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最大冷门,给我上了一堂哲学课

2021-12-12小莉

青年文摘 2021年18期
关键词:弗洛冷门安娜

万万没有想到,今年没怎么看奥运会的我,会被一场自行车比赛爆出的夺冠大冷门所感动。

她叫安娜·基森霍夫,在这场东京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之前,没有人知道她是谁,现在,她的名字已经响彻全球了,有人称,“这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冲击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没有教练,没有队友,没有队医,独自一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凭一己之力碾压荷兰名将、前世界冠军安妮埃克·范·弗洛腾,为奥地利赢得了125年以来首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我去看了这场比赛的回放,镜头不断拉近,拉远,切换,137公里赛道的东京风景尽收眼底,一度以为自己看的是一场治愈系风光大片,但仿佛又让我看到了漫漫人生旅程的隐喻,路上行人有的结伴而行,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孤勇奋战……朝着人生最终的方向驶去。

而安娜,在4小时的比赛里,一直是那个纯粹的、坚定的、享受自己旅程的独行侠,只是恰好第一个到达了终点。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发挥到极致的忘我无他的拼搏精神,看到人要如何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甚至看到了人在“内卷”的混沌里如何脱身的方法论,她比任何人都值得这枚金牌。

有意思的是,当落后75秒的荷兰名将弗洛腾冲线时,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冠军,还老练地张开双臂微笑庆祝。可等她和教练激动地拥抱完,得知冠军另有其人时,失落瞬间爬满了脸庞。我猜她甚至有点冒火,如果比赛时有人提醒她前面还有人,说不定可以追得上。

因为荷兰对这个项目是具有垄断优势的,今年女子世界巡回赛十站,荷兰队狂赢了其中八场。

许多业内人士也很早就达成共识,公路自行车比赛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比拼的是团队协作和战术策略,一个人单枪匹马几乎不可能拿到好的名次。所以这一次比赛,荷兰队派出了王炸四人组,两个奥运会冠军,两个世锦赛冠军,金牌势在必得。

比赛一开始,就可以看得出来她们的团队战术早已在各大比赛中磨炼得十分娴熟,队员轮流当“破风手”骑在主车手前面做保护,在大部队里冲出去又退回来,互相给队友空间。因为轮流领骑可以最大程度减小风阻,节省各个队员的体力。

她们还可以利用团队作战,不断观察其他选手的位置,互相牵制,压着速度,让自己的队友一直处于有利的位置。

这明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怎么就把唾手可得的金牌弄丢了呢?因为单打独斗的安娜,完全不按牌理出牌啊。

她一开始就选择冲了出去,一路领骑,不管什么风阻大小,只是疯狂向前奔袭。按照专业车手的常识,是很少有人这么快就冲出大队伍的,因为很难避免后续体力不够的问题,但安娜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不要太相信权威”。

她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对这场比赛做了详细的计划,计算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完成多少公里,计算必须吃多少食物,从营养和设备到训练和战术,完全自己归纳总结。

“我不是那种只会踩脚踏板的骑手,我要当自己的教练。”也许正是安娜的职业背景养成了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谁也不会猜到她竟然是个一路读数学读到博士后的学霸,精通5门语言,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骑自行车只是她的业余爱好。

她用数学的方式研究比赛,在正式比赛的一个月前研究了东京气温,结合自身做出了适合自己的热适应表,记录体温超过38.5°C时的反应。

路况研究也不能落下,137公里的赛道中间要面对富士山和三国山两次艰难的爬坡,总共2692米。

她也计划好一开始就要发起攻势,尽力让自己保持靠前的位置,于是在比赛开始后不久,安娜就与大部队选手拉开了10多分钟的差距,这样的领先优势大到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安娜从头到尾就是自己训练,搜集比赛数据资料制定策略,加上她全程给自己领骑,“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这句话,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真正的队伍在干嘛?她们的确一直在认真执行着策略,荷兰的几个队员在最后大概10公里时还在为冲出去的弗洛腾压着大部队的速度,挡着其他对手冒头,车手之间不得不在大部队里内部消耗。可这样反而更加拉开了所有人和安娜的距离,让她们更加没机会看到最重要的对手。弗洛腾在冲刺段时,甚至还能站起来骑行摇车,看得出来她明明还存有体力。用了这些所谓的比赛策略,金牌如囊中取物,她似乎找不到再拼尽全力去争取更好成绩的理由。

这不禁让人想问,比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比别人骑得更快吗?

安娜·基森霍夫交出了完全不同的答卷。她说自己不会过多关注外部的變化,其他人的选择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她就只是专心地骑行,拼尽全力地骑行。

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热爱自行车,在奥地利,自行车比赛一直属于冷门项目,只有她认真起来,申请了去参加东京奥运会。但她对奥运会比赛设定的最好成绩目标,是第25名,这更像是一个对自我的挑战目标,所以假如她在独行过程中,最终被对手超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一心一意只想做好她自己,唯一的对手也就是她自己。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是不是也在长久的竞争中,迷失了自己。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需要不断向内探索的命题,在激烈的竞争、比较中被抹杀,被跳过了。

很多人常把“只和自己比”用作竞争落后时的自我安慰,但安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和自己比”才是完全甩开“内卷”格局的人生终极命题,金牌、名利、声望或者金钱,都只是旅程中的附加物。

正如安娜所说:“不要放弃,坚持做适合你性格的事情,你只需要遵循你的直觉。”

(摘自“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弗洛冷门安娜
冷门继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宠物狗弗洛比
小猫安娜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