力,城市内外,一片欣欣向荣。11月18日 ,川渝间首個落地交通项目——开江至梁平高速 (四川境)建设迎来重大进展,全线唯一隧道、控制性工程明月山隧道右洞入口顺利进洞。
谋得深、干得实,从交通要道建设到经济社会发展,从宜居生活打造到生态环境保护,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是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的川渝两地唱响的“双城记”。曾经阻隔川渝人民交流互通的明月山,如今已是川渝合作的重要纽带,宛如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照亮川渝毗邻地区的绿色发展道路。
用“绿色”勾画明月山新图景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毗邻地区是“先行区”。
绵延近300公里的明月山,纵贯四川达川、大竹、开江、邻水和重庆梁平、长寿、垫江等区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良好的气候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成为连接川渝发展的天然纽带。
以 “山”为媒,四川达川、大竹、开江、邻水和重庆梁平、长寿、垫江等川渝七个区县一马当先,以“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鲜活行动回应国家战略。
经过密集磋商、周密谋划,去年4月,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川渝毗邻区县共同签署《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作协议》,协同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样板地的总体目标逐渐成为共识。
签署合作协议仅仅是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开始。此后,编制总体方案、形成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工作迅速推进、落地有声。储备64个重大项目,发布明月山绿色发展机会清单,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成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之一,“七兄弟”之间关系愈加紧密。
而“绿色”始终是发展的主线,新出炉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总体方案》中,更加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到2025年,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发展格局。
新盛河,是开江与梁平交界处最大的河流,保护好生态资源、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的重要任务。
和往常一样,开江县任市镇河长刘东,一早穿上了雨靴,带着工具就联系隔壁梁平区新盛镇河长一起开始了巡河工作。来到新盛河边,两岸葱翠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不时有鱼虾从中游过,景色格外怡人。
看着这番美景,刘东感慨地说:“这里以前非常脏乱,上游的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乱象,让这条河浑浊不堪,河面时不时有垃圾漂过,臭气熏天。”
得益于开江、梁平两地环保系统着力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及时研究解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双方大力推动新盛河 (任市河)生态清洁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成功建设新街、靖安两处污水处理厂 ,联合启动11公里新盛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完成新盛河(任市河)污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摸底工作。
以绿为底,共护一江碧水,一道绿色屏障沿着明月山向两翼展开。
农文旅融合“打头阵”
在达州市达川区,冬日的暖阳倾洒在万家镇中华银杏谷,蓝黄相间的拱形大门格外引人注目,金黄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随风飘扬,显得愈发闪耀,占地18000余亩的51万余株银杏在这里茁壮成长。
作为中华银杏谷的建设方,四川友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全说:“游客接待中心、苗圃基地、百岛花湖等已经打造完成,景区已现雏形,预计春节前就能开门营业。”
明月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川渝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深厚底气,“优先开发文旅”成了川渝两地的重点工作。
“打造中华银杏谷同时,我们还将川东北民居文化融入到森林康养民宿的建设中,与其他6个区县一起共同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在万家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良福看来,精品民宿群会更加突出明月山资源禀赋和人文风情,向着休闲养生、康体养生的方向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明月山丰富森林资源和多元文化旅游资源,万家镇在中华银杏谷的建设中尝到了甜头,刘良福说:“将用好川东平行岭谷这一独特的资源,把达川区的文旅康养产业做大做强。”
一条山脉串起一路风景,梁平的百里竹海、垫江的恺之峰、邻水的五华山、大竹的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每一个都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上的“明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处于环明月山的区县利用明月山重点景区景点、生态空间、古寨院落等资源,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为金山银山,“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坐落在达川区南滨路的达州巴人历史文化馆和后照馆的建设是川渝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有力行动。“即将完工的达川区巴人历史文化馆、后照馆有望在春节前对外开放。”达川区三里坪人文生态区协调办副主任吴宣说,目前,巴人历史文化馆已完成砖体砌筑,正加快实施展陈多媒体安装,后照馆正加快推进游客中心、剧场施工。
如今,按下发展 “快捷键”的川渝毗邻地区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邻水和长寿共建的“五华山·蓝莓康养基地”(以下简称“蓝莓基地”)备受关注。沿着邻水县复盛镇蜿蜒曲折的道路向上便来到位于五华山山顶的蓝莓基地,山间小道静幽幽,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刚建成不久的森林木屋若隐若现,接待中心、生态餐厅、旅游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这座川渝共建的蓝莓基地,一半属邻水,一半属长寿。”邻水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瑜说道,蓝莓基地目前已种植蓝莓1000余亩,并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未来将打造成集露地生产园、加工物流园、采摘园、农家乐园等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
像这样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项目在川渝间比比皆是,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渊源深厚的两地依托明月山的绿色生态资源、自然人文资源,推进明月山旅游一体化发展,让绿色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
“交通+产业”实现绿色一体化发展
交通,是川渝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的“重头戏”。开梁高速,一路南下穿明月山,是川渝首次联合开工建设的省际高速公路。
“我宣布开梁高速正式开工。”去年12月,伴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号令,这条牵动开江、梁平几十万名群众心弦的高速公路正式拉开建设。在高速公路 (开江段)项目明月山隧道进口的建设现场,施工队伍正在有序地开展作业。“整个开梁高速 (四川境)项目预计在2024年底建成投运。”开梁高速开江代表处处长杨尚川介绍,全线建成通车后,梁平到开江车程时间将由目前约2个小时缩短至40多分钟,强力推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
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从各自为战到一体化发展,川渝毗邻地区的七个区县在明月山山脉绿色发展廊道的牵引下,拧成一股绳,逐步释放出“大于七”的叠加效应。这样的叠加效应在川渝合作 (达州·大竹)示范园区表现更甚。
“在川渝合作 (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二期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三期选址正在谋划中。”大竹县发改局机关党委书记罗中奎透露,目前园区在加紧建设商业综合体、職工宿舍、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筑巢引凤。
走进园区,四通八达的道路串联起鳞次栉比的企业。位于川渝毗邻地区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一批重大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面推进。在达州市天宝锦湖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专注地对OPPO手机充电电源插头进行测试、包装。
“2018年,公司入驻园区,主要为重庆专业配套制造电源充电器,重点服务OPPO产业链,目前公司二期自建的天宝产业园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工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让天宝锦湖电子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于雷充满信心。
作为承接东部地区和重庆都市圈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川渝合作 (达州·大竹)示范园区“挑大梁”,与重庆鱼复工业园区和渝北创新经济走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集聚高端要素,加速驱动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明月山毗邻区县联动发展。
从工业园区到农业示范区,川渝毗邻地区七个区县还积极推动沿明月山开江—达川—大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建设,绿色一体化发展动能不断释放。
“梁平的坝子,开江的田”,在开江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为其融入“双圈”奠定了基础。通过协同规划,开江联动梁平计划建设合作示范园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3年时间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实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并配套建设育秧和烘干中心,形成园区内耕、种、收、防、治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机制。
不仅是开江,明月山东西两侧毗邻的平坝区域都是建设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天然区域,川渝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不仅为两侧区县增添新的活力,也让当地村民充满期待。“以前苦于没有成片良田,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跨区域到梁平种田,扩大自己产业规模了。”开江县任市镇报恩寺村村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迈着有力的步伐,川渝两地以项目建设为根本推动力,同频共振、同心同向,一幅产业兴旺、山水相映新图景在明月山两侧铺展开来。(作者单位/陈旭 中共开江县委组织部)(责编/陈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