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以保山市龙陵县产业脱贫为例

2021-12-12郑兰香

农业与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龙陵县龙头企业贫困村

郑兰香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1 龙陵县贫困现状与产业发展现状

1.1 龙陵县概况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处在怒江大断裂带,多地震地热。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明显,年降水量约2300mm,有“滇西雨屏”之称。县域总面积2884km2,包含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总人口30.47万。目前,龙陵县约1/2的劳动人口需要依靠农业解决就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带动,因此农业产业对龙陵县来说具有重要地位,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龙陵县脱贫攻坚战的发展。

1.2 贫困现状

1986年,龙陵县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新阶段的重点县。龙陵县推进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搬迁扶贫等扶贫开发工作,并且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2013年,根据国家有关标准,33个贫困村、13760户、49883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经过动态调整,新增贫困村47个,共有贫困村8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1个)。2018年,全县共有15758户、642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2018年,75个贫困村脱贫、14587户、60102人实现脱贫,未脱贫贫困村5个、1117户、4114人[1],贫穷发生率为1.71%。

2014年以来,龙陵县一直紧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步伐,按照中央和省、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不失一村、不落一人、如期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发展“五个一批”的方式,脱贫攻坚取得明显的效果。2015年龙陵县贫困的标准线是2855元,2016年2952元,2017年3200元,2018年3500元,2019年4000元。2018年,龙陵县75个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退出率为93.75%,退出比例达到贫困村退出90%以上的标准。截至2018年底,共脱贫退出14587户、60102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然而云南省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龙陵县地处云南省西部边境,在2019年4月也实现了脱贫摘帽工程,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1.3 产业发展现状

龙陵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以烤烟、甘蔗、茶叶、石斛、核桃、中草药等种植业及养殖业为主,山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98%。其中,2018年烤烟7159户、甘蔗5285户、茶叶27426户、香料烟2211户、石斛12000户;养猪17960户、养牛15267户、养鸡985户。以最典型的石斛产业来说,云南省石斛种类46种,龙陵就有20种,县内有3家科研单位及企业在从事石斛的研发。2017年末,全县石斛栽培面积达730万m2,实现鲜条产量3200t,农业产值4.5亿元,8家培育企业,37户专业合作社,共有1.2万户、4.4万人进行石斛的种植和枫斗加工,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5,帮助4.8万人脱贫致富。

龙陵县产业之间是相互交织的,但是在全县内种植地域分布不够明显并且较散,各产业呈现出其特点,又都未得到很好发展,与之相关联品牌少且不为外人知晓。产业有发展,但是发展不突出,这也是龙陵县产业发展的突出现状。

2 龙陵县产业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不充分且基础薄弱

龙陵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消除,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特别是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仅为27.5%。而全县产业分布不均衡,农产品生产还处在粗放、分散经营阶段。现有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辐射范围小;产业分布散,无法形成集中连片优势;产业带动能力弱,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支撑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大部分乡镇对产业规模、产值等情况底数不清,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思路不够明晰。在道路、灌溉沟渠方面,农田水利设施差,生产设备薄弱,如甘蔗靠劳力,若非平地,机械作业无法实施。

2.2 群众工作不扎实

群众工作底数不够精准,各乡镇、各部门落实全覆盖走访的要求还有差距,对群众不认可根源掌握不全面,补短板的对象不精准导致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宣传教育还有差距,宣传方式、途径、宣传内容不够丰富,未能很好实现“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宣传,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不平衡,距全覆盖的要求有差距,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尚未根除。

2.3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

除甘蔗、“两烟”、肉牛产业及极少数有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产业外,其它区域性分布的产业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覆盖面小、带动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或没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问题[2]。

2.4 农产品销售不畅

长期以来,龙陵县生产出的农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产品,未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龙陵县农产品信息不流畅,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导致龙陵县的农产品不为外界所知,阻挡了农民增收步伐。同时缺乏电商人才,能支撑农产品发展的条件不够成熟,技术应用比较落后,技术难以推广。

2.5 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龙陵县财力薄弱,扶贫投入主要依靠中央、省、市级扶持,且贫困人口收入低,自我投入的能力还弱[3]。多数贫困地区形成的产业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如,褚橙产业,经历土地流转的农户,依然投身产业获得收入,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投入,这一产业很难长久发展和巩固下来。近年来,龙陵县在产业扶贫上资金投入不够。主要表现在上级拨付资金少,龙陵县扶贫资金需求量大,近2a省政府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分别为4248.259万元、5370.5万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争取项目资金难,龙陵县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产业规模非常小而且散乱,上级要求的扶贫项目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因此很难满足,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户都很难申请到支撑项目发展的资金;所需资金缺失,龙陵县贫困乡村较多,很难筹集到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导致部分的产业扶贫项目难以为农户带来最大利益。

3 龙陵县完善产业脱贫模式、确保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3.1 发展产业脱贫新模式

健全建档立卡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以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中小微企业、小作坊、小商店、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农户与各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共赢。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畜牧业新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全县10个乡镇成立10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与村级集体经济挂钩和保障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市场+政府+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经营;特色农业扶贫新模式,采取“3+3”扶贫模式,即“政府+协会+组织”加“财政+金融+项目”加“质量+品牌+市场”。

3.2 优化挂包帮和驻村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省、市、县、乡挂包帮工作要求,要做好贫困乡村的扶贫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深入了解所驻村基本情况,收集掌握村情民意,指导村组做好发展规划,为当地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推动帮扶项目落地,督促项目实施,监管资金使用。发挥好挂钩帮扶责任人的作用,要深入挂钩负责的贫困户家中,对所挂钩贫困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和模糊认识,克服对政府的“等、靠、要”等消极依赖思想[4],对脱贫致富有强烈信心。时时深入了解项目的落实以及项目的发展给贫困户带来的影响,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要能立即提出解决措施,准备好备选方案,帮助贫困户尽早实现脱贫。

3.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十三五以来,龙陵县在新型经营主体上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发展迅速、积极培育家庭农场、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不断增强。

2017年末全县共有31家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总产值124730万元,同比增长21.30%;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472万元,同比增长22.22%,实现利润总额9940万元,同比增长16.09%;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龙陵县镇安镇振兴茶厂、龙陵县松山龙魁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龙陵济宽黄山羊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6家。龙头企业要围绕项目,积极申报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加工厂改扩建、市场培育等项目,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市场—龙头企业—基地—用户之间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围绕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向周边地区辐射和带动,推进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发挥各类人才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大幅扩大各级科技特派员选派规模。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助力产业振兴,带动地方发展。充实人才队伍,培育优秀人才,搭台人才创业。

3.4 开展电商扶贫,打造农特产品

龙陵县积极创新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应用好互联网,把农特产品与电商结合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10月与阿里巴巴签订引进“农村淘宝”的合作协议,2017年10月实施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全县建立了乡级站10个,村级服务站及仓储物流点75个,发展电商企业76户,网店680个,有村小二1000余人[5]。龙陵县通过“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小二+农户”把电商与“一村一品”网货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实现了农村电商全覆盖。

3.5 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

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要保证政府在产业上的投入符合脱贫攻坚政策。用活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资源,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6]。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7.7亿元(其中,2014年10.47亿元,2015年13亿元,2016年23.7亿元,2017年31.46亿元,2018年19.07亿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文件要求,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保证所有的投入安全高效发挥作用。

4 总结展望

产业脱贫是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强国家就强,农民富国家才能富,所以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方法。要加强和改善已经形成的产业,必须尽快集中精力培育产业和形成产业。而在产业脱贫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分析了龙陵县在进行产业脱贫之路上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楚龙陵县目前的发展特点和贫困现状,全县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了解当前全县已有的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如畜牧业、特色农业和一些其它零散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龙陵县在产业脱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设施、农产品销售不畅、资金投入等方面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对产业脱贫只进行了一个浅显的研究,更多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反复调查总结。针对龙陵县的产业脱贫,目前来说发展空间还很大,解决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政府和民众的努力下,全县将会在产业脱贫上开辟一条崭新的路,也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龙陵县龙头企业贫困村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云南龙陵县勐兴铅锌矿床蚀变特征及找矿潜力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龙陵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