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拖延,但“提前症”也让人头疼

2021-12-12赵可一

青年文摘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小晴自律机场

赵可一

毕业旅行出发那天,小晴和朋友微微闹得有些不愉快。她们乘坐的是下午五点的航班,小晴坚持中午出发,微微卻希望吃完饭睡个午觉去机场。最终僵持不下,两人只好分道扬镳。

中午一点,小晴已抵达机场,她的心理预设是:“路上堵车怎么办?机场排队怎么办?万一有什么意外,需要花时间处理……”小晴独自在机场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微微的身影。“时间来得及,那么紧张干吗?无聊地坐等几个小时,何必呢?”微微的这番话让小晴陷入了沉思,“虽然提前让人安心些,但确实也搞得自己很紧张,正常的节奏有点乱了。”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拖延症”,并对他人能提前完成任务心生羡慕。然而,正如小晴一样,一部分偏好提前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受到“提前症”的困扰。

还没到期末,大三学生嘉琳就按十天一次的频率书写她的任务清单,每个事项最右侧都标注了两个截止日期,前一个是客观需要完成的截止日期,后一个是嘉琳为自己单独设定的截止日期:“1.提交《行政伦理学》课程论文,4月23日(4月11日)。2.投递暑期实习简历,4月25日(4月12日)……”明明是还有近半个月时间才截止的事情,为了提早完成,她都自动提前了不少。

亲戚朋友夸奖她是个自律的女孩,然而嘉琳深知,这份自律却并不全然是美好的体验。她坦言:“我只是控制不住自己,事情没做完就一直反复想,干什么都不踏实。”还有一次和同学去泰山看日出,凌晨五点到山顶时,她突然看到一封老师发来的邮件,让她帮忙校对一份5000多字的文档。“老师并没说当天必须做,但我一打开,神经立刻紧张起来,再也没心思玩了。只好立刻操作。日出的那一刻,别人都在拍照,而我开着电脑在校对,真的太扫兴了!”

有时候,“提前”不光是自己的事,也会影响到与人合作。从事互联网行业产品工作的阿智,正常需要两三个月才能上线的产品交到他的手中,一个月内就能迅速上线,他也因此被称为“效率达人”。虽然阿智“单兵作战”效率很高,但在和同事合作时,却容易发生矛盾。“我是产品岗,经常要和做运营、开发的同事对接。每当和他们沟通时,我都是第一时间给出反馈,并且希望大家能尽快推进。但总有同事比较慢,经常催促对方,又会发生争执,让人很烦躁。”在职场中,“提前症”加速了成果产出,但是不同步的“时差”也造成了沟通障碍。

对于“提前症”现象,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师李初曦评价说:“无论是‘拖延症还是‘提前症,都是人应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方式,在适应性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拖延症具有逃避性质,它实现的是最终激发式的完成,而‘提前症看上去会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令人羡慕。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幸福,并不会因为提前做好了事情而放松,而是会寻找更多‘未来的焦虑,在消除焦虑的旋涡中无法自拔。”

“提前症”归根结底是渴望增加掌控感,减少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比如,向亲人倾诉感受,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绪安抚,得到信任感与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焦虑,跟情绪共处,而不是排斥情绪,否定自我。“如果‘提前症所谓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接受,那也可以与它和平共处,不去改变。”

无论是“拖延症”还是“提前症”,都是我们缓解焦虑情绪的手段。任务清单上打个钩,会让自己变得轻松,但假如打钩感到疲惫,那就歇一歇,眺望窗外,也未尝不是一种内心治愈SPA。

(摘自2021年7月16日《中国青年报》,萝卜叶子图)

猜你喜欢

小晴自律机场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机场罢工
母亲节奇遇记
学句子画四季
勤奋的蜗牛
“大吃一井”的阿毛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